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G7外长会发表“主席国声明”,内有乾坤|北京观察

作者:直新闻

成型于1975年的七国集团(G7),原本是西方最富裕国家讨论“石油危机”等棘手问题的组织体系,而近几天,G7在商讨如何应对它们眼中所谓“目前最大威胁”:气候变化、新冠疫情、中国以及俄罗斯。

当地时间12月12日,为期3天的G7外长会于英国正式闭幕。这是继今年5月在伦敦举行G7外长会后,G7轮值主席国英国第二次举办外长会。

G7外长会发表“主席国声明”,内有乾坤|北京观察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助理研究员张蓓对深圳卫视直新闻表示,本次G7外长会是G7峰会的跟进议程,特别是有关于全球基建项目的后续进展,这体现出英国希望将其轮值主席国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此外,由于明年德国是G7轮值主席国,现今再次召开G7外长会也体现出英国“交棒”的仪式感。

“英国一直存在所谓‘全球英国’的雄心,与此同时也会配合美国,以此来体现出它这一盟友的价值。这从今年G7所设计的议题可以看出,几乎都与美国息息相关。”张蓓指出。

深圳卫视直新闻注意到,相较于今年5月G7外长会会后发表的“联合公报”,本次G7外长会发表的则是“主席国声明”。此外,与此前达成的联合公报动辄上万字相比,此次的主席国声明仅2000字。

纵观声明全文,深圳卫视直新闻注意到其讨论议题,除应对气变及抗疫等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外,地区局势问题也有所涉及。其中,尤为关注俄乌局势及中国,与中国相关的内容近乎是“换汤不换药”。英国外交大臣伊丽莎白·特拉斯在声明中称,各方讨论了香港、涉疆、东海、南海以及台海和平稳定等一系列涉华问题和挑战。

G7外长会发表“主席国声明”,内有乾坤|北京观察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今天(13日)的记者会上则以三个敦促予以回应,其中高频词是“美英”。

“我们敦促美英等国维护好本国人民的生命权、健康权,努力避免更多民众因为疫情而失去生命,而不是在国际上空谈什么民主、人权。我们敦促美英等国放弃任意拘押他国公民、无理打压特定企业、肆意进行非法单边制裁等胁迫手段,营造开放、包容、透明、非歧视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尊重别国正当发展权益。我们敦促美英等国摒弃冷战思维,纠正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做法,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为维护国际团结、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做些有益的事情,而不是分裂世界,为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人为设置障碍。”汪文斌表示。

中方的回应对象,直接明了。我们不妨再来结合此次G7外长会发表的是主席国声明而非联合声明一事来看。这也侧面印证了,G7内部或存在观点不一致。

G7外长会发表“主席国声明”,内有乾坤|北京观察

英国外交大臣伊丽莎白·特拉斯

深圳卫视直新闻注意到,本次G7外长会主持人有所改变,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接棒前任拉布。特拉斯曾在其上任后的首次重要演讲中表示,“西方民主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中俄的依赖日益增强,应该结束这种战略依赖,尤其在能源、投资和技术领域。”

需要指出的是,特拉斯作为保守党下一届领导人的有力竞争者,是一位具有野心的政治家,本次主持G7外长会的一系列表态也较为强硬。有分析认为,特拉斯计划通过这次国际性外长会,让所谓“全球英国”登上世界舞台。

在本次G7外长会上,俄乌局势是各方高度关注点,特拉斯在会上就俄乌局势表示,“G7成员国需要团结一致,以强硬的姿态应对侵略者”。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则表示,G7各国一致认为,想要尽快解决俄罗斯派兵至乌克兰边境问题,相关方就要重返谈判桌。一位参会的美国国务院高级官员声称,“美国敦促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悬崖勒马,如果俄方放弃以外交手段解决此事,那么G7各国及其盟友将采取强硬措施,届时俄方将会付出代价。”

对此,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回应称,“这些咄咄逼人的言论对缓解目前俄乌两国紧张的局势没有任何帮助。”

尽管G7外长们一再呼吁“团结”,但要利益迥异的7个国家达成统一共识显然并不是件易事。譬如,G7虽然在俄乌问题上达成一致——如若俄罗斯不在乌克兰问题上“悬崖勒马”,将会“付出代价”。但在具体国家利益诉求上,如“北溪-2”号一事上,各方态度仍存在温差。

G7外长会发表“主席国声明”,内有乾坤|北京观察

与5月的G7外长会相同的是,英国这次也邀请了澳大利亚、韩国、印度和南非外长与会。但值得注意的是,本次G7外长会首次邀请东盟成员国参加,这也清晰表明出G7未来进一步参与印太地区事务的姿态,希望增加其全球影响力。

深圳卫视直新闻注意到,英国在会后发表的主席国声明中便有一份G7与东盟讨论成果声明,这也是英国日益向印太地区倾斜的又一迹象。

此处不得不再次提到本次G7外长会的主持人特拉斯,其此前曾推动英国的经济和外交政策朝印太地区转向,并带头推动加入CPTPP。

有分析认为,英国邀请东盟国家加入此次G7外长会,有借机推行自己的基建计划的考量,以便同美国“B3W”倡议一齐挑战中国的“一带一路”。

上个月25日,英国宣布组建名为“英国国际投资(BII)”的机构,旨在利用私人资本向亚洲、非洲、加勒比海地区国家进行投资。这一举措被外界认为是英国版的“一带一路”。

实际上,美西方国家虽然视东盟为印太地区的重要角色,期望加强进一步联系。但彼此在合作前景上仍存在不少挑战。

首先便是成立不久的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为地区国家带来的安全威胁。多个东盟国家对此持批评态度,认为这将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增加核扩散风险。

其次,在当今中美博弈的背景下,东盟并不愿“选边站”,美西方所谓“印太战略”的推进也或会弱化东盟在地区内的部分利益。

而此次G7专门邀请东盟国家外长与会,也被认为是在为美国敲边鼓,希望通过南海问题进一步推进美国围堵遏制中国的“转向印太”战略。

不过,《南华早报》认为,在拉拢东盟国家对抗中国方面,连美国也难以实现目标。很多东盟国家不愿意在中美之间选边站,更别说其他国家了。新加坡总理李显龙10月在东盟峰会上就直言:“我们不希望这个区域成为竞争和冲突的地方,也不希望被迫选边站队。”

对于G7国家拉帮结派对抗中国的做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此前就表示,这种做法注定没有出路。中方希望有关国家能够摒弃意识形态的偏见,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为推动国际抗疫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多做一些实事。

作者丨何王子彧,深圳卫视直新闻驻京记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