天天看点

当院外检查与临床表现不符时,我们该怎么办?

作者:沈凌医生

上个周日我值白班,下午抢救室让我会诊一个发热的患者。患者来自桐庐农村,平时有养鸡养鸭史。因为发热五天就诊,五天前不明原因出现发热,体温达到40度,没有畏寒寒战、咽痛、咳嗽,伴有头昏不适,无头痛,当时未予重视。2天前出现走路不稳,就诊当地医院。行胸部CT检查示左上肺大片实变,头颅CT示“左侧大脑半球多发结节灶伴周围水肿带形成,脑白质脱髓鞘”。

当院外检查与临床表现不符时,我们该怎么办?
当院外检查与临床表现不符时,我们该怎么办?

实验室检查如下:

血常规示白细胞3.92*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93.9%;

降钙素原3.585ug/ml,C反应蛋白308.9mg/L,血沉73mm/h;

生化:丙氧酸氨基转移酶56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77U/L,白蛋白23.6g/L,乳酸脱氢酶320U/L。

肿瘤指标:CEA5.04ug/L(参考0-5ug/L),细胞角蛋白8.43ug/L(参考0-3.5ug/L),NSE17.45ug/L(参考0-16.6ug/L);

当地医院诊断重症肺炎,予以“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以及甘油果糖减轻脑水肿降颅压等治疗。由于症状改善不明显,于是患者家属要求转我院继续治疗。

在我了解完这些情况后,有一个病首先跳入我的脑海的疾病就是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这个病我已经多次说过了(参见《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一个不应该陌生的“重症肺炎”》、《我是如何诊治肺炎的?(1)—兼谈肺炎诊治的临床思维》),这个病例也基本符合这些特点,我们一一罗列一下:

流行病学角度:有鸡鸭接触史;

高热,体温超过39度,常常达到40度;

常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头昏、胡言乱语、行走不稳;

体征上有相对缓脉;

白细胞正常或者下降,但中性比例明显增高,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PCT会增高;

生化中白蛋白明显下降、LDH和(或)肌酸激酶会增高;

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无效。

当院外检查与临床表现不符时,我们该怎么办?

上图:患者的体温单,我们可以看到患者体温39.2度时,脉搏却只有90次/分,而正常情况下应该是110-120次/分,体温与脉搏曲线分离。

虽然外院头颅CT报告异常,但是患者在此次发病前没有任何神经系统疾病和表现,不像是肿瘤转移。但是外院既然如此报告,再加上多项肿瘤指标异常,为谨慎起见,我们还是给患者做了头颅核磁共振,结果报告是:“两侧脑室旁、基底节区多发腔隙性脑梗塞”。进一步做脑脊液和血的NGS检查结果也找到了鹦鹉热衣原体的序列。

我们请影像科的医生帮我们一起看了这位患者外院的CT和本院的MR检查,他也很惊讶于患者影像结果的差异很大,但认真分析后认为之前的头颅CT可能是由于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由于谵妄导致头部运动没有固定,出现了伪影。理由是头颅CT显示的病变没有连续性,而且影像质量不佳。

这个病例相对复杂,多种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异常,包括影像学的结果导致最初判断的偏差,这就要求我们临床医生要有良好的临床思维,同时要对各种检查检验结果辩证的分析。如果发现相关结果不能解释临床表现,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例如本病人,在病人多种临床表现的实验室检查均已指向鹦鹉热时,要敢于诊断用药,而不能再畏手畏脚或者仍然给予碳青霉烯类或者抗阳性菌的药物,从而错失治疗时机。

好在本患者在我们及时有效的治疗下,情况有了明显改善,体温已恢复正常,炎症指标也已下降。

当院外检查与临床表现不符时,我们该怎么办?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冬天到了,鹦鹉热到了发病的高峰期,我们一定要纠正过去认为该病是少见病或者罕见病的错误观念,抓住本病的特点,其实诊断并不难,治疗的用药也很便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