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粟裕对自己评价最高的一场战役,晚年直言:不打,那可不行

《燕歌行》中提到: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我国历史随着时代的进步,必将要提到一个关键词,就是战争。在每一场战斗中都可能会凸显出一位优秀的将领来,在1931年到1945年期间的抗日战争时期,其实也有很多将领的名字被后世所铭记。在这一期间内,粟裕的名字一定会在名单当中。

粟裕对自己评价最高的一场战役,晚年直言:不打,那可不行

提到粟裕,很多人都会想到1944年的车桥大战。除了车桥大街之外,粟裕还指挥过南坎战役。当时粟裕认为,在车桥大战之后日军能够支配到的日伪装军根本就没有多少人,这时候不可能会派大量部队来进攻苏中。所以粟裕很快就制定了应对方案,安排小部队以及地方政府的势力分成4个区。

只要日军敢进攻,那么这4个区的攻势必将发挥到最强劲的作用,对于日军的进攻,瞬间就可以将其粉碎。这看上去像是一场防守战,但其实粟裕的军事计划非常明显。那就是只要敌人敢上来,那么中国军人绝对不会怯战。这样的态度放在其他的新四军将领眼中,其实就类似于非常好战的印象。

粟裕对自己评价最高的一场战役,晚年直言:不打,那可不行

其中有一名军部长官叫做张尧赖,就曾经致电粟裕说:不能过分刺激日伪军,否则很有可能会引起对方的猛烈报复。可是粟裕的军事主张却非常明显,始终认为在1942年之后,日军的士气就已经很低落了。

粟裕对自己评价最高的一场战役,晚年直言:不打,那可不行

所以现在的中国军人完全不用像1942年之前那样躲着打。完全可以和对方硬着怼,没什么好怕的。粟裕的作战部署其实也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来看4个分区,4个分区又分了两个精干部队,去摧毁敌方的薄弱据点。

其他的两个支队又配合精干支队的输出,所以显得比较灵活而4个特区又集中使用掘港、马塘、岔河的线路,攻击和防守的灵动性比较强,只要敌军敢发动战斗,那么四个特区的部署将可以自由变化,应对敌方的攻击。

粟裕对自己评价最高的一场战役,晚年直言:不打,那可不行

6月5日,南坎战争就拉开了序幕。在这场战斗中,日军当时有一个主力部队,但是人数不多,仅仅只有一个小队,伪军大概是一个连,总共不超过500人。这场战斗没坚持几天,日军就已经全面崩溃,而对于这次新四军清扫日伪军的军事计划,自然是收获了一个比较让人满意的结局。

大家也可以看出,自1942年之后中国军人的士气就已经呈现了大幅度增长的趋势,所以人们看粟裕晚年谈论这场战疫的时候,对这段时期的评价很高,说不打那可不行。其实这样的态度和这样的硬气,以及自信都是来自于1942年之后,两军双方呈现出来的士气状态得出来的结论。

粟裕对自己评价最高的一场战役,晚年直言:不打,那可不行

仔细来讲,1940年前后所爆发的百团大战,就已经标志着日军的士气开始走下了下坡路。再到1942年之后,能够让粟裕感觉到中国军人士气大增的自信心,其实是来自于日军最后已经处于回光返照的状态。

了解到这一信息,自然能够瞬间增强中国军人的士气,直到晚年,粟裕在回忆起这一仗时,仍然表示:不打,那可不行,可见其对这一仗的评价有多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