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走近临颍王曲村

作者:江山原创文集

说起临颍县王曲村,不得不提到王曲一个人,此人就是退休教师翟继宗老师,吾与翟老并无门徒之缘,只是二十多年前与翟老相处共事两载有余,翟老今年高寿八十五,腿脚不太灵活,但先生精神隻烁,翟老渊博学智广,心如红烛,深受学生爱戴,令人敬仰,翟老收获桃李满天下。早有意聆听翟老说古论今,叙孔孟之道。今日闲瑕,心血来潮,约笔友驱车同行王曲采风掠影,顺便也拜访一下与翟老叙旧长谈……

走近临颍王曲村

王曲,位于临颍县县城西南约十公里处,村西彼临老颍河古道,王曲,即现在仍有很多人俗称王街,王曲村和附近的商桥,繁城,北舞渡一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的中原名镇,起初王曲是叫王曲公社,村里有供销社,卫生院,邮电所,食品公司,烟叶收购站,粮所,只是后来行政区划中王曲公社,改为台陈公社,昔日的王曲公社所在地,现在归属台陈镇所辖,只是在漫长的岁月长河里,王曲渐渐地失去了昔日的灿烂和辉煌。

王曲村,自古就是物资交流的集散地,来往于四方的客商云集于此,王曲每天都有大集,方圆十里八村的乡民汇集在王曲,集市上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吵杂的吆喝声和讨价声,回荡在繁华的街道上,这也那个年代独有的一道风景线……农历每月逢四还有庚会,王曲的集市贸易更是名扬中。以前老颍河水资源比较充沛,王曲自然是水旱码头,来往船只下至周口,上行通达禹州等地。当地还流行有一句顺口溜叫,一杆子倒周口的俗语,形容当时的水上交通有十分便利,时至今日,这句俗语仍在当地和周边流传……

王曲,这里也是英雄葛洪臣的家乡,村北路东有英雄葛洪臣烈士的故居。抗美援朝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葛洪臣烈士的故居,门楹上有临颍县人民政府赠送的 祖国英雄 四个大字。

走近临颍王曲村

葛洪臣的英雄故事,我们小时候就略知一二,葛洪臣,男,临颍县台陈镇王曲人,1933年出生,1952年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为葛洪臣记了特等功,并授予二级英雄称号。

走近临颍王曲村

葛洪臣1948年参加革命,他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为了掩护部队转入坑道,葛洪臣单身与敌人博斗,敌人的炮弹把他的肠子炸了打岀来,他把肠子往肚子里一塞继续与敌人战斗,他把子弹打完了,最后他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

葛洪臣是王曲全体村民的骄傲,也是河南人民的自豪,也是我们临颍人民学习的榜样,中共漯河市临颍县委、县政府为葛洪臣的老家送来“祖国英雄”的光荣牌匾,并在王曲村村委会和村小学树立了葛洪臣烈士纪念碑和烈士雕像,这也王曲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

王曲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早在明朝万历年间,王曲村也曾经出过一位娘娘。古颍河流入临颍境内,河水一路南下蜿蜒曲折、王曲村矗立在颍河故道东岸,因颍河弯曲处而得名。在村西北这一段河道比较直,大约有三里。民间传说“河直三里出娘娘”。当时王曲集上有个姓文的丑闺女,每天早晨在集市上向卖菜的、摆摊的索要东西,谁要是给她一些,东西就卖的快,生意兴隆。如果你不给她,保你一个早上不会开,她的嫂子也常常取笑她,说;“看你那丑样子啊,到时候难寻不到婆家”。文家闺女傻乎乎地回复她嫂子,“我出嫁的时候得踩着您的肩头上上轿呢,你信不信信?

王曲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早在明朝万历年间,王曲村也曾经出过一位娘娘。古颍河流入临颍境内,河水一路南下蜿蜒曲折、王曲村矗立在颍河故道东岸,因颍河弯曲处而得名。在村西北这一段河道比较直,大约有三里。民间传说“河直三里出娘娘”。当时王曲集上有个姓文的丑闺女,每天早晨在集市上向卖菜的、摆摊的索要东西,谁要是给她一些,东西就卖的快,生意兴隆。如果你不给她,保你一个早上不会开,她的嫂子也常常取笑她,说;“看你那丑样子啊,到时候难寻不到婆家”。文家闺女傻乎乎地回复她嫂子,“我出嫁的时候得踩着您的肩头上上轿呢,你信不信?

时过境迁,过了几年,文姑娘是成年人了,这年京城派钦差大臣到王曲选妃子,条件之一,必须是官宦的女儿。当地有个叫文秀顺的在朝中做过官,她是文家的姑娘,因而自然被选为妃子。奉天承运,皇帝择良辰吉时已到,这天文家吹吹打打,好不热闹,临上轿时,文姑娘噙了一口小米稀饭,低头向下一吐,瞬间,一口米饭变成许多光灿烂的珍珠,满地乱滚。她嫂子忙上前弯腰拾珍珠之时,文姑娘她便踩住嫂子的肩膀上了花轿。遗憾的是,文娘娘在回京路途中,不幸遭遇风寒而逝,但朝廷仍然下旨大修娘娘府邸。村外还建有娘娘坟。后来王曲修,寨墙垛下,向外伸一砖,也是因为出过娘娘,表示娘娘的玉带。关于文娘娘这个美丽的传说,家乡一直有其他不同版本,在此不在叙述……

走近临颍王曲村

隆冬时节,万物凋零枯萎之季,我与笔友和翟继宗老师漫步在王曲古老的民街小巷,一路翟老滔滔不绝地讲叙着王曲古老的传说和当地民俗,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王曲学校旁,学校门口有个吉庆禅寺,寺内有一株古银杏树,翟老说:“这棵古银杏树也是漯河市境内树龄最高的古树之一,树冠无比高大巍峨,历经千年岁月之沧桑,古树依旧枝繁叶茂,树胸约有五六个成年人才能合抱,望着这棵枝叶繁茂的古树,不禁让人们感叹和敬畏,大自然是如此的伟大和神奇,千百年来,有多少生命轮回于尘世,又有多少君王朝代的更叠演变。唯有这棵古树依然屹立不倒,古树见证着我们华夏民族多少荣辱和尘世间的恩恩怨怨……

走近临颍王曲村

冬日的天空素静高远,湛蓝明媚,翟老成了我们的导游,几经周折,我们来到王曲村西南的青石古桥旁,颍河古道河水依碧绿,偶尔也能瞧见野鸭和水鸟出没。

走近临颍王曲村

王曲古桥,原址在现桥北约五十米处,现有一处石墩为证,曾有桥口村在此挖砂挖出油松木桩数根,原桥修建具体朝代不详。只是在王曲吉祥禅寺中有一尊石碑记载“王曲青石桥于清朝道光十八年十二月重修”碑文虽然年代久远,但字迹依然清晰。翟老说,有文献记载“重修王曲桥主要捐资人有三大家族岀资,郾城区商桥南寨x春霖,临颍县台陈村陈星聚,郾城区裴城镇宋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