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汇川技术︱前三季度净利进10亿,为何增收不增利?

汇川技术︱前三季度净利进10亿,为何增收不增利?

世纪之交的2000年,中国电信设备行业曾经面临一个低潮期。

当时,国内电信运营商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均增长率从1996~2000年的24.9%暴跌到2000~2002年的2.1%。为了集中资源发展主业,2001年10月,华为决定将最大的子公司,主营电力电子设备的安圣电气以7.5亿美元出售给艾默生电气。

若干年后,许多当年安圣的核心成员选择离职创业,形成了国内电子电气设备行业著名的——华为-艾默生系。

汇川技术︱前三季度净利进10亿,为何增收不增利?

摘自招商证券公开研报

至今,来自华为-艾默生系的上市公司已有10余家,是中国电气电子行业的一股重要力量。

一、工控国内称雄的电气“小华为”

创办汇川技术(300124)的朱兴明当年是安圣电气变频器产品线总监,汇川19位发起人中16位有华为背景,堪称业内称为最有华为基因的公司,被誉为电子电气行业的“小华为”。

创立之初的汇川押注矢量变频技术,推出了NICE3000电梯一体化控制器,把电梯的现场安装工期缩短了50%。正赶上房地产方兴未艾,电梯需求爆发的年代,汇川成功在外资垄断的自动化市场打开了局面。

发展至今,汇川已经拥有五大业务板块,产品线相当齐全。

汇川技术︱前三季度净利进10亿,为何增收不增利?

摘自《汇川技术2021年中报》

在自动化业务领域,公司的起家产品低压变频器、通用伺服系统产品稳居内资品牌榜首,且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据睿工业统计,2020年公司低压变频器产品以12.1%的国内市场份额排名第三,紧跟市占率14.3%的ABB和市占率13%的西门子。通用伺服产品以10%的国内市场份额排名第四,前三名全部来自日本,安川和三菱的市占率都在11%左右,松下市占率约为10%。以现在国产替代的大趋势,未来几年汇川这两项业务在国内市占率登顶也不是什么特别惊人的事情。

变频器和伺服系统是工业控制系统的基础技术。在这两项业务拥有技术优势,汇川的的电梯和工业机器人当然也差不了。汇川在创立以来一直是行业领先的电梯电气大配套解决方案供应商,电梯一体化控制器产品和人机界面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而工业机器人业务虽然起步较晚,但已经在手机制造、锂电、TP、金属加工等行业实现批量销售。据GGII(高工产业研究院)统计,2020年汇川SCARA 机器人国内市占率排名第三,内资第一。

今年上半年,上面提到的这些业务贡献了汇川86%的营收,但是毛利略微下降。

汇川技术︱前三季度净利进10亿,为何增收不增利?

虽然汇川自己没有在三季报中给出分业务的具体数据,但有券商研报认为,尚处于战略投入期的汇川工业机器人业务2021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134%,有潜力成为新的业绩增长极。

二、研发+并购,能否找到新的增长极?

但是,我们也能看到,汇川的主力业务其实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低压变频器排名前三的厂商市占率之和还不到40%,集中度谈不上很高,而无论是低压变频器还是伺服控制系统,第一集团选手之间的差距都在1%左右,这种竞争格局决定了厂商必须在营收、利润和现金流之间做出取舍。

比如今年前三季度,汇川完成营收133.48亿,同比增长62.82%,净利润24.92亿,同比增长66.31%,已经多少有点增收不增利的意思,而经营现金流更是仅有6.3亿,同比仅增长9.06%,与营收和利润的增速完全不匹配。

汇川技术︱前三季度净利进10亿,为何增收不增利?

摘自《汇川技术2021年三季报》

具体到三季度,单季营收增速已经放缓到53.08%,净利润增速更是回落至28.34%,增收不增利的情况愈发明显。

汇川也说了大实话,公司今年的高增长主要是由于竞争对手芯片供应不足,自己“抓住了替代机会”。毛利下降、回款周期延长是争夺市场必须付出的代价。而随着全球供应链逐渐企稳,增速回落也无法避免。

汇川的应对方法首先是加强研发,巩固竞争优势。今年以来汇川的研发人员和研发投入都有明显增长。

汇川技术︱前三季度净利进10亿,为何增收不增利?

其次是进行并购。今年10月底,汇川完成了对牧气精密的合并。后者成立于2015年,主营气动元器件、电动滑台、丝杠滑轨等自动化零部件,是华为、富士康和蓝思科技等企业的供应商,把牧气精密收入囊中完善了汇川通用自动化领域光(编码器等)机(丝杠电机等)电(变频器伺服等)液(液压注塑机等)一体化的产品布局,推动公司从单个产品、部分解决方案供应商向工业自动化整体方案供应商进化。

汇川还从今年开始发力新能源,产品覆盖电力、煤矿、光伏、锂电及储能等业务,围绕“碳达峰”和“碳中和”进行整体布局。然而,新能源业务虽然增长很快,但占比仍然很低,毛利也不高。公司在半年报中把新能源和轻轨视为一个业务板块,也说明这两项业务都承担不起拉动业务增长的重任。

三、结语

其实,汇川早在2012年就曾涉足储能业务,但中途因战略收缩而放弃,这一次重新起跑,已经推出1000V、1500V储能逆变器产品,并获得第八届国际光储充大会年度最佳储能大功率双向变流器供应商奖。目前,汇川储能业务的思路是依托公司在工控方面的技术优势,重点挖掘工业数字化和能源管理等需求,构建竞争优势。

整体来看,汇川作为国内电子电气设备龙头,凭借技术优势和全面的产品线,未来几年有望实现对外国厂商的赶超,同时巩固自身优势。

问题在于,决定汇川短期内业绩天花板的新能源业务,能够跑多快?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