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每日读书之第三十四篇《围炉夜话》修身齐家处世!

每日读书之第三十四篇《围炉夜话》修身齐家处世!

风俗日趋于奢淫,靡所底止,安得有敦古朴之君子,力挽江河;人心日丧其廉耻,渐至消亡,安得有讲名节之大人,光争日月。

【注释】 奢淫:过分奢侈。靡所底止:没有止境。敦:淳朴,笃实。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名节:名声与操守,这里泛指好的声望。光争日月:与日月争辉。

【译文】社会风气日渐奢侈淫靡,以致没有了底线,真心希望出现像古代君 子那样淳朴笃实、品德高尚的人来力挽这世风日下的局面。人心日趋退化到了寡廉鲜耻的地步,忠厚良善也正渐渐消亡,衷心渴望出现有着崇高威望的伟人用他那可与日月争辉的人格力量来感召人心。

每日读书之第三十四篇《围炉夜话》修身齐家处世!

人心统耳目官骸,而于百体为君,必随处见神明之宰;人面 合眉眼鼻口,以成一字曰“苦”(两眉为草,眼横鼻直而下承口,乃“苦”字也),知终身无安逸之时。

【注释】 统:统领。耳目官骸:指五官和身体。于百体为君:指在身体中居首。

【译文】人心统管身体的一切,是身体的主宰,所以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端正,不能昏聩出错。人的脸上长着眉、眼、鼻、口,看上去像 个“苦”字(两个眉毛像草字头,两眼为一横,鼻梁为竖,下面是口, 这就像个“苦”字啊),这就告诉我们,人只要活着,就不会有安逸的时候。

每日读书之第三十四篇《围炉夜话》修身齐家处世!

伍子胥报父兄之仇而郢都灭,申包胥救君上之难而楚国存,可 知人心足恃也;秦始皇灭东周之岁而刘季生,梁武帝灭南齐之年而 侯景降,可知天道好还也。

【注释】 伍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其父兄皆被楚平王杀害,因此投奔吴 国,发誓灭楚。后辅佐吴王阖闾,并与孙武一同伐楚,攻破楚都,掘平 王墓,鞭尸复仇。申包胥:春秋时楚国大夫,与伍子胥交好。恃:倚仗,凭附。刘季:即刘邦,汉高祖。古时兄弟按伯、仲、叔、季排行,刘邦 排行第四,故称。秦末楚汉之争中,他打败项羽,建立西汉。侯景:南朝时梁人,先在北朝尔朱荣手下为将,后投靠高欢。高 欢死后又附于梁,被封为河南王,后叛乱,破建康,梁武帝萧衍因此被 困台城而饿死,侯景乃称帝。天道好还:指天理公道,善恶终有报。

【译文】伍子胥为了给父兄报仇而攻破了楚国的郢都,申包胥救楚王于危难而保全了楚国不至灭亡。由此可见,只要下定决心做事,就一定可以成 功。秦始皇灭掉东周那一年,恰巧后来灭秦建汉的刘邦出生了;南朝梁武帝灭齐国的那一年,后来反叛灭梁的侯景前来归降。由此可知,天理自有公道,报应不爽。

每日读书之第三十四篇《围炉夜话》修身齐家处世!

有才必韬藏,如浑金璞玉,暗然而日章也;为学无间断,如 流水行云,日进而不已也。

【注释】 韬藏:指深藏不露。浑金璞玉:指未经提炼的金和未经雕琢的玉,比喻人品质朴。暗然:没有光彩的样子。章:同“彰”,即彰显。已:停,止。

【译文】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深藏不露,如同那未经加工打磨的金玉一般,虽不炫目,日久自会彰显出光彩;做学问一定不能间断,就像那不息的流水与行云一般,每天都有所得才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

每日读书之第三十四篇《围炉夜话》修身齐家处世!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可知积善以遗子孙,其谋甚远也;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可知积财 以遗子孙,其害无穷也。

【注释】 余庆:留给后世子孙的福泽。余殃:留给后世子孙的灾殃。益:增多,加重,与“损”相对。

【译文】凡做善事的人家,必然留给子孙福泽;而多行不善的人家,留给子孙的则必是祸殃。由此可知,多做善事,为子孙留后福,才是为子孙做 的长远打算。即便是贤能的人广聚了家财,也容易让人不思进取而耽于享受;而愚笨的人一旦拥有了很多金钱,则更容易加重他的过失。由此可知,广 积资财留给子孙,只有无穷的害处。

每日读书之第三十四篇《围炉夜话》修身齐家处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