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彭总和徐帅的故事

彭总和徐帅的故事

李恩义 飘香的泥土 今天

在元帅身边 感受领袖风范

李恩义

1960年3月,河南省南乐县一批优秀青年应征入伍,这些纯朴忠厚的农民儿子幸运的被分配到中央警卫师,担当起中央机关和中央领导的保卫工作。他们不仅能天天目睹领袖们的风采,而且还能领略领袖们的工作作风,近距离地沐浴在首长教诲之下,领袖们的优秀品质时时滋润着这些警卫战士的心田。时过半个多世纪,每当这些当年的警卫战士回忆起在领袖身边的日子,仍然显得无比幸福和激动,领袖们的音容笑貌会立刻浮现在他们面前。

彭总和徐帅的故事

徐帅的家事

谷保山是河南省南乐县闫李谷金楼村人,是原中央警卫师四团一支队二分队战士,1961年初,被调到和平里西河沿18号院徐向前元帅的家担任警卫。徐帅的西邻居是爱新觉罗·溥仪的居所,除此,这里居住的都是普通老百姓。平时徐帅除参加会议、阅读文件之外,喜欢散步和钓鱼。他在胡同里碰见人总是先打招呼,甚至聊上几句,他与胡同里的老百姓打成一片,从没有摆过官架子。因此这里的老百姓也没有把他当大官看,意识里没有官位等级隔阂,他们也愿意把心窝里的话讲给他听,因此,徐帅对老百姓的疾苦了如指掌。

彭总和徐帅的故事

1961年正是前苏联逼债的困难时期,再加上浮夸风、官僚主义盛行,老百姓的生活极其困苦。从地方到中央每个人都在勒紧腰带过日子。

一天,从徐向前家的客厅里传出吵嚷声,徐帅听见吵声从外边回到客厅,岳母和孩子们正高一声低一声的埋怨:“这粮食这么牙碜,是人吃的吗?去粮店换换去吧!”原来大米里面有许多沙子。

徐帅弄清了事情的原委,生气地说:“有多牙碜呀?就这老百姓还吃不上呢。”

一句话,大人小孩儿都不吭气了。随后又说:“牙碜,自己拣一拣嘛。”就这样,一场埋怨消声了。事情虽然不大,年过七旬的谷保山提起这件事至今仍记忆犹新。他说:“作为国家领导人的家属,要去粮店换一换粮食也未必不可,可徐帅不搞特殊化,能关心人民的疾苦,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真是人民的好领导。”

彭总和徐帅的故事

“哪有那么多坏人呀!”

与谷保山同住一村的李怀善,是同一天到达北京的战友。他被分配到北京万寿园担任警卫工作。万寿园是中央直属机关招待所,工作之余,中央首长常来这里打球、爬山锻炼身体,或下棋、打扑克与老友们在一起聊聊天,以解除工作的疲劳。

住在吴家花园的彭德怀元帅,此时虽然已经被免职,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却永远不会改变,因此也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老百姓,了解最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这时被免职时的痛苦已经云飞烟散,因此处事十分达观。

彭德怀将军喜欢串门,警卫员总是紧紧跟着,以便保护他的安全。见此彭总对警卫员说:“我就在附近串门,你们不用管我。”那时的口号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因此阶级斗争提得非常响亮,警卫员不放心地说:“这里人员复杂,地、富、反、坏、右都有,阶级斗争这根弦不能松呀。”

彭总笑了:“哪有那么多地富反坏?你们回去吧,保管我没事。”警卫员没办法,只得远远地跟在彭总后面。

万寿园与吴家花园只有一里半地远,在中国人民大学工作的彭总夫人浦安修在工作之余,常与彭总一块儿散步,去万寿园打乒乓球健身,有时邀警卫员对打,玩得十分开心。

有一天彭总在万寿园登假山,警卫员李怀善看着已过花甲的彭总一个人登山,有些不放心,连忙上前说:“彭总,我搀着你吧。”

彭总哈哈大笑起来:“小李,别看我岁数大了,登山你还不中。”说罢,彭总健步登了上去。

彭总和徐帅的故事

李怀善心里暗暗佩服,心里说:是呀,彭总走南闯北指挥三军,登过多少山?打败过多少敌人?就连美国鬼子都不放在眼里,还怕登山吗!更让他佩服的是,彭总作为一个政治家,始终与人民休戚与共,不脱离群众,任何时候都有坚强的毅力,即使是身处逆境也不例外的不朽风范。

2001·5·8下午稿 2013·1·31入电脑

觉得文章不错的朋友,不妨点个免费的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