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临汾:“熊孩子”误吞发夹,幸亏……

3岁女孩持续发烧4天不退

送到医院检查后发现

事情经过

3岁女孩持续发烧4天不退,本以为得了肺炎,没想到竟是误吞发夹惹的“祸”,险些造成严重后果。幸亏就医及时,市妇幼保健院儿三科主任聂莹为孩子实施了经胃镜消化道异物取出术,取出了一枚5厘米长的发夹。

“给孩子拍胸片时,看到肚子里有一个金属异物,从形状判断应该是发夹,不知道孩子什么时候吃进去的,能不能取出来?需不需要开刀?会不会很疼?”12月9日,一家人抱着孩子急匆匆赶到市妇幼保健院,怀中的孩子精神萎靡,脸上流露出惊恐的神色。

“再迟几天,孩子就真的危险了!”通过无痛胃镜检查,聂莹发现异物卡在了孩子的十二指肠降部,可以使用胃镜取出异物。如果位置再靠下,胃镜就“鞭长莫及”了。异物一旦滑入小肠,随时可能穿破肠壁、造成损伤,到时就要采取开腹手术了,给孩子带来的痛苦、治疗费用都将大大增加。

当天,在相关科室的协同配合下,聂莹为孩子实施了经胃镜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由于异物所处位置达到了胃镜所能探查的极限,加之异物较为尖锐,操作难度很大。

凭借娴熟技巧和丰富经验,聂莹一路“过关斩将”,终于在20分钟内将孩子误吞的发夹顺利取出,整个过程有惊无险。

听听医生怎么说

“发夹被孩子误吞后,在胃里四处乱窜,导致整个胃壁伤痕累累,到处都是血痂,需要住院进行保护胃黏膜治疗。”聂莹说,“许多人家里都有这种黑色细长发夹,不用时一定要记得收好,千万不要忽视这些小细节。”

误吞发夹,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事实上,市妇幼保健院自引进消化内窥检查设备以来,已及时救治了许多这样的“好奇宝宝”,年龄段大多集中在3岁左右,误食的东西有硬币、螺丝帽、金属片、玩具零件等等。只有大家想不到的,没有孩子们不敢吃的。

“在前来就诊的孩子中,误吞硬币是最常见的。前段时间,有个两岁多的小宝宝将5角钱硬币吞了进去,结果卡在食管里,口水直流、无法进食,可把家长吓坏了。”聂莹着重提到两个典型病例,“还有一个淘气的小男孩误食了螺母,家长刚开始没在意,认为螺母比较小、容易被排泄出去,直到孩子疼痛难忍才送来医院。这是很危险的,螺母相对较重,在体内停留时间过长,可能引发消化道黏膜损伤、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甚至穿孔等并发症。”

聂莹在此提醒:“误吞异物是幼儿期常见的意外伤害,家长们切不可掉以轻心,务必勤收拾零碎小物件。一旦发现孩子误吞尖锐或有腐蚀性、强磁性的高风险异物,如磁力珠、巴克球、纽扣电池等,或是鱼刺、枣核、硬币等卡在食管,一定要立即就医,尽快进行无痛胃镜检查,取出异物。”

家长们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被误吞的异物有些能够通过消化道随粪便排出,也有一部分异物可能滞留在食管、胃、十二指肠等部位,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及并发症。可以自行排出还是需要内镜手术,要带孩子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千万不要通过吞咽其他食物来促进异物下排,以免造成二次损伤,导致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转载自临汾日报

来源:临汾市妇幼保健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