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由《曾国藩传》看曾国藩与左宗棠的爱恨情仇

作者:公子不回话

近日在读《曾国藩传》,虽读得断断续续,但书中一些细节之处让我觉得很有意思。比如,晚清两大名臣曾国藩和左宗棠的恩恩怨怨。遂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记得初次了解这两个人,是在历史课本上。只知道二人,同处一个时代,年纪仅相差一岁,曾居长。两人一起联手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兴办洋务运动。与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仅此而已。

然这次读张宏杰先生的《曾国藩传》,深入了解了二人的生平事迹,倒从其中发掘出一些有意思的东西。

曾国藩和左宗棠不仅年纪相仿,还是同乡,都是湖南人。不过二人性格却大相径庭,因而这二人一生的境遇也不一样。

曾国藩,出身平凡,资质平庸,可谓是起点很低,光考秀才就考了七次才考上,但这并不影响他一生纵横官场数十年。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崇尚的人生信条“尚拙”。

拙,就是笨。而曾国藩的“笨”不是笨蛋的“笨“,是做事扎实,行稳致远。因为笨拙的人更虚心,逆商更高,基础打的更牢,做事更踏实。

无论是人生前期的立志做圣人,与官场格格不入,还是后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的“结硬寨,打呆仗”,这个人生信条都伴随他一生。

但是这一点非常让左宗棠看不起。左宗棠是一个聪明人,一个志向远大且心高气傲的人。他在和曾国藩的早期接触中就发现,曾这个人才智平平,因此对曾很是看不起。

特别是,尤其是曾曾高中翰林,比起进士屡试不中的左,可谓是官运亨通。因此左总有“科举无用论”的感觉,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科举情结”吧。

除此之外,自比“诸葛”的左,还时常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他认为曾的才能不足以平定太平天国,曾阻挡了他成就大业的道路。

曾虽才智一般,但却知人善用,胸襟宽阔。纵观其一生,曾多次提携保举左为官。若没有曾的提携和大力支持,左怕是一辈子终老与底层衙门,更别说有后来的平定陕甘和新疆的不世之功。

而左是怎么回馈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曾呢?太平天国之战,持续十余年。好不容易攻下南京,曾国藩兄弟俩认为太平天国幼主已死,便上奏朝廷,随后兄弟俩因此大功双双封侯!

但事实上,太平天国幼主出逃在外!左宗棠在得知其下落后,没和曾国藩打招呼,一声不吭直接上奏,说曾氏兄弟,放跑了“幼天王”,欺君罔上,用半功来骗得封侯之赏!

这可真是杀人要命的事!在此之前,左宗棠就对曾国藩有许多言语上的恶意评论。对此,曾国藩从未有过反驳和辩解,对左宗棠也一如既往。

然而这次戳到曾国藩的要害之处了!曾国藩也上奏开始辩解,并揭发了左宗棠的旧事。双方互揭老底,你来我往,自相残杀。

巧的是,当时朝廷正担心湘军势力过大,准备分而治之。如此一来,他们二人的交锋,反倒符合朝廷的心意了。

二人自此交恶。有意思的是,从此左宗棠养成一个习惯,就是爱骂曾国藩!每见一个人,都要谈谈他和曾的恩怨,只要谈到这事,就大骂曾国藩。

而曾国藩呢,就淡定多了,不仅不予理会,还告诫亲戚家人朋友,要对左宗棠以礼相待,不要意气之争。

朋友写信告诉他,左宗棠一天早晚的骂他,他也不恼。他回信说,我知道这事,可是我嘴笨,和他争辩肯定是争不过的,还不如不争。再说了,别人夸我的话我都听不过来,哪有时间听这些啊。

不仅如此,曾最让人佩服的是,胸中有家国大计,在大是大非上拎得清。后来左宗棠西征筹集军饷,轮到曾国藩辖下。

左宗棠还担心曾国藩会因过往而给自己小鞋穿。没想到,曾国藩不仅不计前嫌地给他筹集足够的军饷,还把自己最得力的部下刘松山调过去给左宗棠用。可以说,对于左宗棠的西征,曾国藩可谓是大力支持,出力最多!

曾国藩的以德报怨,感动了左宗棠。在曾国藩死后,左宗棠千里迢迢6派人送来挽联: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他终于承认自己不如曾国藩了!曾国藩用人品赢得了对手的尊重!

关于二人不合,有人说,这其实是唱的一出双簧。二人都是聪明人,这般做法正是为了打消朝廷猜忌,以退为进,保留自身实力。

二人都是东南的封疆大吏, 要是牢牢抱团 ,朝廷岂能信任他俩?二人既然想效忠清廷,就只有互相看不顺眼这一条路。到了真正关键时刻,都是携手互助,鼎力支持的。

因为从曾国藩死后,左宗棠多次接济照顾他的家人的情形来看,也能看出二人的交情实在匪浅。

当然也不排除,是左宗棠确实为曾国藩人格魅力折服,毕竟斯人已逝,还有什么恩怨好说得呢。

总之,曾国藩和左宗棠的一生,也可谓称得上是相爱相杀。他们的友人,曾评价说,曾国藩和左宗棠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圣贤,一个仅止于豪杰。也不知道,左宗棠听后,是什么反应,哈哈。

由《曾国藩传》看曾国藩与左宗棠的爱恨情仇

左宗棠和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