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战士感叹,“二鬼子比美国鬼子还难缠”

美国大兵打仗怕死是出了名的。面对朝鲜战争每天的流血和死亡,艾森豪威尔在1952年竞选总统时声称,“如果那里一定要打仗,那就让亚洲人打亚洲人好了,我们则支持自由这一边”。在上甘岭战役,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实际上就是艾森豪威尔理论坚定实践者。上甘岭战役打了43天,先是美7师和韩二师轮番进攻;因美国伤亡太大,第12天,美7师撤出,阵地由韩二师接防,后来韩九师调入。因此,上甘岭战役实际上是中国人与韩国人展开惨烈的拉锯战。

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战士感叹,“二鬼子比美国鬼子还难缠”

1952年10月14日这天,美军“摊牌行动”开始。这一天上甘岭的血光之灾,堪称世界战争史上最为疯狂、最为残暴的日子之一,也创造了历史上最为血腥的“范弗里特炮击量”:105毫米火箭炮每门每天配发55发炮弹,155毫米火炮每门每天40发。而美国陆军部规定,前者只有50发,后者只有30发。面对如此猛烈的炮火,不时有志愿军战士被震得牙齿磕破舌头和嘴唇;等松开时,满嘴和满手都是血。在北山1号主坑道里,一名奶声奶气的17岁四川籍小战士被活活震死。同样,在地动山丘的美军炮兵阵地,有一名士兵坐在椅子上同样被活活震死。幸存者回忆当时的情景,都不约而同用地狱形容当时的情景,其恐怖由此可见一斑。也就是在这一天,在上甘岭战役反击597.9高地2号阵地的战斗中,排长孙占元率全排担任突击作战任务时,双腿被炸断。几个美军向他扑来。他拉响仅有一颗手榴弹,拖着双腿滚向敌群。第十五军《抗美援朝战争史》这样描述:“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

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战士感叹,“二鬼子比美国鬼子还难缠”

第一天发动主攻的是美国第八集团军7师三十一团。该军普遍兵力不足,所属各部队都混编了一部分韩军官兵。第三十一团3537名官兵中,就编有238名韩国官兵。12天内,美军伤亡2000多人。实在经不起志愿军的连续反击,10月24日即第12天,范弗里特指示美第九军军长詹姆斯取消美第7师的598高地的防御任务,由韩第二师接替。1952年11月1日,韩第九师来到上甘岭参战。该师10天前在白马山挡住了志愿军第十八军的进攻,气势汹汹。而当时韩九师参谋长,就是朴槿惠的父亲朴正熙。

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战士感叹,“二鬼子比美国鬼子还难缠”

朝鲜战争初期,韩军与志愿军一触即溃只顾逃命,美军骂他们是“这帮亚洲佬只会跑,一听到枪响比兔子溜得还快”。第五次战役结束后两军对峙,美军对韩军全部轮训了一遍。到了甘岭那会儿,志愿军战士发现,二鬼子比美国鬼子还难缠。连日不息的炮火像暴风骤雨一样,无休止在地上甘岭这片土地上肆虐。美国很奇怪,志愿军怎么还可能生存下来?首先发现这个秘密的不是美国,而是韩二师。10月17日,韩二师的中校参谋带人前来侦察,这才发现志愿军利用坑道对付炮火袭击。韩军以东方人特有的思维和创造,对坑道的破坏比美军更毒辣。他们用迫击炮吊射坑道口,用毒气弹、硫磺弹熏,用巨石块堵洞口,用铁丝网缠绕成团堵塞通气口,从坑道顶部凿炮眼装炸药爆破。美军忙了5天一筹莫展,而韩军仅一天就将2号坑道炸塌近30米,压死压伤8人。志愿军伤亡37人才将洞口重新掏开。志愿军第三兵团代司令员王近山曾总结称,“在战术上美军死板,伪军较灵活、鬼、狡猾;能抢修工事、善于在反斜面死角处屯兵,向我进行连续反扑”。志愿军第十五军许多战士有同感,说,伪九师在白马山同三十八军硬拼学会防守,伪二师在上甘岭跟十五军死磕学会了进攻。

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战士感叹,“二鬼子比美国鬼子还难缠”

韩国《朝鲜战争》一书百味杂陈地写道,“将美七师的防线交给韩二师”,“当时军团的这一措施立即激起了舆论,给人一种只顾减少美军伤亡的印象”。当然,美军怕伤亡换上韩国与志愿军死拼,理由却冠冕堂皇,“别忘了,这是为你们自己的国家在打仗!”当时的韩国,美军就是太上皇,即使李承晚不听话,美国人也随时可以武力解除他的总统职务。

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战士感叹,“二鬼子比美国鬼子还难缠”

正是因为在上甘岭战役中表现出相当的战斗力,在越南战争中,美国要求韩国出兵。从1965年起,韩国先后派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出兵越南,协同侵越美军作战。截至1973年3月撤兵结束,共有31万名韩国军人参加了越战,其中就包括韩九师。他们与美军一样,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朝鲜战争再次来临时,不难想象,韩国人仍然是充当冲在最前面的炮灰。一个连战场指挥权都没有的国家,指望美国人让自己的子弟冲到前面,做梦都不要想。一旦战争爆发,在地面战斗中,朝鲜人打朝鲜人,或“亚洲人打亚洲人”的自相残杀的历史,一定还会重演。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