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5世纪葡萄牙派出特使出访北京,是欧洲与中国的第一次外交接触

葡萄牙商人在东亚的海上贸易获得了巨额利润,掀起了葡萄牙王室同中国进行直接贸易的巨大热情。葡萄牙国王想要打入这个铺张奢华、讲究排场的国家,想让它的商品像潮水一样流入欧洲,同时为欧洲的商品打开市场,于是计划派遣一个正式使团,携带国王的信件,出使北京同中国皇帝谈判,希望达成一项贸易协定。

15世纪葡萄牙派出特使出访北京,是欧洲与中国的第一次外交接触

当时来东方的葡萄牙人之中,有一个叫托梅·皮雷斯的药剂师,他最初是负责收集相关情报。根据他的观察,就葡华贸易交往的可能性,曾向国内写过一份汇报,本意是给葡萄牙王室灼热的心泼点冷水。他说:未经广州行政长官批难,任何中国人都不能去暹罗、爪哇、马六甲和帕森等王国。批准手续十分繁琐,令人无法忍受,只得放弃出国。外国人来到中国后就不能离开,除非得到皇帝的批准。为得到批准,富人也会倾家荡产。任何船只如违反停泊规定,其货物就被没收上缴皇帝,人员被处死。

15世纪葡萄牙派出特使出访北京,是欧洲与中国的第一次外交接触

但葡萄牙王室却没有理会皮雷斯的一番苦心。他们远隔千山万水,既然已经来到了中国的面前,就一定要按照西方的惯例,选择一个适当的特使,先进行一次正常的外交往来。一个合适的人选至关重要。这个人不但要忠实地执行葡萄牙王室的利益,而且要熟悉中国情况。这两个条件皮雷斯都具备。不过托梅·皮雷斯也有严重的不足,让葡萄牙一方不能满意,这就是他的社会地位太低,只是东印度公司的药剂师。但鉴于他和葡萄牙王室的密切关系,以及曾经调查过中国国情,写过汇报,于是在寥寥无几的候选人中,他被挑选出来,担任了使团的负责人。

15世纪葡萄牙派出特使出访北京,是欧洲与中国的第一次外交接触

如何将皮雷斯送到中国又是个问题。既然特使已经在印度,那从欧洲派船护送显然不合适,能找条顺风船,对讲究成本和效益的欧洲殖民者来说,最理想不过了。当时葡萄牙在远东有两个殖民地,一个在印度,一个在马六甲,将皮雷斯从印度送到马六甲很方便。葡萄牙海军驻马六甲的首领费尔南·安德拉德,正好计划携带一船胡椒前往中国出售。皮雷斯搭乘这条船出使中国,又做生意又外交,葡萄牙人已经拨好了如意算盘。

如意算盘常常是要落空的。葡萄牙的外交之行,过程不仅费尽周折,要求通商和请求外交的结果,干脆遭到明朝的拒绝,大大出乎葡萄牙人的意料,最终导致了双方一系列军事冲突。

15世纪葡萄牙派出特使出访北京,是欧洲与中国的第一次外交接触

在皮雷斯来华之前,也有一些葡萄牙人曾经到过中国。这些人都是商人,卖完货就离开,只有葡方根据生意的需要记载此事,中方对此没有记载。但皮雷斯出使中国之事,会见的都是地方高官,甚至要进京朝贡皇帝,所以在中国无论是正史还是私人文集,对葡萄牙使节出使中国一事均有记载。

最权威的记载来自官方文件《明武宗实录》,大意是说:佛郎机国(明朝称葡萄牙为佛郎机)派遣使臣加必丹末(即船长的音译)等向明朝进贡当地特产,请求封贡,井给予堪合贸易。广东镇抚等官员认为,海南诸番当中没有所谓的佛郎机国,何况此使者无本国文书,未必可信,于是暂留使者向朝廷请示。这件事下礼部进行讨论。得到旨令:让他们回国,无需进京参加朝贡,他们携带的特产作价给钱。

15世纪葡萄牙派出特使出访北京,是欧洲与中国的第一次外交接触

这份官方文书记载简略,恰巧有个当事人叫顾应祥,他在自己的《敬虚斋惜阴录》中,站在中方的立场详细记载了其事:正德年间,我担任广东按察司金事,正好巡海副使汪鋐赴京进表,我就暂时带管海道。这时突然有三只大番船闯入广州城下,还鸣炮三声,声音匝地,满城尽惊。从前这类番船都是停靠在东莞千户所海澳湾泊,从来没有直接航行到广州城下的。

市舶提举的吴洪禀示,我就亲自来到怀远驿视察此事。外国人语言不通,随船翻译乃是江西浮梁人。据他说这是佛郎机国派遣的使臣向朝廷进贡,特使叫加必丹,从前不曾相见。我就赶紧派人前往梧州禀报,当时两广的大员俱在那里。接到我的禀报后,三堂总镇太监宁诚和总兵武定侯郭勋来了。但是这些外国人只是远远相迎,都不下跪拜见。总督都御史陈金最后一个人来,他见到这种情况很生气,责打了翻译二十棍,然后分付提举司说:这些外国人远道而来,本来是仰慕中华文化,但却不知天朝礼仪。我是朝廷重臣,参见必须按照中华礼仪方可。命令他去光孝寺习礼三日,然后才能勤见。不久,总督衙门又分付下话,说《大明会典》里不载此国,可以让他们在驿馆中安歇,等到我们奏明了朝廷,再议接见之事。

15世纪葡萄牙派出特使出访北京,是欧洲与中国的第一次外交接触

后来朝廷下令,同意他们进京向皇帝朝贡。到了北京,他们见礼部官员也不拜跪。当时正好武宗南巡,无法接见,于是就留在会同馆达半年之久。嘉靖皇帝登基后,将翻译问罪,打发他们回广东,然后驱逐出境。

以上几段都是根据原文翻译的。很显然,葡萄牙使团刚到中国,双方就发生了冲突,还打了人。但这种冲突并不属于殖民主义扩张时代,强国欺凌弱国,大国欺负小国的利益之争,而是有明显“中国特色”的文化之争。中国所关注的内容有自己的特点,强调的是朝贡接见的礼仪,和葡萄牙关心的商业利益完全不同,这也导致了双方在外交观念、接待方式、使团性质等一系列问题上的矛盾,变成了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

15世纪葡萄牙派出特使出访北京,是欧洲与中国的第一次外交接触

中葡外交矛盾,由于是与近代欧洲国家首次打交道,双方都有认识不足的原因。而欧洲国家也是第一次和中国朝廷往来,对中国的国家政策完全不了解。在这种情况下交往,难免会产生误会和摩擦,更何况还有生活和交往的习惯等引发的问题。产生了摩擦,出现了纠纷,最后到底谁说了算,这是中方所关心的。纠纷之后,人单势孤的葡萄牙特使,还是被迫采取了中国的“外交规矩一朝贡体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