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隋文帝和独孤伽罗,做了伤天害理之事,被外甥媳妇记恨了一辈子

咱们中国人,做什么事情都讲究名正言顺。举个例子,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却没有称帝,到死都是汉臣。曹丕想取代汉献帝,但是没有直接抢汉朝的江山。曹丕的办法,是让手下人出面,逼汉献帝下诏禅让皇位。

汉献帝虽然是一万个舍不得,却不得不下诏禅让。曹丕面对汉献帝的禅让,连续三次推辞,不肯接受禅让。汉献帝心里有一万头羊驼呼啸而过,却不得不连续三次下诏禅让。演完了“三让,诏不许,后受之”的把戏之后,曹丕终于登基称帝了。

刘协“禅让”帝位之后,曹丕让他当山阳公。刘协虽然没有权势了,但是享受了优渥的物质供给。老曹家对刘协可谓是仁至义尽,不仅让刘协富贵善终,还让山阳公国得以传承下去。曹魏亡国了。山阳公国还在。

隋文帝和独孤伽罗,做了伤天害理之事,被外甥媳妇记恨了一辈子

汉献帝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司马家族取代曹魏称帝的时候,也玩了一把“三让,诏不许,后受之”的把戏。司马家族称帝之后,不仅善待曹氏家族,还有“一主四宾”的佳话。一主就是司马家族,四宾就是刘协后裔、曹魏后裔、刘备后裔、孙权后裔。

四个亡国之君,在司马家族的管辖之下,过上了物质条件优渥的生活。到了胡马南牧的时候,善待亡国之君的传统,就没有了。南北朝时期,亡国之君就没有刘阿斗那么好命了。那个时候的皇族,亡国就等于亡命。

隋文帝取代北周称帝,建立大隋王朝。隋文帝的江山,来的不那么名正言顺。隋文帝不顾女儿杨丽华的反对,也玩了一次“三让,诏不许,后受之”的把戏,抢了外孙北周静帝宇文阐的江山。

隋文帝取代北周的进程当中,发生了一件事情。一个名叫虞庆的谋士,建议隋文帝杀光北周宗室。高颎和杨惠表示支持。李德林出来据理力争,列举了司马家族“一主四宾”的故事,力劝隋文帝不要屠杀北周宗室。

隋文帝和独孤伽罗,做了伤天害理之事,被外甥媳妇记恨了一辈子

曹操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五》记载,隋文帝听了李德林的话,作色曰:“你是个书呆子,不懂这些事情,就不要插嘴了。(君书生,不足以议此!)”

可怜的李德林,虽然宅心仁厚,却因此得罪了隋文帝,从那以后就“品位不进”。隋文帝严肃处理了李德林之后,就开始了对宇文家族的大规模屠杀。宇文泰的子孙们,被隋文帝杀了个精光。

宇文阐虽然不是杨丽华的亲生儿子,但是认杨丽华为嫡母,在宗法意义上,就是杨坚的外孙。外孙三次下诏,把皇位让给外公,依然被外公杀了。

杨坚夺了宇文家的基业,还杀光了宇文家的人口,这件事情确实是伤天害理。杨坚要杀外孙宇文阐,外婆独孤伽罗也没有出面劝说。女儿杨丽华因此记恨父母一辈子,杨坚和独孤伽罗这事,确实是伤天害理。

隋文帝和独孤伽罗,做了伤天害理之事,被外甥媳妇记恨了一辈子

杨坚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在我看来。曹丕善待老刘家,老刘家也威胁不到曹魏。司马家一主四宾,四宾非但没有威胁到西晋,反而多了一个“此间乐,不思蜀也”的典故。李世民善待杨政道,隋杨旧臣也威胁不到李唐基业。一系列的史料表明,隋文帝和独孤伽罗真的没必要对宇文家族赶尽杀绝。

《资治通鉴》记载,隋文帝和独孤伽罗屠杀宇文家族的时候,小美眉窦氏怒道:“只恨我不是男儿身,不能救舅舅家里的灾祸。”

窦氏是宇文泰的外孙女,他的母亲是北周公主。窦氏从小被舅舅北周武帝养在宫中,深得母族宠爱。窦氏对母族有着深厚的感情,她目睹隋文帝杀光她的舅舅和表兄弟们,对隋文帝产生了深深的怨恨。

窦氏长大之后,通过比武招亲,嫁给了盖世英雄李渊为妻。李渊比武招亲娶窦氏的典故,不是小说段子,是《资治通鉴》记载的正史。成语“雀屏中选”,说的就是李渊比武招亲技压群雄的故事。

隋文帝和独孤伽罗,做了伤天害理之事,被外甥媳妇记恨了一辈子

李渊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李渊是独孤伽罗的外甥,窦氏嫁给李渊之后,就成了独孤伽罗的外甥媳妇。《唐语林》记载了一个典故,这个故事非常有趣。有一次,隋炀帝杨广请表哥李渊喝酒。李渊迟到了,杨广嘲笑表哥是“阿婆面”。阿婆面的意思,就是长了一张老太婆的脸。

李渊被表弟嘲笑了,回到家里就闷闷不乐。窦氏赶紧对老公说:“阿婆是内堂之主,简称堂主,谐音唐主。唐主的意思,就是暗示唐国公将成为天下之主啊,老公的爵位是唐国公啊,剩下的事情,老公应该懂了吧?”

从那以后,李渊就有了“唐主”的理想了。窦氏不仅仅给老公灌输唐主的理想,还给子女们灌输这种思想。窦氏的五个子女,李建成、李秀宁、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除了早殁的李玄霸之外,都受到了这种思想的熏陶。

隋文帝和独孤伽罗,做了伤天害理之事,被外甥媳妇记恨了一辈子

隋炀帝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大业十二年,隋炀帝希望表哥李渊给他帮忙。李渊接过兵权,就在山西谋反。李建成和李世民拿着老爹给的钱,到处招揽英雄豪杰。

大业十三年,李渊起兵造反,李建成和李世民各率一支部队,向太原城杀去。李元吉则是留守太原,承担起看守老巢的人物。李秀宁则是在关中起兵,招募了七万多人马接应父亲。

在窦氏的老公和子女的打击之下,大隋王朝土崩瓦解。李渊先是立了傀儡隋恭帝,然后效法隋文帝,玩了一把“三让,诏不许,后受之”的把戏,取代了大隋王朝,建立了大唐社稷。窦氏虽然没有亲手为舅舅们报仇,但是她的老公和子女替她完成了心愿,也算是得偿所愿了。

隋文帝和独孤伽罗,做了伤天害理之事,被外甥媳妇记恨了一辈子

隋恭帝禅让之后,不明不白地死了,史学界普遍认为是李渊暗杀了隋恭帝。李世民登基之后,活捉了隋朝皇室的另一支后裔隋王杨政道。李世民没有为难杨政道,给了他优渥的物质供给,杨政道也没有给李唐造成任何麻烦。李世民用事实证明:“杨坚杀宇文家族,李渊杀杨侑,都是多此一举。”

如果当初隋文帝不对宇文家族赶尽杀绝,窦氏就不会撺掇老公和子女谋反,大隋朝也许就有救了。《资治通鉴》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伤天害理的事情少做,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本文由王福星原创。码字不易,请尊重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本人已经和维权公司签约,委托维权公司代理维权。未经授权转载者,维权公司会代表本人维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