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位三国人物的尊称绰号和自称,刘协愤怒,孙坚恼火,张飞很尴尬

“包头吕布”,“石家庄赵子龙”,“驻马店袁绍”,这些称呼很搞笑。至于吕布是不是包头人,赵子龙时期常山是不是石家庄,驻马店是什么时候命名的,已经没有多少人在意了,因为本来就是恶搞,没有必要较真儿。

周末即将到来,半壶老酒闲着没事,也来跟读者诸君聊一聊三国人物的自称尊称和绰号,比如三国正史和《三国演义》里经常三个三国称呼,就比较搞笑:汉献帝刘协听了会十分愤怒,孙坚听了会十分恼火,而张飞听了,则会十分尴尬。

三位三国人物的尊称绰号和自称,刘协愤怒,孙坚恼火,张飞很尴尬

熟知传统礼仪的都知道,古代的自称尊称,是有很多规矩的,比如周瑜决不能管孙策叫孙策,孙策出于礼貌,也应该管周瑜叫公瑾,有身份地位的古人的名字是只有上级、父母才可以叫的,平辈平级称字,下属晚辈称号称公。当然,像刘邦朱元璋那样的人,一开始没字没号,叫刘三和朱重八都行,反正当时也没人尊敬他们。

咱们今天要说的三国三位人物,那可都是三国时期响当当的人物,首先就是那个以仁厚著称的大汉皇叔刘备刘玄德。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汉献帝刘协还真查到了刘备的家谱:“1胜生陆城亭侯刘贞。2贞生沛侯刘昂。3昂生漳侯刘禄。4禄生沂水侯刘恋。5恋生钦阳侯刘英。6英生安国侯刘建。7建生广陵侯刘哀。8哀生胶水侯刘宪。9宪生祖邑侯刘舒。10舒生祁阳侯刘谊。11谊生原泽侯刘必。12必生颍川侯刘达。13达生丰灵侯刘不疑。14不疑生济川侯刘惠。15惠生东郡范令刘雄。16雄生刘弘。17弘不仕。18刘备乃刘弘之子也。”

三位三国人物的尊称绰号和自称,刘协愤怒,孙坚恼火,张飞很尴尬

之所以编上号,那就是说从刘胜开始,到刘备这儿,正好是十八代玄孙,如果骂刘备十八辈祖宗,刘胜在金缕玉衣里耳朵也得发烧。

刘协谱系的不用现翻金册玉牒,跟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平辈的是刘彻刘发,1刘发、2刘买、3刘外、4刘回、5刘钦、6光武帝刘秀、7明帝刘庄、8汉章帝刘炟、9河间王刘开、10解渎亭侯刘淑、11刘苌、12汉灵帝刘宏、13汉献帝刘协。

这就是说,刘协比刘备大五辈,汉献帝听到刘备自称“刘皇叔”会作何感想?那还不气得拍案而起:“有钱的孙子大三辈,我的六世孙也敢给我当叔叔,莫非是能打的孙子大七辈?”

三位三国人物的尊称绰号和自称,刘协愤怒,孙坚恼火,张飞很尴尬

当然,这也就是演义小说里说说而已,真正放在历史当中,是没有人会真正叫刘备为“皇叔”的,孙权的妹妹也不会为了当“皇婶”而心甘情愿地嫁给刘大叔的。刘备是年近五旬的大叔不假,但绝对不是当朝皇帝的。

所以当年刘备还有生儿育女的能力(后来又生了两个儿子),但是跟江东送来的孙权之妹,却没有任何结果,很可能就是因为连花儿都没开过:“孙权以妹妻先主,妹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侍婢百余人,皆亲执刀侍立,先主每入,衷心常凛凛。”

刘备这个皇叔身份,即使是放在《三国演义》里,也站不住脚,但是孙权这个“碧眼儿”绰号,却不好丢掉,因为三国正史关于张辽的记载,也写了孙权是一个“紫髯伯”,张辽当时不认识孙权,只看见一个紫胡子的家伙在他面前溜掉了。

《献帝春秋》记载:“张辽问吴降人:‘向有紫髯将军,长上短下,便马善射,是谁?’降人答曰:‘是孙会稽。’辽及乐进相遇,言不早知之,急追自得,举军叹恨。”

三位三国人物的尊称绰号和自称,刘协愤怒,孙坚恼火,张飞很尴尬

不但张辽全军叹恨,就是江东猛虎孙坚,要是知道自己这个儿子后来长成了碧眼紫髯,也会羞得无地自容。读者诸君请看《三国演义》对孙权外貌的描写:“生来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形貌奇伟异于常人。”

公元192年孙坚亡故的时候,182年出生的孙权还没有长出紫胡子,吴夫人可以说这孩子是把眼睛饿绿了。如果孙坚看到自己亲生的儿子长成碧眼紫髯的番邦大汉,还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三位三国人物的尊称绰号和自称,刘协愤怒,孙坚恼火,张飞很尴尬

咱们前面说了对刘备尊称“皇叔”给孙权取绰号为“碧眼儿”,接下来咱们该说说张飞在长坂坡前那一声大吼了:“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

在当时,张飞绝不会自称“燕人”的,理由很简单:燕在做地名的时候,读作一声而不是四声,燕子读一声,人们还不得以为前方横矛立马的不是张飞而是张让?

所以《三国演义》张飞那一声大喝,一定会让很多人感到很尴尬:“张三爷有胡子呀,生的女儿也挺漂亮,怎么变成燕人了?”

三位三国人物的尊称绰号和自称,刘协愤怒,孙坚恼火,张飞很尴尬

那么张飞要想不尴尬会怎么自称呢?正史《三国志》给出了答案: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读者诸君看到了吧?正史中张飞才不会自称燕人,就像刘协不会承认刘备是皇叔一样,恐怕孙坚也不会承认自己有个紫胡子儿子。如果孙坚相貌正常,而孙权碧眼紫髯,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