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慈父辅导员

作者:濮阳刘锐

“己亥离职闲赋身”,退居二线离职离岗,重拾文学爱好后,写下的诗句。描述重庆大学本科四年学习, 是另外一句“嘉陵江畔熬四春”。这个“熬”字述说母校治学严谨,前两年基础课严,后两年专业课悬。 能“熬”过来,还多亏有辅导员张家和老师。

1984年,我年方二十,高中苦读才考进重庆大学热力工程系工程热物理专业。没有出过远门,第一次坐火车,两脚不着地被挤上火车。万难行程报到后,面临极为陌生环境,语言不通,饮食不适,好想回家。

正处于无奈状态关键时候,遇到人生第一大贵人张家和老师,他就是大学唯一辅导员。很清楚第一次见面场景 ,一直定格脑海,多次重复播放。当时张老师说,“刘锐,我在你老家那当兵啊”。张老师在我们老家部队是指导员,现在是我的辅导员,这是幸福缘分啊!

大学期间,张老师无微不至关怀着我。帮助我解决了许多困难和问题,助学金定级,生病问寒问暖,思想波动时安慰扶持,以及不停鼓励信心满满。没有张老师的辛勤付出,就没有刘锐的后来。

大学二年级寒假考试,不知道怎么回事,可能是紧张,肚子疼痛老毛病犯了。 要耽误考试,非同小可。张老师前来耐心细致说教,还真有化解功效,病奇迹般好了。第二天考试顺利 ,多谢张老师啊。

母亲得大病,家庭困难,是张老师多次安排我勤工俭学,帮助专业老师做实验,增加经济收入,解燃眉之急。

说来惭愧,身处河南路途遥远,大学毕业只有三次回母校,都见到张老师,也见证了张老师在无形中慢慢变老,当年英俊也会白发苍苍。

大学毕业十年,1998年夏天有机会带上地方特产,顺便回母校看望张老师。张老师还把在重庆工作的同学叫上聚餐,给足了学生面子。2004年,我们84级工程热物理班相识二十年聚会 ,又见到了可亲可爱张老师。

2018年金秋十月,迎来热力工程系84级同学“三十年再相聚”。张老师是我们工程热物理专业辅导员 ,也是系辅导员。他为我们同学这次难得见面机会,费尽心血。看着已经年逾七十老人在那么的忙活着,既高兴老师身体好,又心疼老师不易啊。大病后半年的我,勇敢参加本次活动,并且承担摄影师,身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很好完成了任务,全程记录好老师同学们聚会点点滴滴,也同时特别记忆了恩师张家和音容笑貌。

随着河南濮阳有高铁,能回母校很方便,路途远不是毛病,看望张家和老师他老人家能随时心想事成。

张老师比我妈妈小一岁,本来就是长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的辅导员自然是慈父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