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祝贺!武安3人上榜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热烈祝贺武安3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周苏霞、庞民奇、薛彩富名列近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祝贺!武安3人上榜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武安市文广旅局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积极挖掘本地非遗文化资源,组织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截至目前,武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11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项,代表性传承人5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5项,代表性传承人8人;邯郸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4项,代表性传承人20人。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数量均居邯郸市前列。

《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

传承人名单》

武安市非遗传承人

祝贺!武安3人上榜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周苏霞,1968年出生,1984年毕业于武安戏校,主攻青衣、花旦。河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武安市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

周苏霞生于梨园世家,父亲是平调落子的老艺人,自幼受父亲的影响,对武安平调落子情有独钟。十四岁考入武安戏剧学校,主攻青衣、花旦。在杜银芳和李爱华老师的精心培养下,她勤奋刻苦、努力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她嗓音嘹亮、音色圆润、演唱委婉细腻,扮相俊美。毕业后,安排到武安县青年剧团,在平调落子老艺人黄太的(艺名“水仙花”)言传身教下,成功地演出了武安平调《桃花庵》《铡赵王》武安落子《借髢髢》等剧目。1988年,到武安市平调落子剧团工作。在杜银方和李爱华老师的指导下,成功地主演了武安平调《三上轿》崔秀英一角,受到了老师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她的演唱艺术日臻成熟,先后主演了《斩杨景》《盘坡》《吴汉杀妻》《姐妹皇后》《借髢髢》《老少换》《送闺女》等三十多部平调落子剧。由她主演的平调《丢官记》荣获河北省第三届戏剧节一等奖,受到了我国著名戏剧编导艺术家杨兰春的高度评价。2001年,落子小戏《送闺女》在全国第十一届“群星奖”比赛中,荣获金奖。

2003年,调入武安市文化馆工作。使她博采众长,将其它剧种的表演技巧和演唱风格,融汇到平调落子中,在唱腔和表演上,创出了自己的风格。2006年5月,正式拜平调落子表演艺术家李魁元为师,成为李魁元的入室弟子;从此,更加潜心学习平调落子,学习李派艺术。当年,在李魁元老师和邯郸电视台导演赵郸的指导下,成功地录制了《周苏霞平调唱腔专辑》,并向社会上发放。2007年,落子小戏《二嘎蛋还乡》,荣获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大奖。2012年,武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首次搞平调落子音配像,她成功地为老艺人韩小芝演出的落子《吕蒙正赶斋》刘瑞莲配像;为李魁元演出的平调《盘坡》王宝钏配像。2013年,在大型平调落子剧《武安人》中成功地塑造了女一号“王玲芬”。2016年,被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确定为“燕赵文化之星”。

多年来,周苏霞深入校园、社区、企业对平调落子爱好者进行指导;在武安电视台主办的《跟我学》栏目中,传授平调落子演唱技艺;在文化馆平调落子传习所常年免费培训戏曲爱好者;培养戏曲学员200余人;部分学员已成为武安各个文艺团体的骨干力量。为传承和弘扬武安平调落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祝贺!武安3人上榜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武安落子《借髢髢》

祝贺!武安3人上榜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武安平调《盘坡》

祝贺!武安3人上榜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武安平调落子《武安人》

祝贺!武安3人上榜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庞民奇,1974年9月出生,河北省武安市东通乐村人。

东通乐赛戏是将祭祀、赛戏和多种民间艺术形式集于一体的大型表演,古老的赛文化,内容丰富、形式独特、气势恢宏,引起国内外赛文化专家学者的关注。

庞民奇的父母是赛戏主要传承人,自幼受家庭艺术熏陶,与赛戏结下不解之缘。1984年,刚满十岁的庞民奇随母亲参加本村的“大赛剧团”。

在父母的精心培养下,庞民奇练功刻苦,学戏认真,博采众长,很快掌握了赛戏的表演技巧。在舞台上成功地塑造了《八仙庆寿》中的老寿星,《吊黑虎》中的赵公明,《大国称》中的诺诺,《激张飞》中的张飞,《刺曹操》中的马超,《八义》中的屠岸贾等。每个人物都表演的淋漓尽致,极富个性,深受观众们的喜爱,具有广泛的影响。

多年来,庞民奇从未停止过对赛戏的研究,他积极搜集整理该村原来保留下来的赛戏都本和面具,在原有的基础上添置赛戏服装和道具。每年不定期的经常组织赛戏爱好者排练演出,传授赛戏表演知识和基础功夫,其中本人亲自传授的弟子庞常礼、庞善良等都可以在台上熟练的演出并成为了优秀的赛戏演员。

近年来,东通乐赛戏吸引了不少中外戏剧研究学者前来观摩、考察,其中有中国戏曲研究所、中央戏剧学院以及日本、韩国的学者,东通乐赛戏还曾在国家级、省级电视台播映展示,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与日俱增。

祝贺!武安3人上榜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赛戏《吊黑虎》

祝贺!武安3人上榜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赛戏《大国称》

祝贺!武安3人上榜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赛戏《激张飞》

祝贺!武安3人上榜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薛彩富,1967年7月出生,武安市西万年村人,1984年毕业于伯延高中, 1988年参加工作至今,独立行医开诊所,主攻拔火罐、针灸。

薛彩富出身于中医世家。曾祖父薛治国,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民国初年到张家口宣化南关街开设“义顺堂”诊所,主攻拔火罐和针灸,探索出一套独特的“薛氏火罐疗法”,成为宣化名医。祖父薛尧和二祖父薛舜,随父学医,子承父业。薛尧将其技术传与自己的儿子薛仓的,薛仓的在20世纪60年代为乡村医生,一生行医,医术高明。薛彩富自幼受到祖父、父亲的影响,对中医中药、拔火罐、针灸针刺情有独钟,父亲薛仓的把多年来积累的临床经验和技艺毫无保留的传给了她。

薛彩富如今在武安市东关街开诊所,以自己精湛的技艺“悬壶济世,治病救人”。她把祖传秘方与当今国内先进的拔火罐技艺相结合,通过采用坐罐法、推罐法、刺血(刺络)拔罐法、药罐法等多种拔罐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火罐疗法,很好的传承了祖辈的“薛氏火罐疗法”。

“薛氏火罐疗法”经过五代人,100余年的继承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技艺。利用“子午流注”的规律拔火罐。人的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在日、月、年等时间周期节奏中,必然发生适应性变化。根据一日十二时辰之中人体气血盛衰开合的时间节奏、时相特性等,因时、因病、因人,有效集成和优化中药处方、针灸、针刺、拔火罐等中医手段,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对丰富我国中医中药事业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在人民群众卫生保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

祝贺!武安3人上榜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制拔火罐时用的中药贴

祝贺!武安3人上榜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薛彩富向女儿传授拔火罐技艺

祝贺!武安3人上榜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各种各样的火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