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方孝孺的行为是否为‘’愚忠‘’?

明朝二百七十六年历史,老朱家的故事很长很长,还是最喜欢永乐皇帝朱棣先生,大概是因为不折不扣的流氓精神,大概是因为拂晓唤的那一声四哥。

十岁受封燕王,坐镇北平,平定蒙古,横戈跃马,神采飞扬,英明神武之尊,岂能甘心为他人做嫁衣?靖难之役,终于成全了自己,江山如画,覆指便是春秋。

方孝孺的行为是否为‘’愚忠‘’?

在位二十二年,文治武功,开创永乐盛世,万国来朝,堪称千古圣君。生于战火,最终死于征途,戎马一生,这或许就是宿命吧,那一夜,我曾梦见雄兵百万。

''

你或许不是一个好人,但一定是一个好皇帝

。''今天要讲的是关于明成祖朱棣和方孝儒的一些故事。

方孝孺的行为是否为‘’愚忠‘’?

靖难师来孰闭门,孝陵云树黯消魂。

忠臣已尽神孙死,却建浮图说报恩。

儿女英雄各有人,旧都遗事说纷纷。

六朝只在斜阳里,半是青山半白云。

清人陈文述的诗作

《登报恩寺浮图》

,活龙活现地勾画了朱棣半青半白、亦真亦假的心理状态与人格特质。

''靖难师来孰闭门,孝陵云树黯消魂。''

方孝孺的行为是否为‘’愚忠‘’?

''靖难''

之名,乃朱棣夺取侄儿皇位时自命,实为篡位。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建文帝朱允炆,鉴于北方诸王,尤其是燕王朱棣势力过大,决定削藩。朱棣以入京清君侧为名,发动靖难之役,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

进入京师的一开始他便命令将早已拟好的''奸臣名单''计五十余人,列到榜上,张贴于朝堂,分列数等,悬赏捉拿。这些人被捉拿后,无一幸免。首当其冲的是倡议削藩的齐泰、黄子澄。

朱棣亲自进行审讯时,二人却仍然抗争不屈,后被整族杀害。后来,凡是与这五十人沾亲带故的统统定罪,并且顺藤摸瓜,甚至株连左邻右舍,包括所住村庄都赶尽杀绝。这次大屠杀,史书称之

''瓜蔓抄'',

先后被杀掉的人数甚至达数万人之多。

方孝孺的行为是否为‘’愚忠‘’?

当然这其中,在建文帝时期的辅佐大臣,最著名的是文学博士方孝儒的死,他死时是最为悲壮的。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被誉为

''读书种子''

。这一美誉是明成祖朱棣的高参姚广孝提出来的。姚广孝十分了解方孝孺,在破城之前,他就请求朱棣,称看重气节的方孝孺不会轻易归顺,希望手下留情不要加害,否则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明史》记载: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方孝孺的行为是否为‘’愚忠‘’?

方孝孺跟建文帝,堪称君臣之道的楷模。方孝孺是江南士子的代表人物,建文帝的老师,在朝中威望极高。燕王攻破南京,方孝孺躲在家里,天天给朱允炆烧香,一直对建文帝没有死抱有希望。为了摧毁建文帝朝的旧臣的抵抗,朱棣把方孝孺''请''了出来,劝他跟着自己干。

然而方孝儒却着一身孝服,径奔殿廷,在他见到朱棣之后,便伏地大哭。朱棣一开始降座安慰他说:''

先生不要哀伤了,我是效仿昔日周公辅助成王的

。''

方孝儒问道:''如今成王在什么地方''?朱橡答道:''他已经自焚而死。''方孝儒又问道:''那为什么不立成王之子呢?''朱棣说:''国家需要一个年长一些的君王。''

方孝儒又追问道:''为何不立成王之弟''。朱棣被问得哑口无言,对答不上,只好说:''这是我朱家的事,先生不必再多言。接着叫人拿过笔札来,说:''诏天下,非先生不可。''

方孝孺的行为是否为‘’愚忠‘’?

方孝儒却把笔扔在一边,并一边哭泣一边骂道:''要杀便杀,诏书绝不可草!缘信羞成怒说:''想死吗?偏不让你马上就死掉,道你不怕被诛灭九族吗?''

方孝儒大义凛然地回答道:''即使被诛灭十族,你也对我无可奈何''。说完便拿起笔写了四个大字''

燕贼篡位

''登基前的朱棣原为燕王,''燕贼''当然也就是在骂他了。朱棣听完之后是怒火中烧,便叫了一声,令左右动刑伺候,只见现场是惨不忍睹,血肉横飞。

朱棣还仍旧不解恨,便把方孝儒的亲属,朋友以及门生作为十族,都一起抓来,让方孝儒一一见过,但方孝儒始终不肯低头,是准备顽强到底。朱棣确实很无奈,便将其牵出聚宝门外,处以极刑。

方孝儒的妻子郑氏及两个儿子都自缢而死,他的两个还不满十五岁的女儿在被抓的途中也投河自尽。

方孝孺的行为是否为‘’愚忠‘’?

朱棣做到了,诛了方孝孺九族以外还把方孝孺的门生如数杀掉,凑成了十族,加起来一共八百多人,真的把方孝孺的人杀干净了。因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所以诛十族成了朱棣的一个创新,他的宗族、亲友及门下被一并诛杀者,共计有八百七十三人之多。而被发配充军折磨而死的人更是无从计教了。

人心都是肉长的,方孝孺到底端的一颗什么心啊,竟能如此地硬骨头?

这大概是因为方孝孺秉持仁义王道,与建文治国方略一致。在后期,建文对他更是言听计从,作为刚正文臣,能受到帝王如此的青睐和信任的,恐怕很少能排在他前面。''士为知己者死''也许只是一种抒发情怀的方式,但到方孝孺这里则成了泰山不移的行动,恐怕当初树立这种高标的,也会因他的真做而目瞪口呆!

''士为知己者死'',方孝孺,一代大儒,手无缚鸡之力,面对专制君主的屠刀视死如归,抗节不屈,感天动地,惊泣鬼神,虽然被''诛十族''而惨死,但他却受到了后人的无限敬仰和赞颂。

有人说方孝儒这样是不是''愚忠''呢?

''愚忠''恐怕得拆开来看。先说''忠'',《说文解字》:

忠,敬也,尽心曰忠。从中,从心。忠者,尽心竭力,无二心,无二意。

再说''愚忠'',含有贬义,愚昧的忠心,不计代价和后果的一味服从,没有自己的想法,不权衡利弊得失一味执行。

方孝孺的行为是否为‘’愚忠‘’?

方孝孺并非没有自己的想法,也同样提出过很多建议,同时,也权衡了一些利弊。只能说,方孝孺的忠诚和气节正是士大夫死得其所的典型。因为在当时的大背景下,只有朱允炆的政权是得位合法,朱棣是篡夺、是逆臣。十三世纪末十四世纪初的时候,在中国大陆上,忠心于一个得位合法的君主,根本没有任何错误。

其次,方孝孺并非一味执行和服从,方孝孺也有软弱的一面,清君侧战争开始以后,不止两次提议朱允炆缓兵或者求和。派遣朱棣亲属劝和,准备赦免燕王的罪行等等,都是出自方孝孺的策划。且不说效果如何,他也是力排过齐泰、黄子澄众意的人,也是有过与建文帝意见相左的建议。

方孝孺的行为是否为‘’愚忠‘’?

方孝孺在传统教育里是爱国标杆,文人死为节,明太祖朱元璋传位给的是建文帝,而不是朱老四,在方孝孺眼中,建文帝是正统,朱棣是造反,方孝孺是在朝廷(这个朝廷可不是一个腐烂的政府,而是一个博采众议,广开言路的朝廷。)被推翻的时候选择抵抗到底,而不是明哲保身。这不是尽忠报国,这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正是像方孝孺这样一波又一波的''愚忠''的人,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

如果方孝孺是愚忠,那文天祥,岳飞。都是愚忠了,外敌入侵,明哲保身固然容易,奋起反抗才难能可贵,这些人都是因为''愚忠''才选择了奋起抵抗。撑起了民族的脊梁。

方孝孺死后二十多年,明成祖朱棣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首先为方孝孺平反昭雪,他喻礼部:''

建文诸臣,已蒙显戮。家属籍在官者,悉宥为民,还其田土。其外亲戍边者,留一人戍所,余放还。

''赦免了建文帝旧臣和永乐时遭连坐流放边境的官员家属,并允许他们返回原处。

方孝孺的行为是否为‘’愚忠‘’?

万历十三年三月,也就是方孝孺死后一百八十三年,''

释坐孝孺谪戍者后裔,浙江、江西、福建、四川、广东凡千三百余人

''。''有诏褒录建文忠臣,建表忠祠于南京,首徐辉祖,次孝孺云''。不但解放了因为方孝孺案流放的人,而且在南京为方孝孺建祠堂予以纪念。

在红楼梦当中曾有着这样一句话:''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文至最后,是非之间的斗争是应该顺势而为,还是应该逆天改运?

历史纪闻:深浅度挖掘历史故事,民间野史,古史杂谈,述古道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