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微听新洲 | 质朴而热烈的新洲“八十八行”

作者:文旅新洲
微听新洲 | 质朴而热烈的新洲“八十八行”

新洲八十八行是武汉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属民俗类。大约滥觞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盛行于太平天国时期,至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现在一般在节假日期间进行表演,增添节日的热闹气氛。

微听新洲 | 质朴而热烈的新洲“八十八行”

新洲八十八行,是源于鄂东的一种说唱与戏曲相结合的民间艺术,因在表演中行业众多,复杂纷纭,故名八十八行;也因在灯节期间演唱,又称灯戏或灯调。

行业众多的八十八行,有表现农林牧副渔的,有反映手工业劳动的,有表演经商活动的,有宣扬神话故事的。其剧目丰富,思想内容健康,曲调旋律优美,节奏明快;表演朴实自然,风趣幽默。无论是语言、音乐,还是表演,均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如纺线、弹棉花、舂米,这些生活中的场景都会在八十八行的艺术升华后,伴着音乐和乡亲们质朴的唱腔重新演绎于民间舞台,勾起乡间村民们的集体回忆。

它的存在,不仅为我们保留了一个民间演唱的艺术品种,更为楚剧的寻根溯源,留下一份宝贵的遗产和可靠的佐证。

微听新洲 | 质朴而热烈的新洲“八十八行”

2006年,在新洲区文化馆、新洲区非遗保护中心的挖掘整理下,新洲民俗八十八行,先后分别被新洲区人民政府、武汉市人民政府命名为首批新洲区级非遗保护名录和市级非遗保护名录;2013年,新洲区委宣传部为了保护这项非遗的原汁原味,组织10余名民间艺术爱好者积极参与搜集祖辈相传的大量原始曲谱及唱词。2014年7月,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新洲八十八行》编辑出版,共收录了八十八行传统折子戏25出、单边戏89个及个别新脚本,并配有大量曲谱。许多剧目、曲目语言生动幽默,唱腔优美,稍加编排就可表演。

年关将至,如果你也想感受这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感受新洲的热闹与年味,感受新洲这朴实智慧的八十八行,那么,就快跟上小新的脚步到新洲来吧!

(新洲八十八行音频请关注“文旅新洲”公众号收听)

微听新洲 | 质朴而热烈的新洲“八十八行”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提供新洲文旅内容线索或者投稿(图片、文字和短视频皆可),宣传魅力新洲!

-END-

编辑:张琦 罗婷

音频编辑:张琦

本文审核支持:新洲区文化馆占霜若

初审:蒋成凤

终审:武汉市新洲区文化和旅游局

(部分图源网络,侵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