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苏军顶级智囊一当主帅就犯傻:惨败后,他的指挥被称为“罪行”

虽然在二战中吃了大亏,但战争结束那会儿的苏联军队足以用“将星如云”来形容。整个二战期间,苏军高层共为11位功勋卓绝的军队统帅授予元帅军衔,从朱可夫到梅列茨科夫,这些叱咤风云战将的名头一个比一个响,功绩也难分伯仲。纵观苏联存在的短短数十年,更是先后诞生了40位元帅、13位军兵种主帅、3位海军元帅和60位军兵种元帅,授衔力度不可谓不大。

苏军顶级智囊一当主帅就犯傻:惨败后,他的指挥被称为“罪行”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元帅是一名军人的最高成就与荣誉,能混到这一步的总归有过人之处。然而,苏联元帅这个群体内部不但分层比较明显,彼此间能力和地位差距可能很大,其中又有许多人干脆配不上这项殊荣。除去贝利亚、伏罗希洛夫等偏政治性的元帅,以及库利克这种完全是靠裙带关系混上来的,咱们这篇文章要讲的瓦西里·索科洛夫斯基的真实水平便是个迷。没人敢说他就是个庸才,却也很少有人把他同科涅夫、罗科索夫斯基们摆在一起。

按照惯例,官方对索科罗夫斯基做出了极高的评价,称他为卓越的军事统帅,拥有出色的指挥和组织才华,在军事理论方面造诣很高。不过客观地讲,苏联人在吹罗科索夫斯基时明显收着劲儿,说他是个不错的指挥者,却不愿称他为“战略家”;即便是给他这个头衔,却又不愿轻易给他加上“杰出”二字。这究竟是为啥呢?咱们不妨先来看看此君生平。

苏军顶级智囊一当主帅就犯傻:惨败后,他的指挥被称为“罪行”

索科洛夫斯基于1918年加入苏军,苏俄内战时期担任团长,凭借战功屡屡升迁至师长、集群司令一级。这段时期,他并未展现出十分过人的军事才华,但却因指挥作战积极勇敢,完成上头派下来任务的同时还能打一些还算漂亮的胜仗,他也因此得到了苏联高层青睐。因此在内战结束后,索科罗夫斯基更进一步,一度攀升至苏军副总参谋长,他很快便遇到了自己的顶头上司,同时也是命中贵人朱可夫。

苏德战争初期,苏军最渴求的东西便是胜利,而恰恰是朱可夫、索科罗夫斯基以及科涅夫的组合可以为苏军带来它。在叶尼利亚,朱可夫一改苏军先前沿用的战法,集中大量步兵、炮兵猛攻德军薄弱环节,一举将战线反推25公里,击毙德军4.5万人。此役也是战争爆发后苏军第一次像模像样的大捷,论功行赏,作为朱可夫身边最重要的智囊之一,索科罗夫斯基自然居功至伟。

苏军顶级智囊一当主帅就犯傻:惨败后,他的指挥被称为“罪行”

莫斯科战役期间,苏军在朱可夫的指挥下顽强抵抗,硬是挡住了德军攻势,而随后在西方面军参谋部的日子里,朱、索二人更是相辅相成,打了一次次漂亮的反击,深受苏联高层宠爱。1942年8月底,朱可夫被任命为最高统帅部副统帅,被派往南线,而科涅夫顺势接过了西方面军司令的职务。然而,部队随后就陷入了同德军的苦战,苏军迟迟攻不破德军防线,同时还付出了惨重伤亡,这令斯大林十分不满。即便是最高统帅部一而再再而三地催促科涅夫继续反击,然而之前吃过贸然进攻大亏的他公然抗命,此举令斯大林大怒,随即让科涅夫坐了冷板凳。

虽说科涅夫在其生涯中犯过几次错,有些错看上去还很低级,但斯大林心里清楚,科涅夫总归还是个干才,朱可夫离开西方面军时亲手把部队交给他,这一点足够说明问题。当下苏军中能与之匹配的将领并不多,要找一个能够取代他的人,摆在眼前的选择十分有限。此时,最高统帅部想起了正在西方面军担任参谋长的索科罗夫斯基。

要看一位苏军将领受到高层宠爱与否,看看他是否指挥过主要的方面军就知道了。被提拔为西方面军主帅,说明斯大林对索科罗夫斯基足够重视。然而,与之前的表现大相庭径,后者差点亲手毁掉自己的前程。

苏军顶级智囊一当主帅就犯傻:惨败后,他的指挥被称为“罪行”

索科罗夫斯基很快便遇到了一个难缠的对手——德军中赫赫有名的防御战专家哥特哈德·海茵里希。双方其实早在1942年夏就碰过面,那会儿的海茵里希刚从军长升为集团军司令仅数月,却用一场精彩的防御战挫败了苏军的反击势头。战后,索科罗夫斯基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我们有时却陷入了不利的地位,战线拉长了,一些地方七零八落,多次被敌人冲垮。”

正所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遗憾的是,同朱可夫、科涅夫两位大佬共事多日,索科罗夫斯基似乎并没有多少长进。从1943年11月开始,索科洛夫斯基对德军第4集团军发起强攻。据记载,苏军先后至少发起五次冲击,每次进攻都持续近一周,包括西方面军在内,苏军每次进攻投入的兵力均多达二三十个师。然而,在一番狂轰滥炸之下,苏军并没能把战线往前推几公里,换句话说,在付出了惨痛代价后,索科罗夫斯基几乎是颗粒无收。

苏军顶级智囊一当主帅就犯傻:惨败后,他的指挥被称为“罪行”

值得一提的是,在战役过程中,苏军无论是兵力还是火力方面都占据优势,蹊跷的是,与昔日的上司不同,索科罗夫斯基非但不尝试集中优势兵力对敌军弱环发起致命一击,又不懂得借助炮火方面的优势,对敌军进行火力压制,而是将大部队压缩在宽十余公里、纵深不过三四公里的区域内对敌方发起威胁有限的冲锋。这轮攻防进一步成就了海茵里希“防御大师”的名头,而索科罗夫斯基似乎一夜间忘了怎么打仗,他的指挥引起高层质疑,甚至当马林科夫等人被派往前线对此役失利的原因做调查时,后者在报告中将索科罗夫斯基的指挥描述为“罪行”。

1944年4月,索科罗夫斯基同海茵里希再次碰面,此时苏军已然是节节胜利,对方承受的压力很大,然而,索科罗夫斯基这次的表现更令人失望,他甚至忘掉了如何让步兵坦克协同进攻,占据优势的炮兵更是再一次沦为摆。简单地讲,1944年中期,在大多数苏军部队早已适应了战争强度、熟悉对方战法的情况下,索科罗夫斯基拿一整个方面军冲一个集团军,对方居然仍纹丝不动。战后报告表示,索科罗夫斯基恐怕是“缺乏在狭窄地区突破敌军防线经验”。试想,科涅夫仅仅是因为不愿冒然进攻就被斯大林撸到二线,索科罗夫斯基祭出如此难以形容的表现,最高统帅部会给他好脸色看?他没多久便被撤职。

苏军顶级智囊一当主帅就犯傻:惨败后,他的指挥被称为“罪行”

按照惯例,索科罗夫斯基很可能就此要淡出二战舞台了,能继续获任在战场上打打杂,也算是莫大的幸运,然而正如咱们刚刚所说,作为其命中贵人,朱可夫在关键时刻又拉了老部下一把。作为副统帅的朱可夫把索科罗夫斯基调往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任参谋长,要知道,该方面军可是向柏林方向推进的主力部队之一。而大难不死的索科罗夫斯基似乎又在一夜间恢复了睿智与理性,在一路向西的过程中,索科罗夫斯基做出了重要贡献。

柏林战役期间,索科罗夫斯基被火速调往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担任副司令,目的就是获得攻入柏林这项历史殊荣。二战结束后不久,他便被授予元帅军衔,而他更是用自己丰富的参谋工作经验和精深的军事理论,为苏军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当索科罗夫斯基于1968年逝世时,他不但被埋葬在克里姆林宫墙下,苏联高层还为其铸造了半身像;乌拉尔军区司令部大楼内设有其纪念碑,而一所高级通讯指挥学校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苏军顶级智囊一当主帅就犯傻:惨败后,他的指挥被称为“罪行”

有这些加成,索科罗夫斯基看上去是名将无疑,然而直至今日,人们也很难为其真实水平做个定论:即便是可能更适合参谋工作,这样一位久经沙场的高级军事统帅一被扶到主帅的位置上,就好像忘了怎么打仗一样,如此骇人的差距仍然很难让人理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