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假如没有马嵬坡事变,不及老子长寿的唐肃宗还有没有机会登上皇位

最近《长安十二时辰》大火,将唐朝的历史带火了一把,纵横也在一直解读这部剧,顺便解读了不少中唐时期的人物关系。

《长安十二时辰》将故事背景设定在唐玄宗执政的天宝三载,距离安史之乱仅仅十多年,可以看作是盛世最后的挽歌,与其说《长安十二时辰》是一部古代反恐悬疑剧,不如说是唐代政治权斗。

圣人唐玄宗李隆基晚年的时候,可以看作是脑袋秀逗的皇帝了,在开元盛世后自认为对自己的统治十分满意,因此在开元二十九年改年号为天宝,想要颐享天年,当时李隆基正好六十岁,可以说是不太中用了。

假如没有马嵬坡事变,不及老子长寿的唐肃宗还有没有机会登上皇位

按照道理来说,如果皇帝倦政,可以采取无为而治,逐渐退位让贤,结果李隆基却并不是对儿子很放心的一个人,他甚至认为威胁他皇位的只能来自他的儿子。

李隆基的这份敏感其实也并无道理,毕竟李隆基的登基之路,可以形容为拿着一把片刀从蓬莱一直砍到南天门,七天七夜没合眼的那种,能够在唐代如此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最终获胜,并且站稳脚跟的,也不是个善茬子。

正所谓,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李隆基的政治斗争是其一生的主要使命。

李隆基一朝有两位太子,本来太子之位并不是李亨的,而是李瑛的,李瑛封为太子本来没有什么大过,但是在开元年间却带甲入宫,被李隆基定性为意图谋反,废除之后就赐死了,这件事除了太子李瑛之外,还有鄂王李瑶、光王李琚。

关于这三个皇子为什么带甲入宫,《新唐书》和《旧唐书》记载并不明确,一种说法是李隆基的宠妃武慧妃设计陷害,反正最终结果是李隆基一天之内杀了自己的三个亲生儿子。

假如没有马嵬坡事变,不及老子长寿的唐肃宗还有没有机会登上皇位

这种心狠手辣程度,放眼整个封建王朝帝王史都是很难存在的事情,汉武帝曾经逼得太子刘据造反,刘据死后,汉武帝还反省了一下;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造反,李世民亲自求情免除死罪;只有李隆基最牛叉,还没确定李瑛是不是造反,就给赐死了。

所以,李隆基是一个不信任自己儿子的人,相比于儿子,李隆基更信任宦官、武将、和大臣。

唐朝的太子难当,李隆基的太子更难当。

李亨这个太子之位,虽然是捡来的,但是并不好当,搞不好就要掉脑袋,这一点他是深知的。担任太子期间,李亨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生怕因为点过错就被性命堪忧了。

但是朝臣却并没有打算放过他,对李亨立太子没有拥立之功的李林甫因此想要搞掉李亨,对此进行政治迫害,导致李亨年纪轻轻差点就精神失常了。

假如没有马嵬坡事变,不及老子长寿的唐肃宗还有没有机会登上皇位

李林甫好不容易被扳倒,替代李林甫的杨国忠依然看李亨不顺眼,多次对其进行打压,也多亏当时李隆基岁数大了和杨玉环没有生下一儿半女,要是真有个儿子,我估计李亨的结局死的比赵四他爹都惨。(总有人问我赵四他爹死的到底有多惨,赵四他爹在房顶往下后空翻,脸着地,你说有多惨)

在狗血的政治斗争,李亨内心逐渐变得强大,在安史之乱后,果然玩了一把大的,策划了马嵬坡兵变,尽管上反对太子李亨的人大臣都被如数杀死,杨国忠也在其列,杨国忠死后,大将陈玄礼代表士兵逼宫李隆基赐死杨玉环,李隆基也只得照办。

马嵬坡兵变之后,李亨与李隆基分道扬镳,李隆基跑到四川,而李亨赶到灵武取得军权,立即登基称帝,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假如没有马嵬坡事变,不及老子长寿的唐肃宗还有没有机会登上皇位

如果严格追究起来,李亨是擅自登基,等同于政变,但是当时李隆基大势已去,成了彻底的孤家寡人,也就没有心气跟李亨斗下去了,对李亨登基也就采取事后默认的态度了,事实上,唐太宗李世民比这个手段都强硬多了,照样登上皇位,所以,唐代皇位接替再狗血,也得按照剧本来。

比较有意思的是,李亨差点死在太上皇李隆基的前面,可以说也都是拜李隆基所赐,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李亨的身体条件变差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唐朝的太子本身就不好当,李亨遇到的又是这么一个坑儿子的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