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量子力学揭示幽默的深层机制,语义冲突就像量子态叠加

幽默感涉及的认知过程竟涉及量子现象。那么,可以借助量子力学来揭示幽默的深层机制吗?

量子力学揭示幽默的深层机制,语义冲突就像量子态叠加

“Time flies like anarrow; fruit flies like a banana.” 这句话乍一看,好象是说:时光像箭一样飞逝,水果像香蕉一样飞逝。其实这句话后半部分的真正意思是:果蝇喜欢吃香蕉。

很多幽默都利用了语言模糊性造成的冲突——比如,同一个词既可以做名词,也可以做动词。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幽默感的产生机制,取决于大脑的认知机制处理这种冲突的方式。

幽默,实际上展示了人类认知速度和灵活性的最高水平。因此,对幽默感机理的研究,或许可以帮助人工智能取悦人类。然而,心理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对人类幽默认知流程的研究进展缓慢,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很难为幽默背后的认知冲突建立模型。

近日,幽默认知机制研究领域有了新的进展。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利亚纳·加伯尔(Liane Gabora)和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的柯尔斯蒂·基托(Kirsty Kitto)基于量子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幽默模型。他们已将这种模型应用于双关语和卡通幽默的研究中。

对幽默的建模,基本问题在于:在同一时间,处理2个或以上的语义冲突。

举个例子。纪晓岚与和珅同朝,纪晓岚为侍郎,和珅是尚书。一次,二人同饮,和珅指着一条狗问:“是狼(侍郎)是狗?”晓岚还击:“垂尾是狼,上竖(尚书)是狗!”这里,“上竖”是个动词,“尚书”是名词。这就产生了语义冲突。语义冲突处理,要求大脑在同一时间,维持两个冲突的语义。

加伯尔和基托表示,这个过程很像量子态叠加:同一个物体,在某时刻,同时存在于2个位置。只有当进行观察时,量子态坍缩,物体的位置才会被确定。

加伯尔和基托认为,量子态叠加背后的数学模型,也可以用来描述语义冲突。注意:这并不意味着幽默的认知过程依赖于量子现象,只是描述量子现象的模型被用来描述语义冲突。

幽默感能否产生,内容至关重要——取决于表达方式、听众所处环境等因素。理论上,量子模型可以把这些因素都纳入考虑,最终计算出听众理解内容并产生幽默感的概率。

之前主流的、基于经典概率论的语义模型认为:一个双关语的幽默程度,等于这个双关语的每个语义的幽默程度之和。加伯尔和基托认为,实验结果与经典概率模型预测结果之间的偏差可以用量子模型来解释。

加伯尔和基托对85名学生进行了测试,给他们一些双关语,让他们从1-5打分。5分为最幽默。实验结果确实和经典概率模型的预期果然有显著差异。

但是,观察到的偏差是不是实验方案的漏洞造成的?加伯尔和基托不这么看。他们认为,偏差证明,较之经典概率模型,量子模型能更准确地描述幽默的过程。

但是其他科学家持谨慎态度——经典概率模型跟实验结果有偏差,并不意味着量子模型就能有更好的效果。他们更倾向认为,实验结果是实验方法缺陷导致的。加伯尔和基托也承认,他们的实验中,并没有把词语的全部可能含义纳入考虑。

但是,问题在于,目前没有办法测量一条语句的所有语义的幽默度。因此,对于幽默的产生机理,科学家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7-04-07

本文作者: 九州量子

本文来源:

ZOL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