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两入ICU,患儿体重1/8的巨大肿瘤 总算被切除了!

两入ICU,患儿体重1/8的巨大肿瘤 总算被切除了!

图说:杨广顺教授团队为患儿手术 来源/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新民晚报讯(记者 郜阳 通讯员 曹希)记者从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获悉,该院历时20余日,通过外科手术成功救治两入重症监护室的5月龄巨大肝母细胞瘤患儿。

11月的一天晚上,ICU电话铃响起,肝外五科医生阎凯请求会诊。可会诊对象却让专家们倒吸一口冷气——刚收入院的五个月大患儿因哭闹导致腹腔内80毫米x90毫米大小的巨大肝母细胞瘤破裂,需要紧急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并可能随时需要展开急诊手术。

患儿名叫冲冲(化名),从核磁共振上看,占据肝脏四分之三的肿瘤被肝内主要大血管紧紧包围,手术治疗是给冲冲第二次生命的唯一途径。此前,冲冲的父母已带孩子辗转多家医院,却都因为患儿年龄太小、手术难度太大二被告知没有手术机会。面对爱子心切的父母和幼小无辜的生命,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杨广顺教授凭借过人胆识和丰富经验,决定将其收入我院,尝试为切除肿瘤作术前准备。

“若要成功开展手术,除了外科医生技术过硬,还要有完备的麻醉、重症、护理保障。我们还邀请了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儿科周霖教授团队协助制定详尽计划。”杨广顺介绍。天有不测风云,冲冲肝母细胞瘤破裂的意外,使本就困难的治疗雪上加霜——那会儿,冲冲的血色素已经下降到正常水平的一半,生命体征也开始不稳定。

院方透露,与成人中心静脉置管不同,小儿不仅血管细,难以穿刺,而且无法配合置管操作,需要在麻醉下进行。该院麻醉科主任孙玉明立即协调好手术房间和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长安排护士配合,外科医生同时迅速做好急诊手术准备。

平日里并不复杂的中心静脉穿刺,在冲冲这儿变成了与死神的竞速。抢救在三个科室协作下紧张有序的推进着:麻醉医生陶勇在患儿气道里插入比铅笔还细的气管导管,全身麻醉顺利完成;张金旻副教授通过超声引导,在只有一根手指宽度的患儿脖子上成功留置了颈内静脉导管,患儿生命体征稳定。经过仔细观察,暂时无需急诊手术,为患儿留出了宝贵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室内外,医护人员为宝宝而悬着的心暂时放下。

有了保命通路的患儿立即转入ICU继续治疗。检查、输血、补液、观察,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患儿的生命体征进一步稳定,急诊手术改善为限期手术,避免了急诊手术可能带来的风险。为了患儿能够得到父母更好的照顾,在病情稳定后,患儿顺利转回病房。病房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接手患儿护理,外科、麻醉、重症又开始为患儿制定接下来的围术期计划而忙碌了起来。

返回病房后的第三天,手术正式开始。孙玉明主任坐镇麻醉,邱海波医生仔细操作,顺利平稳;肝外五科主任张海斌在老师杨广顺教授带领下从容地举起手术刀。由于肿瘤巨大,每一步操作都需要止血钳在几根重要血管间辗转腾挪。

术中发现,冲冲的实际情况比术前核磁共振显示的还要严重——只有四分之一的肝脏能够保留;在三支重要的肝静脉里,有两支已被肿瘤吞噬,剩下的一支也严重受压。幸运的是,在杨广顺的带领下,医护团队最终顺利切除几乎是患儿体重1/8的肿瘤,手术成功了!

两入ICU,患儿体重1/8的巨大肿瘤 总算被切除了!

图说:冲冲在重症监护室得到了悉心照顾

手术顺利结束,患儿再次转入ICU,手术的创伤和痛苦使冲冲的心律一度达到200次/分。监护评估、补液输血、镇静镇痛,医护人员精心呵护着小生命,冲冲的生命体征终于逐步恢复正常。针对患儿哭闹,除了镇静镇痛药物的使用外,魏凯医生灵机一动,让家里人买来安抚奶嘴,用尽可能少的药物干预达到更好的安抚效果。后来,冲冲哭闹少了、尿量多了,大家再接再厉;能排便了,不发热了,人人不敢松懈。冲冲在ICU住了4天后,顺利转回肝外五科护理病房;9天后,指标逐步恢复到正常。

出院那天,宝宝脸上露出纯真的笑容,仿佛先前经受的磨难仅仅是一场噩梦。可送行的医护人员和爸爸妈妈深知,他的康复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