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一个13岁少女的文学呐喊

作者:赵亦的小世界
“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是房思琪式的强暴。”林奕含在生前一段采访说道。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一个13岁少女的文学呐喊

在这以前人们都认为,集中营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集中营一旦消灭了,就不复存在,而房思琪式的强暴却时时刻刻在这个世界上发生。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一个13岁少女的文学呐喊

我是一口气看完这本书的。林奕含的文字是细腻的,残忍的,痛楚的,也是纯净的,不幽怨。都说林奕含是天才作家,我也宁愿是这样的。可,也许正是透彻心扉的亲身经历才能让每个字都是刻骨铭心的痛。

对于文学少女的形象,书中思琪、怡婷、伊纹可以算是我心中的理想型。她们家境优渥,单纯善良,思想开放,努力奋进,就像天使一样。

可是,文学又是残忍的。它可以诡辩,是精神食粮,也可以是迷药。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一个13岁少女的文学呐喊

三个女性,只有怡婷因为不漂亮,才得以侥幸逃脱人性的残暴。这让我想起在朋友间经常被拿来调侃的玩笑:放心,我长相很安全。好像,长得丑,女性才会有安全感。

(一)柔弱不再应该是女性的标签

十三岁的少女,颜值和才华不输奶茶妹妹,被一个五十岁的文学老师诱奸,还不断说服自己,这是老师的“爱”,还强逼自己去“爱”上老师,这是家庭性教育的缺席,也是一个文学老师对教师素养、对浩浩汤汤五千年文学文明的最大侮辱。

李国华(书中的文学老师),一个长在广告牌上的名师,挑肥拣瘦地诱奸少女,不但能逍遥法外,还总是能“不知羞耻”的遣词造句,“理所当然”、“得意洋洋”地炫耀自己的博爱,他就是房思琪文学的迷药。“为人师表”式的权势熏天,让很多女儿奴的父母们虎躯一震。

台湾作家蔡宜文曾经这样评价过这本书:“强暴是社会性的谋杀,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是‘社会性’的,是整个社会一起完成的。”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一个13岁少女的文学呐喊

是的,在当今的社会,女孩子们仍被从小教育,要柔弱、要示弱,不然就会被诟病像男孩子一样,会嫁不出去。

女子本弱,却还要被一再灌输柔弱是女性的魅力,而又被要求能抵挡一个社会对弱者的蹂躏。 如果说是李国华的无耻成就了他的肆无忌惮,不如说是这个社会的教育缺失助长了李国华的无耻。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一个13岁少女的文学呐喊

当然房思琪式的悲剧,也能说明整个社会对性教育的缺失。最近比较火的《小敏家》中,陈卓和刘小敏算是社会阶层中精英角色,可在告知儿女性教育时,也能支支吾吾说出“注意安全”,就算是最大尺度的性教育了。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一个13岁少女的文学呐喊

(二)女性不能再是隐忍的角色

家暴,成为这两年的热词。而对于家暴,社会是漠视的。伊纹的家暴,邻居张太太明知道一维的家暴历史,还把她往坑里推。在婚姻里、在文学作品中,女性总是牺牲的角色。久而久之,女性也习以为常。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一个13岁少女的文学呐喊

伊纹夏天还穿着高领衣衫,可是大家看破不说破,没有人去拯救她。我们总以为家暴是一个家庭的私事,而不是社会的毒瘤。痛不在自己身上,就不算痛。

伊纹是善良的,也是柔弱的,更是隐忍的。女性的隐忍,一度被解读为女性在婚姻生活中的优秀品质。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一个13岁少女的文学呐喊

可是,一味地隐忍,隐忍的另外一面就是牺牲。伊纹的孩子因家暴而流产,思琪因老师诱奸抑郁,疯了。而施暴者还在高级住宅里若无其事地喝着下午茶。

林奕含说:如果读这本书,你读到了痛,那就是真实的痛。如果你读到了美,那也是真实的。

美,是美好的,而不是危险的。文学是美好的,而不是诡辩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