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朱元璋要是舍弃建文帝 传位给朱允熥,就基本没朱棣的事情了

一、靖难之役的发生本可以避免

首先这个问题,得先从朱元璋说起,本来朱元璋打算传位给大儿子朱标,但是没想到他太早离去,让朱元璋让谁继承皇位产生巨大的分歧,本身他是想传给朱棣的,但是手下刘三吾又提醒他,如果让老四继位,那老二老三肯定有意见,那怎么办,只能说把皇位传给长孙,这样子也能说得过去,于是朱元璋确定完想法以后,就开始为朱允炆铺路了。

朱元璋要是舍弃建文帝 传位给朱允熥,就基本没朱棣的事情了

比如说,本来自己儿子的老四朱棣能征善战,手握雄兵坐镇在北边的京城,却也一样被逼得曾几何时一度需要装疯卖傻才能过日子,真的要不是没办法,就这样子的一个将帅,何须如此难堪。

当然,也有人说,朱棣手握重兵,被逼急了为何不直接造反,人家也不是傻,真正说起来,朱棣手下能动用到的兵马也不过自己亲带的伏兵,不过几百而已,即使身边有足智多谋的姚广孝作为谋士,这造反的事哪能是说动就能动的,朱元璋早就对这些可能发生的事情有了安排,这也是他敢把这些儿子撒出去镇守各地的原因,只可惜最后朱允炆当了皇帝,出了昏招,不然根本也没有靖难之役的发生,要人没人,要粮没粮的,连济南都过不去,怎么打。

朱元璋要是舍弃建文帝 传位给朱允熥,就基本没朱棣的事情了

因此,我们才会提到说,为什么靖难之役的发生本可以避免的,朱允炆手里都拿了王炸,但凡处理得好点,根本就没有朱棣能出头的可能性。

而前文讲到,最主要选择朱允炆的原因并不是他有多优秀,而是朱元璋没辙了,咋办,手心手背都是自己儿子,给谁都不服,那就只能推出朱允炆来制约三人,以求达到平衡,所以我们应该理解,作为朱元璋,他的方向是对的,是有做过深思熟虑的,但是我们唯一要去探讨的问题是,那作为朱元璋的大儿子朱标死去后,难道只要朱允炆这个儿子吗?难道就没有别的人选吗?

朱元璋要是舍弃建文帝 传位给朱允熥,就基本没朱棣的事情了

二、二者间谁才是嫡孙?

众所周知,朱棣对他的妻子也就是后来的徐皇后非常专情,因为皇后身份非常不简单,她是明朝将领徐达的女儿,那么这个条件摆在这边,对于朱棣登基皇位的帮助必然是不可小觑的,比如为什么朱棣在军中有如此高的威望,这一切也离不开他的岳父徐达的帮助。

朱元璋要是舍弃建文帝 传位给朱允熥,就基本没朱棣的事情了

而本来的太子呢,朱标的正妻是谁,难道会比朱棣老婆家的背景差吗,其实不然,她姓常,一听这个名字就应该知道,在大明能当上太子的老婆,还姓常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大明第一猛将,常遇春的女儿。无论从军事实力和信任程度,朱元璋对于常遇春的宠信是更多的。

朱元璋要是舍弃建文帝 传位给朱允熥,就基本没朱棣的事情了

那么有人会问,那朱允炆是朱标和谁生的呢?其实是另有其人,朱允炆的母亲叫做吕氏,是一个投降将领的女儿,本身来说,朱允炆的毕竟比不如朱允熥的,那朱允炆的“嫡长孙”正是因为,常氏死后,吕氏扶正才有的头衔,按道理来说,我们这一说大伙就明白了,朱允熥的实力应该是碾压朱允炆的。

朱元璋要是舍弃建文帝 传位给朱允熥,就基本没朱棣的事情了

那为何后来变成这样子,这也关系到另外一个人,蓝玉,此人是常遇春老婆的姐姐,在常氏那边,蓝玉是属于舅舅辈的,显然我们前文所述,如果蓝玉活着,至少局面应该不会那么被动,而朱允熥也会有一个得力手下,不至于那么快落魄。也有更多的力量支持, 但是这个前提依旧是朱元璋要把皇位给朱允熥才行,那这样子,朱元璋也没必要开启蓝玉案,因为此案件正是为了帮朱允炆扫清障碍的一环。

朱元璋要是舍弃建文帝 传位给朱允熥,就基本没朱棣的事情了

而朱元璋开启蓝玉案扫清了让朱允炆登基的障碍,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大明的将领基本就被朱元璋杀光了,没剩几个,这也是后期朱棣敢起靖难之役的原因之一,而朱允炆背后有支撑吗,有的,正是大明的文官群体,在朱元璋晚年的时候,因为害怕武官的权力过大,开始打压武将的势力,话语权上,更是重用文官的意见,这也才导致了后续文官支持朱允炆当皇帝的原因,总不能说让朱允熥登基,然后自己又开始陷入不如武官的困境中。

朱元璋要是舍弃建文帝 传位给朱允熥,就基本没朱棣的事情了

这也才是为什么朱允熥实力背景都比朱允炆强,但是最后还是让朱允炆得到皇位的原因,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后代人看来,好像朱允炆才是嫡子的感觉,其实真正说来,朱允熥才是朱元璋的嫡孙,毕竟他是常遇春女儿生的。

朱元璋要是舍弃建文帝 传位给朱允熥,就基本没朱棣的事情了

三、为何选择了朱元璋而不是朱允炆

其中,除了文官们的作用以外,其实还有一些原因,从表现中来看,朱允炆会更孝顺些,无论是朱标生病时,朱允炆的无微不至的照顾还是在他死后,朱允炆的悲伤和难过,这一点让朱元璋感受了朱允炆的孝顺,这才封了他“皇太孙”的称号。当然朱允熥会不如朱允炆的表现吗,现在的人其实已经不得而知了。谁又会知不知道是朱元璋的借口呢?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成也常遇春女儿,败也正因如此,作为皇帝,最怕什么,除了权力的流失,便是怕跟别的外戚产生关联,后续要是朱元璋死了,外戚专权怎么办,这也是朱元璋考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最后皇帝变成了朱允炆上位。

朱元璋要是舍弃建文帝 传位给朱允熥,就基本没朱棣的事情了

不管如何,这一切都是因为朱标死去了,才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朱元璋为后人铺的路确实也是仁至义尽,无微不至了,但是谁也没想到,到最后,朱允炆能把好好地局面打得这么乱,还在靖难之役之中败给了朱棣,所以人也消失不见。

感谢您看到最后,让我的每一个文字都充满了意义。喜欢这篇文章的话,您可以在文章右下角点一下“赞”,您也可以点击“在看”按钮一键将文章分享给您的好友。点击上方“朝歌光阴”即可关注笔者,方便各位朋友发表意见和建议,感谢大家的支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