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linux磁盘挂载

挂载:将新的文件系统关联至当前根文件系统

卸载:将某文件系统与当前根文件系统的关联关系预以移除

mount 设备 挂载点

设备:设备文件/dev/sda4 、卷标:LABEL=“” 、UUID:uuid=“”

挂载点目录要求:

1、此目录没有被其它进程使用

2、目录得事先存在

3、目录中的原有文件将会暂时隐藏

mount:显示当前系统已经挂载的设备及挂载点

mount [options][-o options] device mount-point

      -a:表示挂载/etc/fstab文件中定义的所有文件系统

      -n:默认情况下,mount命令每挂载一个设备。都会把挂载的设备信息保存至/etc/mtab文件

      -n:默认情况下,mount命令每挂载一个设备,都会把挂载的设备信息保存至/etc/mtab文件:使用-n选项意味着挂载设备时,不把信息写入此文件

      -t:fstype 指定正在挂载设备上的文件系统的类型:不使用此选项时,mount会调用blkid命令获取对应文件系统的类型

      -r:只读挂载

      -w:读写挂载 

挂载完成后,要通过挂载点访问对应文件系统上的文件

umount:卸载某文件系统

umount 设备

umount 挂载点

卸载注意事项:

            挂载的设备没有进程使用            

swap分区: 

         free  -m

fdisk命令中,调整分区类型为82

创建交换分区:

mkswap /dev/sda6

      -L Label

swapon /dev/sda6

swapoff /dev/sda6

回环设备:

loopback,使用软件来模拟现实硬件

创建一个镜像文件120G

dd命令:

      if=数据来源

      of=数据存储目标

      bs=1数据块大小为1

      count=2计数

      seek=#:创建数据文件时,跳过的空间大小

dd if=/dev/sda of=/mnt/usb/mbr.backup bs=512 count=1

dd if=/mnt/usb/mbr.backup of=/dev/sda bs=512 count=1

cat /dev/cdrom > /root/rhel5.iso 制作镜像文件

dd if=/dev/zero of=/var/swapfile bs=1M count=1024

/dev/zero 相反 /dev/null

mount命令,可以挂载iso镜像

mount DEVICE MOUNT_POINT

      -o loop:挂载本地回环设备

文件系统的配置文件/etc/fstab

OS在初始时,会自动挂载此文件中定义的每个文件系统

要挂载的设备  挂载点  文件系统类型 挂载选项 转储频率(每多少天做一次完全备份) 文件系统检测次序(只有根可以为1)

/dev/sda5   /mnt/disk5    ext3     defaults 0   0

mount -a :挂载/etc/fstab文件中定义的所有文件系统

mount -o remount,ro /dev/sda3

建立两个目录/oracle和/web,将新建好的两个分区挂载到系统: 

[root@localhost ~]# mkdir /oracle 

[root@localhost ~]# mkdir /web 

[root@localhost ~]# mount /dev/sdb4 /oracle

[root@localhost ~]# mount /dev/sdb5 /web

如果需要每次开机自动挂载则需要修改/etc/fstab文件,加入两行配置:

[root@localhost ~]# vim /etc/fstab 

tmpfs /dev/shm tmpfs defaults  0 0

/dev/sdb4  /oracle ext2  defaults   0 0 

/dev/sdb5  /web    ext3  defaults   0 0                                       

第一字段:挂载设备

第二字段:挂载目录

第三字段:挂载文件系统

第四字段:挂载参数,即mount命令“-o”选项后可使用的参数,如defaults、rw等

第五字段:表示文件系统是否需要dump备份(dump是一个备份工具),一般设为1时表示需要,设为0时将被dump所忽略

第六字段:该数字用于决定在系统启动时进行磁盘检查的顺序,0不进行检查,1优先,2其次。对于根分区应设为1,其它分区设为2

卸载已挂载的设备,设备正在被使用

使用fuser命令找出相关进程,并终止该进程

“-m”选项用于指定相应的文件或目录

“-v”选项可以显示详细信息

“-k”选项用于强制关闭使用该设备的进程

[root@localhost mnt]# fuser -mv /media/cdrom#查看某文件上正在运行的进程               

USER     PID   ACCESS  COMMAND

/media/cdrom:    root       3297   ..c..      bash

[root@localhost mnt]# fuser -k /media/cdrom#终止正在访问此挂载点的所有进程

df命令用于显示磁盘分区上的可使用的磁盘空间。默认显示单位为KB。可以利用该命令来获取硬盘被占用了多少空间,目前还剩下多少空间等信息

df(选项)

-a或--all:包含全部的文件系统; 

--block-size=<区块大小>:以指定的区块大小来显示区块数目; 

-h或--human-readable:以可读性较高的方式来显示信息; 

-H或--si:与-h参数相同,但在计算时是以1000 Bytes为换算单位而非1024 Bytes; 

-i或--inodes:显示inode的信息; 

-k或--kilobytes:指定区块大小为1024字节; 

-l或--local:仅显示本地端的文件系统; 

-m或--megabytes:指定区块大小为1048576字节; 

--no-sync:在取得磁盘使用信息前,不要执行sync指令,此为预设值; 

-P或--portability:使用POSIX的输出格式; 

--sync:在取得磁盘使用信息前,先执行sync指令; 

-t<文件系统类型>或--type=<文件系统类型>:仅显示指定文件系统类型的磁盘信息; 

-T或--print-type:显示文件系统的类型; 

-x<文件系统类型>或--exclude-type=<文件系统类型>:不要显示指定文件系统类型的磁盘信息;

 --help:显示帮助; 

--version:显示版本信息。

fsck命令被用于检查并且试图修复文件系统中的错误。当文件系统发生错误四化,可用fsck指令尝试加以修复

fsck(选项)

-a:自动修复文件系统,不询问任何问题; 

-A:依照/etc/fstab配置文件的内容,检查文件内所列的全部文件系统; 

-N:不执行指令,仅列出实际执行会进行的动作; 

-P:当搭配"-A"参数使用时,则会同时检查所有的文件系统; 

-r:采用互动模式,在执行修复时询问问题,让用户得以确认并决定处理方式; 

-R:当搭配"-A"参数使用时,则会略过/目录的文件系统不予检查; 

-s:依序执行检查作业,而非同时执行; 

-t<文件系统类型>:指定要检查的文件系统类型; 

-T:执行fsck指令时,不显示标题信息; 

-V:显示指令执行过程。

linux的文件系统损坏会导致linux不正常关机,出错的时候如果系统告诉你是哪一块硬盘的分区有问题,比如是/dev/hda2,接着用如下的命令去对付它:fsck -y /dev/hda2

结束后使用reboot命令重启系统这样就好了

如果不知道时哪个地方出了问题,可以直接:fsck

本文转自 周小玉 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maguangjie/1865023,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