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寄宿萌娃看见妈妈落泪:寄宿能让孩子独立,却亲手毁掉独立的根基

在网上看到一段视频,一名寄宿的小学生,正在低头收拾自己的书包,一回头看到妈妈,假装淡定地转过头继续整理,却抑制不住双肩抖动,哭了出来。

短短几秒钟的视频,男孩的隐忍让不少人泪目。孩子背后的妈妈想必更是五味杂陈。妈妈说,她也想把孩子捧在手心里,但更想让孩子学会独立和担当。

寄宿萌娃看见妈妈落泪:寄宿能让孩子独立,却亲手毁掉独立的根基

01

孩子上寄宿学校,到底是利是弊?

有的家长让孩子寄宿,是迫于无奈,家里确实没有人照顾孩子,还有的家庭是主动选择。

支持寄宿的人认为,寄宿能锻炼孩子的独立,让孩子更有担当,更勇敢;寄宿学校能保证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同时也解放了家长,有更多的时间去拼搏事业。

反对寄宿的人认为,年龄小的孩子寄宿,会让孩子缺少归属感和安全感,影响亲子关系;寄宿学校参差不齐,孩子可能会受到不良影响,在成长的关键期步入歧途。

网上搜索寄宿学校的危害,会看到很多很多,央视主持人白岩松也持反对寄宿。他说“打死我也不会让孩子住宿”。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老师也反对过寄宿制,她认为,“早年情感滋润对生命十分重要!孩子过早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会对其心理造成一生难以弥补的创伤。这创伤程度,等同于成年人失去亲人时所经历的哀痛。”

寄宿萌娃看见妈妈落泪:寄宿能让孩子独立,却亲手毁掉独立的根基

顾名思义,寄宿制跟A普通的走读学校有一个区别,就是孩子放学后是回家还是回宿舍。回家意味着和父母相处,有家庭时间,回宿舍就是和老师同学相处。

探讨寄宿制的好与坏,就是看放学后的时间,孩子是应该和父母相处,还是应该和老师同学相处?因为我家是男孩,我看的养育男孩的书比较多,我想结合男孩的成长特点聊聊,孩子在什么阶段该跟什么人相处。

02

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该跟不同的人相处

澳大利亚著名的家庭问题专家史蒂夫·比达尔夫指出,男孩的成长要经历三个阶段,这一点从古至今在世界各地都是这样的。

第1个阶段,是从出生到6岁

这个阶段的养育重点,是让孩子在爱的包围下安全成长。

有大量的研究表明,与女孩相比分离更容易使男孩感到焦虑,认为自己被抛弃了,在感情上封闭自己。这点在3岁以前的孩子身上更加明显。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专家建议男孩不要过早上幼儿园,因为男孩会比较“晚熟”。

寄宿萌娃看见妈妈落泪:寄宿能让孩子独立,却亲手毁掉独立的根基

在养育方面,孩子6岁以前没必要过于强调男女差异,比如不允许男孩儿哭,让男孩儿更像男子汉。在孩子六岁以前,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在内心深处感到安全,获得与人亲密交流的技巧。

通过6岁前孩子的成长特点,可以很明显看到,在孩子6岁前,孩子更需要的是家庭生活。家长但凡有一丁点的办法,都不要让孩子寄宿。

第二个阶段,从6岁到13岁

6岁到13岁主要是孩子的小学阶段,在这个阶段男孩会感受到来自内心世界的召唤,开始尝试着成为男人。

这个阶段的男孩依然崇拜妈妈,但他们会更关注男性,他们想从身边的男人身上学习他们想要的东西。孩子身边的男人,首当其冲的自然是爸爸。

孩子会模仿爸爸的动作,学习爸爸的口头禅,当然,他也可能会模仿老师的行为,模仿同学的口头禅。在这个阶段,爸爸是孩子生命中的重要角色,也是在孩子心中树立英雄形象的关键时期。

寄宿萌娃看见妈妈落泪:寄宿能让孩子独立,却亲手毁掉独立的根基

史蒂夫·比达尔夫说,从小学到中学,男孩应该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得到他们的帮助,向他们学习如何处理事情,享受他们的陪伴。

在孩子小学到初中的阶段,寄宿也不是好的选择。如果不是万不得已,让孩子住在家里是最好的选择。

第三个阶段:14岁到成年

男孩在14岁左右进入快速发展期,男孩要完成从幼稚到成熟的转变。进入青春期的男孩,有宏大的目标,他们梦想着更美好的地方,但他们却不知道该如何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

在这个阶段,父母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但他们必须给孩子挑选好的引导者,否则孩子就会在同样无知的同伴身上寻找自我。

当然,这个引导者也可以是父母,前提是父母跟孩子一直保持融洽的亲子关系,有足够的能力指引孩子。更多的时候,引导者可能是父母的朋友,邻居同伴,只要他们身上有孩子看得到的闪光点。

寄宿萌娃看见妈妈落泪:寄宿能让孩子独立,却亲手毁掉独立的根基

高中阶段的孩子,寄宿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就要看学校里有没有孩子的引导者了。

如果他身边有可以成为他引导者的老师,孩子就可以健康成长,不会因为引导者的缺失让孩子陷入迷茫。如果没有,孩子就会跟和他同样迷茫的同伴一起迷茫,他对未来美好的幻想也可能因为迷茫一点点破灭。

03

寄宿培养的是物理独立,破坏的却是独立的根基

不要觉得孩子在寄宿学校能应对所有的事情,就代表孩子已经独立了。事实上这是孩子被迫实现的物理独立。

孩子真正的独立,是他自愿走出去,是他在家庭中获得了足够的温暖和安全感,拥有了足够稳固的亲密关系,这是孩子独立的根基,寄宿则可能会破坏这种根基。

通过以上孩子的成长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在孩子成年之前,寄宿会或多或少给孩子带来影响。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总会有一些无可奈何的情况发生。如果孩子已经在寄宿学校了,作为家长要想办法弥补寄宿,可能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父母要创造机会跟孩子沟通,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每天跟孩子视频通话,跟孩子聊聊天儿。

聊聊孩子在学校的生活,也聊一聊父母在外边的见闻,让孩子接收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关爱,也便于家长时刻察觉孩子的情绪。

寄宿萌娃看见妈妈落泪:寄宿能让孩子独立,却亲手毁掉独立的根基

作为妈妈,我享受每天接送孩子在路上的那段时光,孩子会牵着我的手蹦蹦跳跳,叽叽喳喳地跟我讲,他前桌的同学扭头说话被老师批评,他的作业终于得到“你真棒”的惊喜。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他真正需要我们的也就十几年。

孩子外表有多坚强,内心就有多脆弱,就像视频里那个回头看到妈妈忍不住哭泣的男孩,如果可以,真希望他的妈妈能改变决定。

把孩子推出去,只是让孩子看起来很独立,却亲手毁掉孩子独立的根基。独立应该是水到渠成的,时候到了,孩子会自己走出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