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最后四十年的楚国几复强,但风雨飘摇,终被绝纵亲之腰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前后历八百年!文化灿烂,名王众多,一直左右中原局势!甚至长平之战后的最后四十年,在秦国已成统一之势的情况下,楚国依然勉力维持僵局!更几乎复强,继赵国之后再次接过抗秦的大旗!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楚国先祖遗留下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优秀品质,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源于秦楚两国的世代恩仇!

最后四十年的楚国几复强,但风雨飘摇,终被绝纵亲之腰

图1,楚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两国虽然在春秋时期也度过了很长时间的蜜月,但由于战国中后期激烈的兼并战争和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最终还是免不了反目!这一矛盾激化在怀王到顷襄王时期充分表现了出来:怀王入秦三年不归客死于秦;顷襄王时期被秦将白起水淹鄢城、火烧王陵、攻破国都 全部是秦楚血海深仇的铁证!这也是秦末怀王和项羽誓要灭秦复楚、以报家仇的根本原因!

而楚国最后一位雄主考烈王在位二十多年间,面对秦楚世代恩怨、秦对六国已经取得绝对优势的国际形势依然做出了最后的努力!

最后四十年的楚国几复强,但风雨飘摇,终被绝纵亲之腰

图2,楚考烈王熊完

楚国在战国的最后四十年,也正好贯穿了他整个执政生涯!其在位时期重用黄歇、两次合纵、最终迁都寿春以避秦国锋芒!虽然他一直努力维持局势,但是秦对六国优势已成,楚国最终仍走向了灭亡!即使如此,他还是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楚国于前223年亡于秦,往前推四十年,正好是顷襄王最后一年,考烈王于次年登基,可以说他也伴随楚国走过了最后的大半岁月!

四十年,不长也不短,但那也是几乎半个世纪!凭何以楚国,也可以说六国在长平之后秦国已经取得绝对优势得情况下还能坚持数十年?导致秦国昭襄王几十年间政绩卓著仍然无法统一六国?我觉得这其中固然有六国勉力维持的原因,但主要还是最后数十年的楚国,特别是考烈王时期对秦国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最后四十年的楚国几复强,但风雨飘摇,终被绝纵亲之腰

图3,楚国旗帜

典型如考烈王时期的援赵灭鲁,两次合纵做援赵,顾名思义,就是救援长平之后国中精锐损失殆尽的赵国! 而就在考烈王登基的同年,秦国昭襄王已经一举清除宣太后和国舅穰侯魏冉的势力亲政数年!加上有范睢的远交近攻,使得他统一天下看到了希望,开始疯狂攻伐韩魏两国!韩国的野王就是在这一年被白起攻陷,导致上党和韩国国都新郑之间切断了联系,而韩国君臣则装模做样的把秦国的到嘴肥肉给了其夙敌赵国!正是这一举动引发了战国时期最惨烈的大战-长平之战,最后才有了后来的魏楚援赵。大战历时三年,到前260年七月,赵孝成王因不满廉颇防御战术,临阵换赵括出击,最终被秦国名将白起包围四十六日。中间虽然赵括多次帅亲军奋死突围,但仍被秦军乱箭射死!

最后四十年的楚国几复强,但风雨飘摇,终被绝纵亲之腰

图4,如同修罗炼狱的长平之战

之后赵军在绝望中向秦军投降,白起下令全部处死,45万颗首级的巨大京观拔地而起,武安君如同神一般睥睨天下,威名震惊寰宇,秦国东出再无屏障!秦昭襄王也很快暴露了他鲸吞天下的野心-灭赵。此刻的考烈王也意识到:一旦赵国为秦所灭,三晋就名存实亡,齐楚也只能沦为鱼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也许要早四十年,所以绝不能让秦国攻破邯郸!

他正是抱着这种想法,在前257年,秦军包围邯郸之后,自导自演了一场赵国平原君到楚国求救,然后让平原君门客毛遂威逼自己的把戏,假装被胁迫后立即让春申君黄歇为统帅,楚国公族景阳率兵救赵。之所以说他自导自演,我们可以适当对当时情形还原一下:天子之怒流血千里、伏尸百万,区区一个门客能走到离楚王五步以内?为何平原君不阻止?真要杀了楚王,那么赵国将面对的是当时最强两国秦楚的夹攻,国破家亡亦不惧?以平原君的史料记载,他还不至于如此有血性吧 ?如果这一切都解释不通是为什么?其实我们看一下考烈王后来的所作所为就知道了,可以说他雄才大略。假如平原君和考烈王已经达成了救赵默契 ,只是演这么一出戏给秦国看是不是就解释得通了?考烈王就是让秦国知道:楚国救赵也是逼不得已,万一赵国灭亡,到时秦国攻楚,可以有更大的回旋余地!我觉得这才符合人性,符合常理!不过我并不反对真实的史书里塑造这么多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他们也是为了弘扬先祖的各种优秀精神!

最后四十年的楚国几复强,但风雨飘摇,终被绝纵亲之腰

图5,自荐的毛遂

后来有了楚考烈王的前车之鉴,魏国也有样学样,于是就有了名留千古的信陵君窃符救赵。估计魏王当时的心理活动是这样的:一切就是信陵君的错,和我和魏国没有半毛钱关系!我们兄弟早就不和,你看吧?他救赵之后不敢回国见我,长居赵国!

所以我们上面也可以看出:波谲云诡的战国想要生存保基业,没有任何一个国君是绵羊和软柿子!我们常说昏庸的魏惠王、楚怀王、齐闵王等在位时期国力都曾是诸国国力之首。他们纵然诸多不是,仍有可取之处,所以看人一定要全面!

之后结局我们都清楚了,考烈王和信陵君的这次军事行动非常成功:邯郸城下大败秦军,俘虏秦军两万,降秦将郑安平!韩国复上党!昭襄王统六国无望!

《史记.楚世家》对于这一次救援行动也有明确记载:

六年,秦围邯郸,赵告急楚,楚遣将军景阳救赵。七年,至新中。秦兵去。

短短十数字,将秦军对阵三国的邯郸之战跃然纸上,虽然经此一役,秦国有所衰落,但历经长平之战,已经对山东六国形成绝对性的优势!纵然之后山东六国的信陵君和考烈王分别在前247年和前241年组织两次合纵,考烈王更是趁各国无暇顾及之际灭了从春秋到战国延续数百年的老牌诸侯国-鲁国,也终时代使然,无力回天!而考烈王也在最后一次合纵后迁都寿春,以避秦军锋芒!

最后四十年的楚国几复强,但风雨飘摇,终被绝纵亲之腰

图6,辅佐考烈王灭鲁的春申君

纵观考烈王时期楚国面对的国际形势,秦国已经对六国形成垄断性优势,但他仍凭着一己之力,主导了六国多次对秦的战争,也使楚国国力有所恢复!秦亦患楚复强,横成则秦帝、纵合则楚王!

遗憾的是考烈王死后,山东六国再无优秀君主阻止秦国统一步伐,考烈王也几乎是赵国孝成王、魏国安厘王死后独力支撑合纵大局的君主!楚国更在他死后谣言四起,比如楚幽王的亲父其实是春申君等等!其实在战国后期这样的谣言不止一起,最出名的是始皇帝生父之谜!唯一有所区别的是:主角变成了楚幽王,皓首穷经,我至今也不知道他们动机为何!

而辅佐考烈王的王室重臣春申君也在其死后被外戚李园所杀,楚国从此更加江河日下!到前230年始皇帝开始兼并步伐,一步步统一天下,同年灭韩!灭韩之后纵亲之腰以绝,六国间再无可能合纵,楚国也只能随波逐流!在七年后虽然有楚将项燕大败李信二十万秦军,但留给楚国的仍然只有灭亡一途!

以上仅为一家之言,如有错误希望大家及时指出,版权为日月千年依旧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参考文献《史记.楚世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