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女心理师》小莫的现实版,34岁研究生猝死带来的思考

作者:语墨心理浅析

2021年11月23日晚上10点半,接到儿子猝死在自习室的消息时,谢鹏年过六旬的父母怎么都不敢相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事实。

《女心理师》小莫的现实版,34岁研究生猝死带来的思考

网图,侵删

34岁,读研的儿子正当壮年!

怎么会在没有任何心脏病遗传史的情况下发生“心源性猝死”?

《女心理师》小莫的现实版,34岁研究生猝死带来的思考

为了弄清楚原因,谢鹏父母翻看了他生前的聊天记录,又询问了他的同学朋友,找到了造成他猝死的根源。

01.不懂拒绝,研究生沦为导师的工具人

谢鹏数着日子,只要熬到12月中旬,他就可以顺利毕业了。有了研究生的学历,找一份好工作指日可待。

其实他最盼望的是摆脱导师的控制,摆脱没日没夜干活的日子。

他喝光了杯子里的咖啡,掐掉烟头,抬眼看了一下时间快10点了,昨晚熬到凌晨2点多,今晚估计又得熬夜了。

想到这里,他不禁皱了皱眉头。

心脏突突地,感觉像要跳出来,他下意识地捂住胸口,算了,没多久了,再坚持一下吧,谁让导师手里握着生杀大权呢。

抱起厚厚的一摞资料,他向知信楼的自习室走去,只是,这一去,便再也没有回来!

《女心理师》小莫的现实版,34岁研究生猝死带来的思考
《女心理师》小莫的现实版,34岁研究生猝死带来的思考

他的手机里和导师的聊天记录赫然在目:

“谢鹏,你带电脑,然后到我家取衣服!”

“好的,老师。”

“谢鹏,明天中秋节,别忘了给大家买月饼!”

“老师,发您邮箱了”“找到了老师,别急”“好的老师,没有问题”

谢鹏总是理所当然地接受导师安排给他的各种工作,甚至连打扫办公室卫生,早上烧水,给老师送烟这些私事也一应包办。

自习室10点多就会关灯,为了完成老师交代的工作,谢鹏只得去校外租房住并经常熬夜,困了就喝咖啡、抽烟。

《女心理师》小莫的现实版,34岁研究生猝死带来的思考

除了干不完的活,还有贴不完的钱。

研究生帮导师做一些联合企业的项目能拿劳务费,谢鹏却从来没有收到过;外出出差一般会报销生活费,谢鹏全是自费。

他称自己“一个人就是一个军队!”,也说“感觉快累死”。

《女心理师》小莫的现实版,34岁研究生猝死带来的思考

5月,谢鹏提出心脏不舒服,想请假回家写论文,导师不放他回家。

谢鹏跟朋友说导师不放他毕业的真正原因其实就是为了让他帮忙做课题。还向朋友诉苦说:“老师回来了,又开始拿小皮鞭抽打我了。”

由始至终他都没有拒绝过导师的要求。

02.真相的背后,是一场有预谋的PUA

谢鹏到走的时候可能都没有意识到,他遭遇的是一场典型的职场PUA。

什么是职场PUA呢?首先科普一下什么是PUA ?

PUA全称是Pick-UP Artist,翻译成中文就是搭讪艺术,这个词常常用于男女交往的时候被对方别有用心的利用,然后通过洗脑、诱骗、威胁、心理暗示等等一系列的手段对其进行精神控制,使对方丧失自我意识,对自己唯命是从。

《女心理师》小莫的现实版,34岁研究生猝死带来的思考

而职场中的PUA则是领导通过打压、贬低、不断否定等手段,无耻地压榨员工,让员工死心塌地遵照领导的意愿办事。

1.交代不合理工作,这些工作可能根本不在你的工作范围之内或者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

2.刻意捧杀,在其他同事面前表扬你,把你位置捧得很高,造成其他人对你的排挤、孤立;

3.有意抢功,原本是你负责的项目,稍有起色或者接近尾声的时候,领导会突然把项目转交给其他人,或者自己接手,项目完成后对你的付出只字不提,或者轻描淡写。让你在工作中丧失价值感;

4.胁迫打压,当你表示不满,他会用自己的身份地位打压你,告诉你除非让他满意,否则升职无望;

5.变化无常,偶尔肯定一下你,让你以为只要自己再努力一点,他对你的态度就会有所改变,但是当你达到他的要求的时候又会不停挑剔你,让你自我怀疑。

《女心理师》小莫的现实版,34岁研究生猝死带来的思考

了解了职场PUA的具体表现,你会发现谢鹏的遭遇完全符合,但陷入职场PUA的人往往不自知。

他们在对方的操控中逐渐丧失价值感,情绪低落,自尊水平越来越低,对对方的要求更加无法拒绝。

03.谢鹏VS小莫,讨好型人格的AB面

看过近期热播剧《女心理师》,就会发现,谢鹏和剧中不懂拒绝的小莫很像。

《女心理师》小莫的现实版,34岁研究生猝死带来的思考

他们都是非常典型的讨好型人格,这类人群通常会有以下6种表现:

1. 喜欢一味的迎合别人,不喜欢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2. 对他人的情绪反应异常敏感,经常自责,内归因过度,总是担心对方因为自己的过错疏远自己;

3. 不懂拒绝,不论对方的要求是否合理,自己是否情愿,都会为了维持表面的关系答应对方;

4. 不喜欢麻烦别人,遇事喜欢硬抗,自我效能感太低,对别人的帮助认为自己不值得;

5. 很在意别人的评价,总是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担心不被别人接纳,希望事事都能让对方满意;

6. 想要满足所有人的要求,没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也不懂得保护自己的权益,事事以他人优先。

《女心理师》小莫的现实版,34岁研究生猝死带来的思考

在讨好型人格的人心里,往往有一个误解:觉得“我本身”没有价值,“我的付出”才有价值。

讨好型人格的人很容易成为职场PUA的对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谢鹏是被导师PUA,而小莫是被众多同事PUA。

《女心理师》小莫的现实版,34岁研究生猝死带来的思考

“柿子专挑软的捏。”很多人都是欺软怕硬的,一味的退让和妥协反而会助长那些不怀好意的人变本加厉的欺压。

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小莫长期压抑,最终在药物作用下走向了讨好型人格的A面——爆发,辱骂同事,反抗领导,殴打路人,好在没有酿成大错。

谢鹏以为忍耐是有期限的,所以坚持了讨好型人格的B面——妥协,对导师所有的要求照单全收,身体极度不舒服的情况下持续高强度工作。

还没有等到毕业的解脱,就这样匆匆离世。

《女心理师》小莫的现实版,34岁研究生猝死带来的思考

有讨好型人格并没有错,错的是那些明知道对方不懂拒绝,却极尽所能压榨他们的人。

雪崩的那一刻,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那么,如果因为原生家庭或者一些经历的原因,已经成为讨好型人格该如何寻求改变呢?

《女心理师》小莫的现实版,34岁研究生猝死带来的思考

首先,学会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明白一个道理:“没有人可以活成人民币”,既然委曲求全一样有人会不喜欢你,那为什么不试着做真实的自己?

其次,懂得拒绝,如果觉得当面拒绝很困难,可以提前假设自己平常经常遇到的场景,设想好如何回绝会让自己更舒服。也可以记录自己拒绝的次数,给自己设定奖励,鼓励自己勇敢说“不”。

最后,要建立自己的核心价值,有了核心价值,才能明确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知道何时该拒绝。

《女心理师》小莫的现实版,34岁研究生猝死带来的思考

治愈讨好型人格的最佳方案当然还是了解形成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比如原生家庭或者是童年时期的特殊经历,针对性地进行疗愈。

《谁的青春不迷茫》里刘同说:“有人会因为我们的缺点而讨厌我们,但也会有人因为我们的真实而喜欢我们。我们不必让那些本不喜欢我们的人喜欢上自己,而是坚持让那些本该喜欢我们的人尽快发现自己。”

谢鹏的悲剧也提醒了很多无意识压榨别人的人,请停止自己对他人的隐形虐待,不要让无辜的生命为此付出代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