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56年国家通过报纸苦寻特等功臣,河南一清洁工说:是啊,上面是我

1956年这一天,河南省政府招待所和平日一样平常,然而一份报纸上的寻人启事就像注入平静水面的棋子一样,打破了招待所安静的氛围。

招待所的一位工作人员给自己泡了杯茶,拿起当天的《人民日报》读起来。报纸上登了一则寻人启事,这自然不是大惊小怪的稀罕事,但是他读着读着就觉得启事上说的人和招待所的一个人很像。

但是国家找的是抗美援朝的特等功臣,那个人只是个普通的清洁工人,这怎么也划不上等号啊!

为了验证到底是不是一个人,他还询问了另外的同事,大家都觉得像又不像。

最终,他们找到了本人——老雷,得到了肯定的回答:“是啊,上面是我。”

他就是国家通过报纸苦寻的抗美援朝特等功臣。

56年国家通过报纸苦寻特等功臣,河南一清洁工说:是啊,上面是我

大家面上都是震惊的神色,原来自己身边藏了一个参加过抗美援朝,还立下了大功的战斗英雄,可真是卧虎藏龙,大家纷纷都感慨:老雷为人也太低调了!

招待所同事们口中的老雷,其人,全名是雷宝森,河南上蔡人,1924年生人。

在他29岁这一年,将近而立之年,他却在招待所过上了悠哉的“养老”生活,平时做清洁工作,给客人端端茶倒倒水。招待所的常客和雷宝森的同事,都知道他不能干太重的活。一些人喜欢看他玩笑,笑话老雷,老是弓着背,话也很少,看着不太像“20多岁的年轻人啊!”

所以,后来《人民日报》的寻人启事上找的人,和雷宝森有九分像,他们也不敢轻易下判断,因为这个看着普普通通的清洁工,怎么会是报纸上说的那个,意气风发的大英雄呢?大家都很震惊,果然看人不能光看表面,老雷平时也太低调!

56年国家通过报纸苦寻特等功臣,河南一清洁工说:是啊,上面是我

其实,雷宝森的“低调”也是无奈之举,年轻人,谁心中都有自己的志向,更何况是建立过大功勋的雷宝森。但是现实很无奈。

参加过了抗美援朝战争的雷宝森,获得了特等功,但是身上也留下了一身病痛。谁能想到这位清洁工人是当年有名的战斗英雄呢?没有哪份职业更高贵,哪种岗位更低贱,同样都是做着为人民服务的事儿,雷宝森又经历了什么,在人生轨迹上发生了这么惊人的转变呢?

在抗美援朝即将迎来胜利的曙光时,雷宝森在一次对美作战中,惹怒了美军,成为重点攻击的目标。在敌人的连天炮火中,他被逼至山崖边,眼看快要被追上,他没有犹豫就跳下了悬崖,当时他身上还中了一枪。

被路过的朝鲜居民发现后,他就带着还埋着子弹的伤体,在战地医院养了很久,才勉强恢复。身体也变得十分虚弱,连稍微重点的活都干不了。

朝鲜战争胜利,因为他清楚知道,身体状况连正常人都不如,别说参军上战场扛枪了,稍微重点的活计自己做得都很勉强。

不能参军让他心中十分沉痛,人也消沉了一段时间,但他不觉得在招待所打杂有什么丢面的,都是靠自己的双手吃饭。

56年国家通过报纸苦寻特等功臣,河南一清洁工说:是啊,上面是我

于是,他就在河南省政府招待所成为了一位朴素的清洁工人,过去波澜壮阔的光辉战绩和令人敬仰的战斗英雄,好像随着历史的洪流远去了。

但雷宝森没有忘记自己的过去,他的战友也时刻记挂着他,所以才有了在《人民日报》上的那一份启事。

说到雷宝森的过去,他和大多数底层人民一样,在战争频繁的年代,过着苦不堪言、动荡不安的日子。

1923年,雷宝森出生在兰考县的一个贫农家庭。从他有记忆开始,亲人和自己的生活就饱受地主家的欺凌和压迫。

在他长大成人的时候,就听父亲提起,他的一位亲姑姑,在他一岁的时候,就被地主家的儿子看上,给玷污了。看着妹妹被欺负,做哥哥的吞不下这口气,他把地主的儿子打了一顿,失手打死之后,担心地主报复自己的家人。雷宝森一家人只能连夜离开家乡,去外地投奔亲戚。

56年国家通过报纸苦寻特等功臣,河南一清洁工说:是啊,上面是我

亲戚家也是贫苦家庭,一时间接纳雷宝森一家五口,让原来的生活雪上加霜。寄人篱下的日子不好过,雷宝森一家五口在城南的一所破庙住了几年。他还记得每次下暴雨,他们一家的日子就很难过,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只用茅草遮掩了的屋顶,根本阻挡不了雨水。

家里的孩子还在长身体,正是需要补充营养的时候,可是别说吃点滋补的东西,就是正常一日三餐对雷宝森来说都是奢求。

为了改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雷宝森的父亲只能外出做工,只是人生地不熟,找不到稳定点的活计,只能时不时帮当地的人家担担水,靠着这么点微薄的薪水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然而,平静的日子没有多长,父亲失手砸破了别人家的水缸。对方是当地的地主,气焰嚣张,狮子大开口,向雷宝森一家索取高额赔偿,但是雷宝森家徒四壁,根本拿不出钱来。地主不依不饶,天天上门欺辱雷宝森家人,他的父亲在这样一天天的逼迫下,积郁成疾,身体日渐消瘦,竟然不久之后就去世了。

父亲的离去,让雷宝森心痛不已,但不得不立马挑起家庭的担子,因为他是家中唯一的男丁,但是年幼的他,很难找到工作。店家一看到身材矮小的小孩,直接挥挥手让雷宝森走了。他感到十分沮丧,在小小的年纪,就感受了生活的艰辛,也明白了父亲为了维持家庭生计的不易。

56年国家通过报纸苦寻特等功臣,河南一清洁工说:是啊,上面是我

但他没有放弃,在心中暗下决心,要让母亲和家中姐妹过上安稳的日子,不再风餐露宿,更要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用让别人冷眼相待。

可是,就在雷宝森下决心之后的不久,他的家庭遭受了再一次沉重的打击。

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在那个年代依然根深蒂固,无论富裕还是贫穷,几乎每个家庭都将男丁看得很重,雷宝森家也不能幸免。

就在家里快要揭不开锅的时候,母亲居然把雷宝森的两个姐妹卖给了地主家做童养媳。听闻这一噩耗,雷宝森跑回家中,也来不及了,姐姐们都被带走了。他想跑到地主家把姐姐要回来,被母亲拦住了。这一次,雷宝森流下泪来,和母亲两人抱头痛哭。

为了让自己活下去,家人为此付出了太大的代价,这对他年幼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靠自己的双手生活下去”成为了之后,他的人生信条。即使只是做清洁工,他的内心也是十分平静,没有觉得自己在自暴自弃。

56年国家通过报纸苦寻特等功臣,河南一清洁工说:是啊,上面是我

家中姐妹失去了人生自由,才换来的金钱并没有让雷宝森安稳长大。不到一年,母亲也在以泪洗面的日子中,走向了生命的尽头,雷宝森就这样成为了孤儿。

雷宝森就这样在外孤身游荡了几年。吃了生活的苦,也让他迅速成长起来,心智比同龄人成熟了不少。

8岁时,雷宝森被一个农民家庭收养,改名为雷宝森,成为他后来的名字,这户人家所在的驻马店上蔡县成为他的第二故乡。

有了安顿自己的地方,为了减轻并不富裕的养父母家中负担,当时已经懂看别人脸色的雷宝森,选择了外出打工。因为年纪小,只能找到一些短工,收入不多,但足够解决自己的温饱了,他把多余的钱都交给了养父母,以报答他们的收留之恩。

雷宝森就在一个个工作之间奔波,暂时过上了吃饱穿暖有房住的“安定”生活。

56年国家通过报纸苦寻特等功臣,河南一清洁工说:是啊,上面是我

雷宝森早熟,也在长年的谋生经历中看透了人情世故,感受到了时局动荡。

战乱年代,人人自危,工作说没就没,做短工得来的安稳生活更是说没就没了。但是眼下,他一时找不到更好的出路。

就在他继续观望时,中国共产党让他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和改变命运的可能性。

1941年那年,雷宝森17岁,当时他正在城里的一家餐馆做伙计,结识了一位生命中的贵人。

56年国家通过报纸苦寻特等功臣,河南一清洁工说:是啊,上面是我

两人无意中结识,经常谈论社会时局,其中就多次谈到过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地主阶级对农民群体的肆意剥削和压迫。雷宝森从这个贵人口中得知,封建土地所有制才是迫害广大农民的罪魁祸首。而中国共产党是来解放农民的新力量。

原来,党早就相中了这位有抱负,又敢拼搏的青年,准备将他收到党的队伍中来。贵人是党组织的地下工作者,于是当他将党的意愿告诉雷宝森的时候,两人一拍即合,

雷宝森成为了党的地下通讯员,在饭店店小二的身份掩护下,执行党的地下通讯任务。一开始执行任务,他的内心也很忐忑,但他十分小心谨慎,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直到,1946年深秋,贵人从外面执行任务回来,告诉雷宝森一个严峻的情况:“你的身份可能暴露了,你必须马上离开此地,到山东莱芜去找党的地方武装。”自己的身份暴露,雷宝森才结束了这份艰巨的使命。

这位贵人给了雷宝森一封介绍信,让他到山东去参军。

56年国家通过报纸苦寻特等功臣,河南一清洁工说:是啊,上面是我

之后,雷宝森经过党组织的考验,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雷宝森每次提起自己的入党经历,都十分感慨,他说自己忘不了的就是,在他犹豫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的时候,及时出现,向他指引前进方向的“领路人”。当时的自己能够加入这样有血性的组织,他求之不得。

之后,雷宝森就回家告别了养父母,坐上了一辆运煤的火车离开了郑州。

一个月之后,他终于到达了党的地方武装,建在莱芜市的南麻区小队。一年之后,这支小队改为山东省黄河一大队特务连。

就这样,雷宝森开启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1948年,雷宝森所在特务连改编成了解放军第26军78师234团3营9连,他也成为了一名机枪手。曾经小小的胳膊,也要扛上重型机枪,他感慨生活的历练带给自己的成长与力量。

56年国家通过报纸苦寻特等功臣,河南一清洁工说:是啊,上面是我

在抗美援朝战争之前,这支连队先后参加了解放战争中的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以及上海战役。每一场都是硬仗,解放军都在顽强坚毅的战场厮杀中取得了胜利。机枪手在军队当中,可以说是稳定大后方的重要位置,要用一双火眼金睛观察战局,为冲锋的士兵扫清障碍。

雷宝森参军之前,连手枪都没碰过,更别说,要掌握几十公斤重的机枪,他被指派为机枪手的时候,内心很不自信。第一次训练,需要拿枪,他看着那个“庞然大物”,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为了不给战友拖后腿,在休息时间,他时常让教官给自己加练。也虚心向表现优异的同志请教,相互切磋,积攒经验。

等到真刀真枪上战场的时候,雷宝森也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和火焰般的斗志,屡建战功,曾获二、三等战功,并被批准火线入党。

在战场上与战友出生入死,挥洒血与汗,建立起了革命友谊,就像在朝鲜战争后,登报寻人的后来成为开国少将的李耀文。

56年国家通过报纸苦寻特等功臣,河南一清洁工说:是啊,上面是我

参加抗美援朝的雷宝森,已经是经过多次的打仗磨砺,足以独当一面的老兵了。在朝鲜战争中,他大展拳脚,展现出了十分强大的战斗力和突出的领导力。他在朝鲜战争的表现,可以说是他军队生涯中的巅峰,让他一战成名。

二战结束初期,朝鲜半岛的局势并不太平。

在1949年1月到1950年6月期间,在美苏两国划定的“三八线”附近就发生了2000多起纠纷。武装冲突不断升级,终于在1950年6月爆发了。

面对美国的参战,中国政府坚定表示,如果跨过三八线,将战火引到中国,中国就会出兵。9月30日,周恩来总理在政协国庆大会上强硬发言:“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居,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明确表达中国对参与朝鲜战争的主张。

朝鲜战争的局势如果不能得到控制,战火即将蔓延到中国东北,领土安全受到威胁,这一情形,绝对不能容忍。

1950年10月,中国出兵朝鲜。

56年国家通过报纸苦寻特等功臣,河南一清洁工说:是啊,上面是我

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渡过鸭绿江赴朝作战,雷宝森所在的部队随后开拔。刚经历过解放战争的雷宝森随着部队奔赴朝鲜。

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就在朝鲜战场打了几场大胜仗,一开始没把志愿军放在眼里的美军,嚣张气焰被志愿军的英勇战绩狠狠地扑灭了。

恼羞成怒的美军趁着中国军队结束第三次战役,整军休息的间隙,向中国军队发动了第四次战役,这种搞偷袭的小人行径,志愿军也没在怕的,直接迎敌就是了!

在作战部署中,雷宝森所在的连队被分配到防御部门。

1951年3月24日,天蒙蒙亮,雷宝森就带着四班的9个战士,奉命前往七峰山下的299高地打阻击战,截断敌军的增援部队,保护志愿军的大后方。

在该地进行侦察之后,选择在299高地进行埋伏。因为这份高地,形状比较狭长,隐蔽性强,适合他们藏身。地势也比较高,相当于这片地形中的瞭望台,能够监视远处的动静。

山坡下方有一条公路穿过,这条公路是美军的机械化部队前往七峰山的必经之路,所以雷宝森带着战士在高地守株待兔。

就是在战壕里寸步不离地守了3天,别说机械部队,就是美军都没看见。有些士兵开始怀疑是不是上级的情报有误,又或者美军有所察觉,放弃从这条公路进入七峰山了。

种种猜疑的声音出现,搅得士兵心里很不平静,甚至有士兵心急想要撤退,害怕中计。

但是雷宝森觉得既然上级让他们在高地蹲守,就一定有上级的道理。如果因为沉不住气,先行撤退可能会错失良机,将美军的机械化部队放入七峰山,很有可能放虎归山,对志愿军的战局很不利。雷宝森让大家静下心来,继续守着。

就在27日上午10点左右,从七峰山的东、西两边传来了打枪的声音,但是299高地上只闻枪声,但看不到敌军的影子。原来,侦察兵来报,美军的第三师准备从莘川河西岸迂回到七峰山的左侧,以此为突破口,袭击我方志愿军。

56年国家通过报纸苦寻特等功臣,河南一清洁工说:是啊,上面是我

雷宝森手下的士兵个个摩拳擦掌,兄弟部队与美军打得酣畅淋漓,自己只能继续在战壕里守着,手痒痒的,心更是痒痒的。

但雷宝森知道,大敌当前,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乱来。他告诉手下的9个士兵,加强戒备,严守住阵地,坚决不能让美军有可趁之机。

三天的等待没有白费,等到下午的时候,终于从西南方向传来了汽车的轰鸣声,雷宝森知道这是美军来了。

接着是一辆一辆坦克,一共有十二辆!它们从山脚下的公路缓缓驶过。一辆辆庞然大物经过,地面扬起了巨大的沙尘,也给雷宝森等人的身影做了很好的掩护。

56年国家通过报纸苦寻特等功臣,河南一清洁工说:是啊,上面是我

战壕里的士兵既紧张,又兴奋。气氛立马变得焦灼起来,但身为队长的雷宝森坚决不能慌。只见他面容严肃,眉头紧锁,命令道:“先别慌,按照之前的作战计划来。现在先藏好自己,不能被发现了!”

雷宝森知道,即使我方在暗处,敌人在明处,但是敌人12辆坦克上,每辆装满了士兵,还有那些长枪大炮比自己的步枪好太多。硬拼不行,只能智取。

包括自己在内,只有10名士兵,如何将每分力用在刀刃上,如何利用地形优势歼灭敌人,如何尽可能减少士兵的伤亡?

雷宝森当时脑子里环绕着这些问题,心里十分复杂,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迅速冷静下来,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制定了作战方案,并给每位士兵都布置了具体的任务。

就在这时,美军察觉到敌情,开始用望远镜望向高地这边。

雷宝森内心十分忐忑,幸好没有被敌军发现,悬着的心放下了。但是精神一刻也不能松懈,眼看着敌军即将拐过一条弯道,进入高地旁边的断崖北面。

近了,近了,看着敌军慢慢进入伏击圈,雷宝森知道,战斗的号角即将吹响,299高地不复此刻的平静。

56年国家通过报纸苦寻特等功臣,河南一清洁工说:是啊,上面是我

只待敌军全部进入设定好的伏击圈,雷宝森向其余9名士兵使了一个眼色。只见大家纷纷握紧手中的枪,雷宝森一声令下:“出击!冲啊!”

大家一齐跳出战壕,向敌军冲去,一边冲,一边瞄准坦克车的驾驶兵。面对雷宝森等人的突袭,敌军一下方寸大乱,坦克车队被迫停下。

雷宝森看到坚如铠甲的坦克,心知只能攻击它的履带,这是它的突破口。于是,他立马扯下腰间的反坦克手雷,拉下保险丝,就对准履带扔去,其他士兵看到,也模仿起来,一时之间,尘土飞扬,一辆辆坦克就像翻倒的甲壳虫一样,倒在原地,垂死挣扎。眼见坦克报废,敌军只能从坦克里逃出来。

56年国家通过报纸苦寻特等功臣,河南一清洁工说:是啊,上面是我

雷宝森和战友们看见,心里很兴奋,只有这样真刀真枪干,才更加痛快。

这时,已经退出伏击圈的第十二辆坦克,这条漏网之鱼,又卷头重来,把大炮对准雷宝森和他的战友,进行疯狂扫射。雷宝森只能命令大家退回战壕,减少伤亡。

但是他自己却往战壕相反的方向,匍匐着身体,向刚才发起进攻的第十二辆坦克爬去。一边躲避着坦克和敌军的扫射,一边寻找时机,炸掉这座作恶的庞然大物。

后来,雷宝森的女儿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志愿军赞》一书当中,一篇名为《奋战七峰山》的文章就讲述了当年的这场战役,详细地提及了,雷宝森搏击坦克的这一片段,可歌可泣。

这场阻击战以9名志愿军炸毁11辆坦克、1辆吉普车的光荣战绩取胜,被称为抗美援朝中,步兵反坦克战斗战绩的模范战例。

56年国家通过报纸苦寻特等功臣,河南一清洁工说:是啊,上面是我

在战斗结束的第二天,雷宝森和战友在美军对七峰山的猛烈进攻中,负责留守阻击,也是在这场残酷的战役中,雷宝森的很多战友都牺牲了,身负重伤的雷宝森也在掩护战友后,跳下了山崖。之后,被路过的朝鲜居民所救,但是身体状况已经远远不如当年了。

战斗英雄雷宝森的动人事迹,听完令人肃然起敬。他参加朝鲜战争时,身上有英雄的光辉,但是当他退伍成为一名普通平凡的清洁工时,也闪烁着人格魅力。

后来,他到常委会任职,始终秉承着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一直到生病离任。人生几段曲折的经历,也成就了雷宝森令人敬仰的人生高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