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北海道登陆计划流产,斯大林恼羞成怒,64万日本战俘成了出气筒?

二战即将胜利的1945年2月,美苏英三国首脑在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举行了一场会议。应该说,这次会议是三巨头对战后重大国际事务的共同“安排”,所形成的雅尔塔体系对世界格局的影响至今犹存。

雅尔塔赢家

经过一番斗智斗勇,在2月11日的会谈中,斯大林终于吐口了:苏联将在对德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加入对日作战。但是,“为了给苏联人民一个出兵的理由”,斯大林开出一串条件:外蒙需保持“现状”,中长铁路“共营”,“租借”旅顺港,“收回”南萨哈林岛和千岛群岛等等。

北海道登陆计划流产,斯大林恼羞成怒,64万日本战俘成了出气筒?

对苏联的狮子大开口,一直标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殖民侵略的美国居然全盘答应了。不得不说,英明一世的罗斯福实在是晚节不保,就在自己即将走进历史的最后时刻犯了糊涂。后来得知雅尔塔密谋时,蒋介石也在日记中大骂罗斯福“昏庸老朽竟至于此”。

现在看来,美国人在当时境况下所做的“妥协”也无可厚非。毕竟,国与国之间哪有那么多仁义友情,决定因素最终还是本国利益。经历了三年多先欧后亚的两线作战,美国人已付出了很大代价,尤其是残酷的太平洋战争,日本人让美国大兵们时不时“到鬼门关走一遭”。

当时,虽然打败德国大局已定,但要降服日本这个太平洋小霸王最终需要付出多大代价,美国人心里没底,何况原子弹也还没研制成功。格外“惜命”的美国人当然希望苏联加入对日作战,而世人皆知,没有丰厚的回报,斯大林是断然不会为帝国主义火中取栗的。

对这些出兵条件,斯大林自然有一套说辞,那就是苏联收回在日俄战争中失去的权益,包括在中国东北的各项“权益”。就这样,东道主苏联在雅尔塔会议上获益最大,斯大林在三巨头的博弈中果然技高一筹。

北海道登陆计划流产,斯大林恼羞成怒,64万日本战俘成了出气筒?

会议一结束,苏军最高统帅部即下令开始制定对日作战的计划。计划中,苏军将在中国东北实施“满洲攻势行动”消灭驻扎于此的日本关东军,随后在南萨哈林岛发起“南萨哈林攻势行动”,在千岛群岛发起登陆作战。

计划出笼

对于是否登陆日本本土的北海道,苏军最高统帅部意见并不一致。主张登陆的将领认为,占领北海道可保证对宗谷海峡和千岛群岛的控制权,当时的赫鲁晓夫也支持这个意见。而外长莫洛托夫和时任苏联武装部队副司令的朱可夫元帅则持反对意见,认为这会招来美军的反制行动。

外交经验丰富的莫洛托夫指出,夺取北海道将让盟国有指责苏联严重违反“雅尔塔密约”的口实,朱可夫则将登陆北海道称为“极冒险的事”。最后,斯大林只询问了进攻北海道至少需要4个师,也没有拍板,登陆北海道计划悬而未决。

1945年4月5日,苏联单方面宣布不准备续签1941年4月13日签署的《日苏中立条约》。这份为期5年的条约中规定:如不续签,须在条约到期一年前告知对方。从这一点看,苏联人还是很遵守条约的。于此同时,斯大林尽量让日本人相信:苏联不会在条约到期的这一年内进攻日本。

北海道登陆计划流产,斯大林恼羞成怒,64万日本战俘成了出气筒?

5月8日德国投降后,日本的处境自然更加艰难,为了争取最大限度的“有条件投降”,日本派代表前往莫斯科,邀请苏联出面与美英调解停战。对作调停的“中间人”,斯大林满口应允。就这样,苏联一边与日本人周旋,一边紧锣密鼓向远东运兵。

对日开战前,远东司令部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接到斯大林指示,责成其“不仅要收复与满洲相邻的南萨哈林岛和千岛群岛,还要占领北海道的北半部”。

8月9日零时一过,苏联157万大军兵分三路扑向中国东北,八月风暴来袭了。刚挨过原子弹的日本人又懵了,说好的日苏中立怎么变成日苏战争了?曾号称皇军之花的几十万日本关东军此时已是不堪一击,“满洲攻势行动”进行的异常顺利。

付诸实施

仅仅两天后的11日,在北纬50度库页岛上的日苏国境线,苏联远东第2方面军发起声势浩大的“南萨哈林攻势行动”。遵照斯大林的指示,华西列夫斯基下令苏军必须在半个月内拿下南萨哈林岛和千岛群岛,为接下来登陆北海道做好准备。

北海道登陆计划流产,斯大林恼羞成怒,64万日本战俘成了出气筒?

8月13日,杜鲁门任命麦克阿瑟为同盟国最高司令官,授予其处置有关日本事务之全权。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次日,斯大林向杜鲁门提出两点要求:

一、整个千岛群岛的日军应向苏军投降,苏联依据雅尔塔条约将其占领;

二、北海道留萌—钏路以北区域应由苏联单独占领。

对第二点要求,斯大林特别强调:“日本在1919年曾出兵占领苏联的远东地区,如果苏联军队在日本本土没有占领区,我们将无法给人民一个交代。”

看到斯大林故伎重演,杜鲁门才不吃这一套。8月18日,杜鲁门给斯大林回电:同意他和罗斯福在雅尔塔会议上达成的“密约”,至于苏联对北海道的要求,美国断然拒绝。不仅如此,杜鲁门还额外要求在千岛群岛上增设一处美军海空基地。

老谋深算的杜鲁门把球踢给了部下:盟军对日本的占领由麦克阿瑟全权负责,包括苏联在内的其他同盟国可在其指挥下象征性地占领日本。斯大林没办法,只得派苏联驻日代表前往菲律宾拜访麦克阿瑟。遵照斯大林定下的基调,苏联人表示:无论美国同意与否,苏军都将进驻留萌—钏路以北的北海道地区,并在东京设立苏联占领区。

麦帅可不是吓大的,一字一句对苏联代表道:苏军胆敢登陆日本本土,我就将他们一一消灭,包括阁下您在内!”苏联解体后,存于莫斯科档案馆的一份文件显示,虽然遭到美国强烈反对,斯大林仍向前线苏军指挥官下达了登陆北海道的命令。

北海道登陆计划流产,斯大林恼羞成怒,64万日本战俘成了出气筒?

登陆北海道计划由苏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尤马舍夫制定,8月19日,华西列夫斯基命令远东第1方面军第87步兵军为主力,其所属的两个步兵师用于攻占北海道北部,空军提供1个歼击航空兵师和1个轰炸机师予以支援,太平洋舰队所属第1潜艇舰队也接到于24日凌晨登陆北海道留萌港的命令,两艘潜艇将载着一百多名登陆士兵、数门反坦克炮和可维持10天的粮食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发,对留萌港进行试探性登陆,以牵制日军后方卫戍部队。

被迫放弃

华西列夫斯基特别强调,北海道登陆作战必须由他亲自下令才能开始。其实日本人对苏军登陆北海道的意图也很清楚,24日,日本大本营向身在马尼拉的麦克阿瑟发出紧急信息:“苏联将派遣空降部队登陆北海道”。

美国人立即付诸行动,美军第11航空队的两架B-24轰炸机当天即出现在南千岛群岛和北海道上空,侦查地形的同时向苏联表明“捍卫日本本土”的决心。而收到杜鲁门回电后,斯大林也一直在权衡登陆北海道的利弊,历时近一周,斯大林最终决定放弃登陆北海道计划。

北海道登陆计划流产,斯大林恼羞成怒,64万日本战俘成了出气筒?

对领土近乎痴迷的苏联为何放弃筹划已久的登陆北海道计划?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诸如来自美国的压力、日本已宣布投降、苏军在南萨哈林岛和千岛群岛作战遭遇困难,相对不强的苏联空军难以保障对北海道登陆部队的支援等等。

其中,美国的强硬态度应该是一个重要因素,毕竟美国当时垄断着原子弹这个大杀器。为弥补濒临破裂的美苏关系,斯大林不得不为此作出妥协。况且,欧洲的德国已经成了两大阵营对峙的中心,经历战争创伤的苏联实在没有精力在远东与美国对峙了。

从不吃亏的苏联这次亏了,斯大林对没能占领北海道也一直耿耿于怀。战后,苏联不惜违反波茨坦公告中不奴役日本战俘和民众的声明,将约64万日军战俘送去西伯利亚强制劳动。在当年10月会见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曼时,斯大林还抱怨道:苏联不愿仅在日本扮演“家具”一样的象征性角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