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成熟的中年人,往往有这三种境界

成熟的中年人,往往有这三种境界

文/晴

图/来源网络,与文无关,侵删

-

人到中年,正值事业和人生最鼎盛的黄金时期。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们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心境上越来越成熟。

但中年人做起事来,仍然要去拼,而且还要开始明悟人生。

中年,就像人生的分水岭,若要翻越过去,需懂得这三种境界:

成熟的中年人,往往有这三种境界

沉得住气,才能成得了事

《道德经》中有一句话:“气定则心定,心定则事成。”

人生路上,想要有所建树,就得先沉住气。

看过这样一个事例,在非洲草原上生长着一种叫尖毛草的植物。它刚发出新芽的时候,细小且精短,很难被看到。但它的生长却很迅猛。

在雨季来临前,它努力地把养分输送并存储到根部,地面下狠狠扎根,并疯狂地扩展延伸。它的根深往往可以达到地下20米以上。

当大雨倾盆时,因为雨水滴落,它就会迅猛生长,三五天的功夫就能长到两米多高。

而一个人沉住气了,就像这种尖毛草,经过积累沉淀,最后厚积薄发。

成熟的中年人,往往有这三种境界

正如《菜根谭》中有句充满智慧的话:“伏久者,飞必高。”

意思是一只鸟蛰伏越久,一旦它起飞,必定会飞得很高。

如果一个人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可以打消浮躁激进的心态和急功近利的念头。

人到中年,要明白,沉住气儿是一生的修为。

当你沉得住气,静得下心,日积月累地努力,循序渐进地改变的时候,最坏的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

成熟的中年人,往往有这三种境界

放下身段,才能抬高身价

古人曾言:“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不自是,故彰。”

如果一个人不自我表现,反而他会显得与众不同;如果一个人不自夸,他终会赢得成功;如果一个人不自负,他会不断地进步;如果一个人不自以为是,那么他会就超出众人。

这也告诫我们,如果一个人不断地抬高自己的身价地位,他的人生道路就会越走越窄,越走越难,直到最后无路可走。而如果一个人在某一时段适当地放低自己的身价,他的路就能够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唐朝韩愈是一位不世出的才子,受到了很多人的敬重。但他年轻时恃才傲物、眼中无人,无人愿意和他交往,结果仕途上屡次遭受挫折。

成熟的中年人,往往有这三种境界

他的妻子看到了韩愈的问题所在,于是写诗劝他:“火求心虚,人求言实。欲成大器,必先退之。”

妻子的话点醒了韩愈,他也终于明白,原来自己平时过于骄横,总是觉得自己高高在上,看不起他人,最终导致了自己仕途不顺、交友不顺。

韩愈为了彻底改正自己高调的姿态,干脆给自己取名“退之”,来警戒自己。

之后,他的人生一路坦途,大家对他的看法也大为改观。后来,被推举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故事告诉我们,放下身段,不会让你变得卑微,低人一等,反而会让自己变得更加谦逊,也会得到更多的尊重和爱戴,而自身价值也在无形中被提高。

成熟的中年人,往往有这三种境界

耐住寂寞,才能守住繁华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凡成大事、大学问的人,必会经历三个境界。

境界一是孤身一人在高楼大厦,看透天涯的道路时的人生迷茫。境界二是衣带渐渐宽了,不后悔,因为伊消而憔悴了,即所谓内心寂寞孤独。人生在经历了迷茫和寂寞后,逐渐变得成熟,就会到达第三境界众你找他一千百度,忽然回首,那人在灯光阑处时的柳暗花明。

人总是有很多欲望,而诱惑又无处不在。一个人要耐得住寂寞,在心灵深处,保留一片净土,着实不易。

成熟的中年人,往往有这三种境界

著名演艺家陈道明在一次采访中曾说:“人类什么事都是心安理得是基本。心一乱,一切就乱了。最好的生活方式是保护自己,甘于寂寞,不拘泥于名利。”

在生活上,陈道明是个很简单的人,平时只要自己闲着,他什么也不做,就喜欢在家看书,写杂文。

正因为他能够耐得住寂寞,才不会被纷杂的环境所干扰,才能在演艺事业上拥有一番业绩。

正所谓越是耐得住寂寞的人,越懂得遵守底线和原则,不会被浮华和喧嚣所迷失,更不会被名利所束缚。因为他们明白,孤独寂寞如同喜怒哀乐一样,是人生的一种常态。

人到中年,慢慢明白,耐得住寂寞,是一种成熟的标志,也是一种境界。

人到中年,沉得住气,静得下心,才能成得了事。

人到中年,放下身段,低头做人,踏实做事,才能抬高身价。

人到中年,耐得住寒冬,才能等得到花开。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

人到中年,要懂得习得应有的智慧,更要懂得驾驭自己是我们一生的修行。

成熟的中年人,往往有这三种境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