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种古老战法,何以在解放军手中焕发“第二春”?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施“空城计”,以一座空城吓退司马懿十万大军,这个故事家喻户晓,堪称经典。

可是,在与司马懿后来的厮杀中,“神”一般的诸葛亮再也没敢换个地方再唱一曲“空城计”。

这是因为,再高明的计谋,一旦“天机泄漏”,自如失去了其奇妙性。

而“围城打援”这个战术却大不一样,我人民解放军曾经反复使用这个战术,且屡试不爽。

一种古老战法,何以在解放军手中焕发“第二春”?

而且,解放军好像从来都不担心“天机泄漏”,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解放军并不是机械地照搬“围城打援”这个古老的战术,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提升。

“解放军版”围城打援战术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字-“变”。

孙子曰:“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解放军正是抓住了这“奇正之变”,才使得“围点打援”这个古老的战法再放异彩,在解放战争时期焕发了“第二春”。

也是因为一个“变”字,解放军才敢于频繁使用这个战术。

更“牛”的是,解放军好像根本就不在乎“泄密不泄密”的问题,甚至“不遮不掩”,一次次“围城打援”,让国民党军屡屡翻船。

谈起解放军的“围城打援”战术,原国军第三军军长罗历戎曾经这样说:“我实在搞不清楚,解放军究竟是要攻城还是要打援,神仙都搞不清楚。”

他还说:“等我好不容易搞清楚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有朋友说,解放军当年为什么不放开手脚,“当面锣、对面鼓”地跟国民党军队打,而频繁采用这种“谋略型”战术呢?

原因很简单,归纳起来就是一个字-“穷”。

一种古老战法,何以在解放军手中焕发“第二春”?

了结我军发展历史的朋友一定会知道,从红军、八路军开始,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军的武器装备始终不如对手。

“剑不如人,剑法必须高于人”,装备技术上的劣势,迫使我人民军队只能在战斗谋略上动足脑筋,以此弥补武器装备上的差距。

“围城打援”等战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得以广泛应用的。

即使到了解放战争后期,我人民解放军在“城市攻坚战”中还是面临同样的问题。

因此,能否将对手调出城市,继而消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这就成为决定战斗胜负的关键。

而“围城打援”正是调动敌军的一种有效战术。

清风店战役就是解放军一场经典的“围城打援”战例。

1947年10月,晋察冀野战军向保定以北地区发起攻击,杨得志司令员指挥三个纵队,加上一个炮兵旅、冀中军区独立第7旅,以一部围攻徐水,其他部队准备歼灭来援之敌。

之所以选择围攻徐水,是因为一旦徐水失守,必将威胁保定。

因此,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刚摆出攻打徐水的架势,国民党保定绥署主任孙连仲就慌了神。

他一连发出几道命令,催促驻守石家庄的国民党第三军驰援徐水。

国军第三军在罗历戎率领下,迅速离开坚固设防的石家庄,向北驰援。

一种古老战法,何以在解放军手中焕发“第二春”?

部队刚刚开至清风店地区,就被解放军六个旅的打援部队团团包围,一场激烈较量后,第三军全军覆没,军长罗历戎被俘。

此役,解放军歼灭了国民党军17000余人,击落击伤国民党军飞机各一架,为下一步解放石家庄奠定了基础。

在此次战役中,解放军围城徐水是假,打掉罗历戎第三军是真。

如果用“奇正之术”来解释的话:围城是正、打援是奇,这一仗完美实现了“以正合,以奇胜”的兵家之妙。

同样是这个古老的套路,“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也有一个经典战例,把这个战术打出了“戏剧性效果”。

1948年,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提出了战役目标:打狼崽,钓老狼。

“狼崽”指的是胡宗南手下悍将张汉初,时下正镇守宜川城。

“老狼”即刘勘,他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资格老,在国军中的“辈分”非常高,死后被蒋介石追授为陆军上将。

彭德怀司令员的目标是:痛打“狼崽子”,引诱“老狼”来援。

一种古老战法,何以在解放军手中焕发“第二春”?

此时,胡宗南的手下只剩下两大主力,刘勘的第二十九军就是其中之一。

消灭刘勘第二十九军,无疑就是斩断胡宗南的一只手臂。

彭德怀司令员以两个纵队对宜川发起攻击,以五个纵队主力在瓦子街附近设伏,准备迎击“老狼”刘勘的救援部队。

彭德怀司令员的作战风格一向强悍,宜川外围一开战,我西北野战军就打得惊天动地,声势浩荡。

“狼崽”张汉初见势不妙,急忙向胡宗南发去求援电文。

胡宗南接到电报后,立即命令就近的刘勘率第二十九军前往宜川驰援。

胡宗南与我军纠缠了许多年,对我军“围城打援”战术可谓是再熟悉不过了。

但是,胡宗南在西北战场上接连失利,这一次,他再也输不起了,因此,即使冒很大的风险,他也决定“赌一把”运气。

“老狼”刘勘对解放军的“围城打援”战术也不陌生,深知此行的风险极大。

一种古老战法,何以在解放军手中焕发“第二春”?

但是,因为之前接连打了几个败仗,且被胡宗南揪着了“小辫子”,因此,刘勘虽然心里抵触,却不得不执行胡宗南的命令。

不过,“老狼”刘勘还是留了一手,他找了些借口,故意拖延时间,解放军围观宜川会不会是个诱饵,他想“看看再说。”

作为这场战役的总指挥,或者说是这场大戏的总导演,为了“帮助”胡宗南、刘勘下决心,彭德怀给攻城部队发出了一道奇怪的命令:

“攻城部队要狠狠地打,声势越大越好,但是要掌握火候,必须做到‘攻而不克’。”

话虽这么说,这场“戏”还真的不好演,这个火候实在不好把握。

解放军攻城部队按照彭德怀司令员的命令猛打猛杀,一时没有控制住部队,有一个营的部队一不留意就攻进了城。

这可急坏了前线指挥员,为了实现彭老总的整体战役意图,指挥部赶紧派人追了上去,拦下那个营,让他们佯装败退,返回到城外。

在彭德怀司令员的“导演”下,解放军把一场戏演到如此逼真的地步,可谓用心良苦。

2月25日,“老狼”刘勘终于彻底打消了顾虑,率领3万大军驰援宜川。

2月28日,王震率西北野战军打援部队包围了第29军,于3月1日发起围攻。

眼看情况不妙,刘戡赶紧率部突围。

一种古老战法,何以在解放军手中焕发“第二春”?

王震将军哪里会给他这个机会,几番绞杀下来,第二十九军歼灭殆尽,刘勘在绝望中拉响了一颗手榴弹……

3月2日,彭德怀司令员给攻打宜川的部队下达命令:“打援”任务已经完成,你部立即开始攻城,拿下宜川。

就这样,西北野战军“围城”、“打援”一个也没耽误,狠狠地教训了胡宗南,胡宗南从此一蹶不振,每况愈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