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96年全面禁枪,山东一老人持有双枪,警官去收缴却无功而返,为何

在我国建国初期,因为长年战乱,全国各地枪支泛滥。枪支“流落民间”,也造成持枪犯罪的严重案件时有发生。

其实,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就认识到公民持枪的危险性,开始进行严格的枪支管控。

直到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出现,这项法律明确规定了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违反法律规定持有、制造、买卖、运输、出租、出借枪支。

当年这项法律一出来,全国上下就展开了收缴枪支的行动。

96年全面禁枪,山东一老人持有双枪,警官去收缴却无功而返,为何

图|全面禁枪

可是到了山东莱芜这遇到了麻烦,山东一老人持有双枪,警官去收缴却无功而返。

那么,这是为何呢?

当时政府接收到民众举报,称有一个老人持有双枪。得到消息的政府立即派民警展开调查,发现这个老人名叫滕西远,是一名退休工人,七十来岁,确实持有双枪。

确定了持枪人员的姓名和家庭住址,几位民警就来到了滕西远家里。滕西远老两口看到几位民警的到来不明所以。当地警官到达老爷子家后,开门见山地问道:“老爷子,现在国家已经明令禁止持枪了,听说您家里还有两把枪,还得麻烦您配合一下我们的工作。”

听完民警的话,滕西远这才知道民警们的来意。他沉默了一会儿,缓缓走到房间里,拿出来一个红色的小箱子,当着几位民警的面,打开了箱子。

在场的民警看到箱子里面的东西都震惊了,里面赫然陈列着两把毛瑟军用手枪,也就是人们熟知的驳壳枪。除了两把擦得漂亮的手枪,还有一柄长长的匕首,整

齐摆放在箱子里面。

96年全面禁枪,山东一老人持有双枪,警官去收缴却无功而返,为何

图|滕西远收藏的枪支和匕首

驳壳枪在中国也被称为匣子枪,是德国毛瑟厂生产的一种手枪,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动手枪之一。这种枪在中国近代史战场上时常出现,只要是那个时期的军人,都对驳壳枪有着很深的情感。不过新中国成立后,这种枪因为用起来不是很舒适,逐渐被淘汰了。

看到这两把军用手枪的那一刻,民警心里猜测,这恐怕不是简单持有枪支,这个老人家明显是收藏这两把枪。而且看他的年纪,应该是一个老党员,是与这两把枪有着故事的军人。

果不其然,老大爷翻箱倒柜,又拿出了一张很旧的纸,纸张虽旧,但叠得整整齐齐,保存得很好。滕西远默不作声地打开这张纸,映入眼帘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6202部队的印章。

老人这时表示,真的不愿意把自己的老伙计交上去。原来他早就知道国家要收枪,于是早就在解放军部队那里报备过了,因此他持有枪支,是经过国家允许的,是合法的。

那么这两把枪到底是什么来历?这两把枪与滕西远老人又有怎样传奇的故事,能让部队同意他留有这两把枪呢?民警对此很好奇,干脆留了下来,听老人讲起了那些年打仗的故事。

96年全面禁枪,山东一老人持有双枪,警官去收缴却无功而返,为何

图|解放军盖章的凭证

滕西远出生于1925年10月,山东莱芜人。他家境贫寒,父母又双双离世,家里五个兄弟相互依靠。在五个兄弟中,滕西远排行老三。在后来战火四起的日子里,滕西远的大哥第一个参军入伍,二哥也紧跟其后。两个哥哥先后加入革命,背井离乡,南征北战,只留下滕西远一个人在家照顾弟弟。

年幼的滕西远只能靠着沿路乞讨来养活两个弟弟,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一路上都是饿死骨,哪有人还有多余的粮食分给他们。即使滕西远想尽办法弄点吃的来养活弟弟们,但他最小的弟弟还是因为没有粮食,饿死在了他的背上。

1937年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还扬言要在三个月内占领中国,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在中国的大地上烧杀抢掠,任意妄为,无恶不作。

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军对华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大范围的频繁扫荡,最初是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开始的。莱芜也惨遭日军毒手,童年的滕西远就是在躲避日军的扫荡中度过的。他每日提心吊胆,东躲西藏,亲眼看着日本士兵肆意妄为,所到之处皆是一片哀嚎惨叫。

滕西远虽然年纪不大,但是自家的两个当兵的哥哥们从小向他灌输歼敌报国的思想。而眼前日军的暴行和屠杀更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参军的想法,他要随着自己的两个哥哥,把这些没有人性的畜生赶出中国的土地!

1938年初,滕西远想报名加入抗日队伍,但是那时他只有十三岁,且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又四处奔波,整个人看起来又黑又瘦小,根本就不像是十三岁的娃。

96年全面禁枪,山东一老人持有双枪,警官去收缴却无功而返,为何

图|非滕西远

当时县大队的政委刘子正一看他年纪这么小,还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并不同意收他入伍。但是滕西远早已坚定要参军入伍,上阵杀敌,保家卫国,他没有因此放弃,而是对刘子正再三恳求,希望能够同意自己参军。

政委拗不过滕西远的“死皮赖脸”,答应把他留在县大队。就这样,小小年纪的滕西远成了莱东县大队的一名成员。滕西远年纪太小,对当地地形十分熟悉,加上他还是个小孩子,虽然不能上阵杀敌,但行动起来方便灵活。考虑到这些因素,县大队派他做情报工作。

由于滕西远经常在外面跑,皮肤晒得黝黑,而且十分瘦弱,队友都管他叫“滕黑子”。于是“滕黑子”就开始在日军的眼皮子底下,假扮小乞丐,给县大队传递情报、探查情况。

滕西远有勇有谋,屡次机智巧妙地躲避日军的搜查,给县大队的同志们传递了许多有用的情报,帮助县大队的根据点躲避日寇的扫荡,表现十分出色。渐渐地,大家都对这个瘦瘦小小的“滕黑子”刮目相看。

1940年,八路军开始筹备百团大战,战

斗的核心是摧毁日军的交通要点,拔掉日军在抗日根据地的主要据点。因为百团大战的持续展开,日军也对我国晋绥边区发动了大规模的扫荡,野蛮蹂躏无辜的中国百姓。

96年全面禁枪,山东一老人持有双枪,警官去收缴却无功而返,为何

图|百团大战

这年因为汉奸告密,一支日寇队伍对滕西远所在根据地部队发起了围剿行动。在日本士兵的层层包围下,县大队两名队友不幸被抓。而15岁的滕西远和另外几名同志因为在外执行任务,才没有被日本士兵抓到。

看着不远的日本士兵拿着步枪一步步摸索而来,几年来跟日军周旋的滕西远,表现得十分镇定。躲在草垛里的他知道不能再回县大队的据点了,因为那里已经暴露了。于是,他从院里的围墙翻身一跃,逃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准备找别的行军部队来反攻日军。

在寻找援军的途中,滕西远遇到了要回据点的两名队友,他急忙拉住他们,告诉他们据点已经被日军包围了,不能回去。于是这两名队友也跟着滕西远寻找别的八路军队伍。

三人在赶路途中,一直保持高度警惕。突然,滕西远发现了一个落单的敌人,此人鬼鬼祟祟,似乎也在找部队。他当即就和队友们眼神示意了下,随即掏出了一把匕首,想要从背后袭击。等到日军靠近时,滕西远猛地跳到他背上,用全身力气压制这个日军。

滕西远的队友也连忙帮忙,最终在队友的配合下,滕西远用这把长匕首抹了这个日本士兵的脖子。还没等他喊出声来,就已经感到鲜血从脖子喷射出来,倒在地上,再也不能动弹。

队友们看着滕西远手刃了一个日军,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这是滕西远第一次亲手杀死敌人,这把杀死日军的匕首也被他保存至今,就是与两把枪放在一起的那把匕首。

96年全面禁枪,山东一老人持有双枪,警官去收缴却无功而返,为何

图|滕西远

这次手刃日军仅仅是滕西远上阵杀敌的一个开始,真正一战成名的还是他接下来要打的那一战。滕西远与队友走了许久,终于找到了八路军部队,这支队伍就是八路军第四支队,当时这支队伍的司令员是廖容标。

因为滕西远所在部队的据点被鬼子毁了,他就留在了廖容标的队伍里。刚到大部队他们还没来得及歇脚,就迎来了一场恶战,日军对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发动了疯狂扫荡。

为了抵挡日军,我军组织队伍奋力反击。可是日军装备精良,且有备而来,占领优势地理位置,对我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我军抵挡不住,全凭着顽强的信念苦苦支撑。

就在我军与日军僵持不下时,滕西远看到日军打旗语的旗令官,他心里大喜。日军的旗令官就是给战场上的作战士兵传递命令的,只要有旗令官在的地方,肯定会有日军的指挥官。

“擒贼先擒王”,滕西远守在原地,屏住呼吸,静静等待时机,准备把日军的指挥官先干掉。就这样滕西远不断调整手枪的位置,最后“砰砰”两声,日军的指挥官和旗令官应声倒地。

没了指挥官的指挥,日本军队手足无措,乱成一团,打得十分混乱,给我军创造了反击的机会,我军趁势集中火力,对日军主力部队发起反击。在反击过程中,滕西远奋勇杀敌,打完所有子弹,就和日军面对面打起了白刃战。

在贴身肉搏的过程中,滕西远被日寇的刺刀刺伤了腋下,顿时一阵剧痛传来。号角声响起,战友们一个劲儿向前冲,日军的哀嚎声不断响起。滕西远顾不上腋下的疼痛,拿起手上的尖刀向日本士兵刺去,此时援军也到达了战场,最终我军全歼敌军,赢得了胜利。

在这场战斗中,滕西远率先打死了日军指挥官,表现突出,一战成名。战后,上级给他记一等功,授予了他从军以来的第一枚勋章。司令员廖容标亲口夸奖他:“你个小滕黑子,打鬼子还真行嘞!”说完,亲手给他颁奖,颁完奖后又送给了他一把匣子枪。

96年全面禁枪,山东一老人持有双枪,警官去收缴却无功而返,为何

图|廖容标

这就是滕西远收藏的第一把匣子枪的来历,随后这把枪便一直跟着滕西远征战沙场,成了他形影不离的“好伙计”。而滕西远第二把“好伙计”的来历就更厉害了,是粟裕亲手送给他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但随之而来的是我军与国民党的矛盾加剧。重庆谈判后没多久,蒋介石就再也掩饰不住自己的狼子野心,发动了内战。那时滕西远已经是一炮兵连连长了,他作战经验丰富,加入了粟裕将军的华东野战军。

一天,滕西远安排哨兵到眺望台观察敌情,而他与一名战友前去巡逻查哨。他们刚爬上一个山坡,就发现不远处有一支军队,正往这边赶来。暂时不清楚是敌是友,滕西远急忙拉着身边的战友趴下,以免被发现,然后滕西远开始仔细观察这支军队。

他发现这支军队配有迫击炮,大型机关枪等重型武器,一看就是老蒋的部队。他们约莫有两个营,差不多两百人的兵力,正往这边走来。这支军队的出现让滕西远猝不及防,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现在只有他与战友两人,敌方却有两百多人,且装备精良。

返回大部队是不行了,这时敌人已经越来越近。滕西远开始检查自己和战友身上的武器,只有三颗手榴弹和两支枪。滕西远与战友分析现在的情形,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一个好办法,能让敌人不敢轻举妄动,也能拖延时间,等待部队救援。那就是给他们上演一场空城计。

滕西远与战友说了自己的计划后,便开始行动起来。仗着这支军队还在山沟里,视线受阻,他选了一个绝佳的位置,朝着国民党军队先扔出了一个手榴弹。

他们听到爆炸声吓了一跳,一时间摸不清楚状况。不过没等他们反应过来,滕西远的战友就向着这支部队开枪,不过基本上没有打中他们,只不过是为了吓唬他们。

与此同时,滕西远也变换方位向着敌军扔出剩余的手榴弹,还不断朝天鸣枪,一边开枪一边大喊:“你们被包围了!缴枪不杀,优待俘虏!”空旷的山谷中,滕西远的声音气势壮大。

96年全面禁枪,山东一老人持有双枪,警官去收缴却无功而返,为何

图|滕西远讲述枪的来历

国民党军队面对四面八方的枪声和爆炸声,更加紧张了,以为真的落入了解放军的埋伏,不敢轻举妄动。为了探测解放军有多少人,开始警备起来,往有枪声的地方开枪打炮。

随着一声声炮火声响起,滕西远知道自己的计划成功了。国民党军队这么大动静,正好能引来我军大部队,到时候这支敌军部队插翅也难逃了。果不其然,我军大部队及时赶到,没几分钟就歼灭了国民党这支两百人的小队伍。

战后,滕西远才知道,这支部队是国民党的精锐部队,自己竟以一出空城计就报废了敌军的精锐力量。滕西远这出空城计不仅使我军全歼敌军精锐部队,还因此缴获了一大批先进武器,充实了我军的军需力量,立下了头等功劳。

在庆功会上,滕西远又被记一等功,授予了一枚奖章。粟裕称他为“孤胆英雄”,还奖励他一把全新的驳壳枪,在战友羡慕的眼光中,亲手交到了他手上。这就是滕西远第二支匣子枪的来历,这把手枪也跟随着滕西远四处征战,成了他从不离身的第二把“好伙计”。

96年全面禁枪,山东一老人持有双枪,警官去收缴却无功而返,为何

图|粟裕将军

1949年新中国成立,滕西远想着这下终于可以安稳过日子了。可美国并不想让我们过得太平。1950年,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名义,公然插手朝鲜内政,越过三八线,试图把朝鲜变成他们的领土。

这仅仅是美国计划的第一步,他们还屡次派出飞机盘旋在我国领空,对我国东北地区进行轰炸!是可忍孰不可忍!新中国虽然还处于摇篮之中,但中国领土是不容侵犯的。在接到朝鲜方的援助请求时,我国领导人毅然决定派出志愿军,抗美援朝。

1950年底,滕西远坐上了入朝作战的列车,远赴朝鲜,抗美援朝。1953年,滕西远所在部队接到任务,前往朝鲜马坪里与美军作战。这场战役的残酷性不言而喻,美军装备精良,同时占据了空中优势,我军作战十分艰难。

在马坪里战役中,我军部队遭遇敌军坦克袭击。而我军的武器无法远距离攻击美军的坦克,没有什么有效的反击坦克的手段,唯一的办法就只能找一个战士带着炸药包,在战友的掩护下,摸索到坦克附近炸毁坦克。

这个任务无疑是凶险万分,基本上没有活路。但身为炮兵连长的滕西远却自告奋勇,接下了任务。当他背上炸药包的那一刻,就认定自己回不来了。

万幸的是,炸药顺利爆炸,美军坦克被炸毁了。滕西远虽然被炸晕了,奄奄一息,但在医生的救治下,也安然无恙。不过,他的头上却留下了一道伤疤,成为了那场战斗的永久印记。

经此一战,滕西远被授予了“爆破英雄”的光荣称号,功成名就的他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老人分享的故事到此就结束了,在场的民警们听得极为入神,都被滕西远老人的传奇故事所惊叹。这两把驳壳枪的确应该留在老人的手中,因为这是他戎马一生、光辉岁月的见证。

虽然持有两把枪,但周围邻居知道枪的来历后,并不害怕,有一个抗战英雄在旁边,反而更安心了。老爷子的枪也经过了特殊处理,开不了火,只能作为收藏品收藏,作为老爷子对那段战火岁月回忆的寄托。

96年全面禁枪,山东一老人持有双枪,警官去收缴却无功而返,为何

滕西远一直告诉我们,如今安逸的生活,都是前辈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加倍珍惜。听了老爷子的话,众人点了点头。打了一辈子仗的老兵无法忘记那战场上的峥嵘岁月,而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更不应该忘记,要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创造一个强大的祖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