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朝的“宰白鸭”到底有多残忍?被亲生父母陷害,审案官都不忍心

作者:老李头说点事

大家肯定都听过“替死鬼”这个词,在古代封建迷信成了那时的代名词,所人们认为,那些死于非命之人,他们的魂魄一直都会留在事发地,在那里找一个人来代替自己,这样便可超脱孽海。

这种“替罪羊”事件,在清朝时期尤为盛行,当时的人还给他起了一个奇怪的名字,叫“宰白鸭”。

清朝的“宰白鸭”到底有多残忍?被亲生父母陷害,审案官都不忍心

“宰白鸭”的意思是有钱人杀了人,被判死刑,家人会花很多钱在大山沟里找个人顶罪,“宰白鸭”在当时屡见不鲜,如此不公的行为在当时那个社会却是极为常见的,可见那时的人有多么冷漠。

“宰白鸭”的陋俗最早起源于乾隆年间,在道光年间一些省份也曾出现过“宰白鸭”事件,一年中因“宰白鸭”而枉死的人多达上百人。

一个社会在刑法中漏洞百出,也导致那些真正的坏人,若犯了法都不用受到惩罚,甚至可以逍遥法外,这一问题遭到了朝廷的反对。

清朝的“宰白鸭”到底有多残忍?被亲生父母陷害,审案官都不忍心

当年道光批阅“宰白鸭”案件的奏折,看完怒气从他,直接拍案而起,重视起这件事,并坚决明察,由于各方面发展都不理想,导致这一陋习不能完全被整改,甚至还有人不讲法律冒险犯法。

有些地方官更是知法犯法,在福建漳、泉二府等地,顶凶之案频发,有钱人杀人,花钱给贫困者抵罪,虽也有清正廉洁的好官,但也不能改变“宰白鸭”的现象。

清朝的“宰白鸭”到底有多残忍?被亲生父母陷害,审案官都不忍心

陈其元为何这么了解这件事?只因他的父亲陈鳌,曾经就遇到过“宰白鸭”案件。

据《春冰野事乘》记载,陈鳌审理的这件凶杀案的死者是一位体型彪悍的男人,身上有数十处伤痕,行凶人是一名十六岁的瘦小少年,一看就不可能是凶手。

但奇怪的是,为何这位少年对罪行供认不讳,就像提前准备好了一样,此案件看上去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但少年却认罪了。

后来在陈鳌的劝说下,少年终于说出了实情,他称自己是顶凶的。得知真相后的陈鳌将此案子打回县里重审,没想到最后和判决还是一样的,这个少年怎么也不改口,最后只能这样结案。

清朝的“宰白鸭”到底有多残忍?被亲生父母陷害,审案官都不忍心

结案后陈鳌问少年,少年却说知县恨他翻案,并把他打得皮开肉绽,就连亲生父母都骂他责怪他翻案。

父母的绝情,让这个少年无比绝望,一心只想求死,所以最后还是认罪了,这便是历史上典型的“宰白鸭”案件。

陈鳌认为这件事无比残忍,但他却不能改变任何人于是他觉得在这个案子结束后辞官离开这个残酷黑暗的朝廷。

清朝的“宰白鸭”到底有多残忍?被亲生父母陷害,审案官都不忍心

买人顶凶固然可恨,更令人感到无奈的是那些贫穷的家庭,他们的愚昧无知葬送了子女的生命,冷漠无情地将孩子视为牲口一样买卖,简直可悲。

清朝其实对死刑案非常重视,审理起来也是一环套一环,很多官员会因此受到威胁,所以很多时候都不愿意去管,能解决就立马解决了。

“宰白鸭”案件没有酷刑那般折磨人,但这件事也非常残酷,这是剥夺人权的行为,就连地方官看了都觉得过分,但只凭自己的能力根本无法改变这残酷的变化,最后也只能任由这种事发展。

声明:内容文字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