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北大毕业拒绝从政,后来成为邓小平贴身摄影师,父亲是杨尚昆

作者:历史天才小小程

图片是一种凝固的语言,读一段文字,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不同的见解。那么看一张图片,每个人的关注点也会不同。技术精湛的摄影师,会用镜头来讲故事。同样的一个人,同样的一个景点,摄影师不同,展现出来的意蕴自然也不一样。杨绍明便是一位出色的摄影师,他善于用镜头去捕捉人身上的神韵。后来由于出色的镜头表达,杨绍明被邓小平选中,成为了他的贴身摄影师。

他北大毕业拒绝从政,后来成为邓小平贴身摄影师,父亲是杨尚昆

杨绍明是杨尚昆的大儿子,杨尚昆从早年参加革命的那一刻起,就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国家。他躲过枪林弹雨,痛杀敌军,终于和其他我党人士一起建立了新中国。杨尚昆这位优秀的革命家,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也十分重视。身为长子的杨绍明,更是被父亲寄予厚望。小时候的杨绍明就听了许多父辈们艰苦奋斗的故事,从那时起,他就把父亲叔叔们当成了前进的动力。每每翻看他们的照片,杨绍明都会受到莫大的鼓舞。

有了父亲作为榜样,杨绍明的学习从来不让人操心。每逢写完作业时,他会抽出很多时间来翻看家里的相册。在杨绍明的心中,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意蕴绵长的故事。父亲杨尚昆见儿子对相片非常感兴趣,便亲自给他挑选了一台相机作为礼物。12岁的杨绍明收到相机后,激动得无以言表,他对父亲杨尚昆说,这是他收到的最好的礼物。杨尚昆很支持儿子的兴趣爱好,于是又亲自教他怎么拍照片。那时的相机还是老式的胶卷相机,操作起来比较繁杂。但杨绍明却从来不觉,他越玩越觉得有意思。

他北大毕业拒绝从政,后来成为邓小平贴身摄影师,父亲是杨尚昆

杨绍明一边好好学习,一边认真研究摄影。平日里,他都会对身边的人按下快门。由于父亲工作的关系,杨绍明经常能见到各位领导人。生活中的周总理和朱德等人,都成为了杨绍明镜头下的主角。他本人很喜欢文史,不怎么擅长于数理运算,所以总体成绩较为一般。但后来在毛主席的鼓励下,他扬长避短,后来成功考入了北大历史系。历史是中国文化的基石,在北大的校园中,杨绍明感受到了浓重的文化气息,这股文化气息也滋养了他的艺术境界。文字可记录历史文化,那么镜头亦能。

但就在杨绍明打算在摄影界闯出些名头时,动荡时期开始了。杨绍明没能逃过这一劫,他每天都被红卫兵们打得头破血流。但即使如此,他也没有承认那些莫须有的罪名。后来,杨绍明被下放到农村劳动。白天下地干活,稍有空闲的时候,杨绍明就去看书。劳累没有消磨他的意志,反而让人变得更加坚韧。1978年,杨绍明被平反,他终于又可以拿起心爱的相机了。

他北大毕业拒绝从政,后来成为邓小平贴身摄影师,父亲是杨尚昆

重新回到城市后,杨绍明没有犹豫,他直接选择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去新华社当了一名摄影记者,他要用自己的镜头向世人讲述国家领导人的日常。国家领导人也是一个平凡的人,生活中的他们也是一个丈夫,也是一个父亲。摄影不是随便的一拍,杨绍明给每一张照片都注入了情感。所以,他的镜头很有共鸣感。《退下来的邓小平》这张照片不仅让世人看到了邓小平的亲切,也让杨绍明在国际大赛中获得了重要的奖项。

杨绍明在摄影界有了些许名头后,中南海的领导们经常邀请他给自己拍照。邓小平就特别喜欢杨绍明,于是便聘请他当了自己的摄影师。为了能拍出自然状态下的邓小平,杨绍明经常陪在他身边。从细微的生活入手,捕捉人最自然放松的状态,这是杨绍明摄影的准则。所以,他拍出来的邓小平,极具生活气息。和家人摸纸牌,逗小孙子玩耍,这些都是杨绍明镜头下的邓小平。温情又可爱,这是普通民众所见不到的邓小平,但杨绍明通过了他的镜头,向世人展示了中国领导人的和蔼可亲。伟人亦是有血有肉之人,这便是杨绍明所要传达的。

他北大毕业拒绝从政,后来成为邓小平贴身摄影师,父亲是杨尚昆

杨绍明没有跟随父亲的脚步去从政,而是孤勇地踏入了艺术的世界。他用自己的摄像机,向世人描绘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给予人们心灵的慰藉。杨绍明是经历过苦难的人,这样的人镜头下却处处充满温情,这是难能可贵的。见识过人之险恶,但仍能捕捉人性的美好,杨绍明的艺术境界,值得人钦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