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八路军缴获山炮无用处,埋到深山中,一年后挖出来还屡建奇功

1941年7月的一天,一群八路军游击队正在围攻一座日军的碉堡楼,楼内的日军和伪军依靠着碉楼的易守难攻,不断的予以我军猛烈的反击,在双方连续不断的对攻和拉扯中,我军久攻不下,颓势渐显,伤亡也逐渐增加,躲在坚固碉楼内的日军火力开始占据上风。

此时,在紧张危急的战况下,有两匹骡子一头驴穿过后方来到游击队的阵地前,在它们身后拉着的,正是我军的秘密武器。

八路军缴获山炮无用处,埋到深山中,一年后挖出来还屡建奇功

一、初显神威的大炮

这需要两匹骡子一头驴才能运得动的秘密武器,乃是一门大山炮,可惜的是,它仅仅只有六发炮弹。

大伙儿都对这铁板大件儿的山炮感到十分的好奇,它厚厚的装甲散发着炮火的威慑感,但那笨重的质感也不禁让人怀疑它真实的可靠性,不少人都说这是华而不实的铁疙瘩。

游击队里没有会操作山炮的炮手,无奈之下,旅长易良品紧急命令一名迫击炮手进行操作射击。

八路军缴获山炮无用处,埋到深山中,一年后挖出来还屡建奇功

但毕竟大家伙儿也是第一次用这东西,在一番调整之后,第一发炮弹还是打歪了。

但打歪的炮弹从碉堡的斜上方径直扎入后方的土堆中,一时间山摇地动、泥土四溅,边随着尘沙与弥烟散去之后,地面上出现了一个大坑。

众人亲眼目睹了山炮超凡的威力,都惊得目瞪口呆。

易良品顿时充满了信心,亲自指挥山炮前移,以便更好地给予日军沉重打击。

受到第一炮巨大动静的影响,碉堡里的不少日军纷纷探出头来观察战况,等他们看清那挺着巨大炮管的大炮的时候,八路军的第二发炮弹已经伴随着巨大的出膛声精准击向了碉楼。

顷刻间,那本坚固无比、高高伫立的碉楼如同被铁锤重击的瓦罐一样七零八落、分崩离析,碉楼里的日军如同受了雷击的猢狲般遍地哀嚎、四散而逃。

易良品再趁机命令将士们进攻,碉楼里的敌人基本是死一半、逃一半,就这样,依靠着这出其不意的大山炮,八路军一举拔除了这座阻碍游击队在敌后方穿行的碉楼。

八路军缴获山炮无用处,埋到深山中,一年后挖出来还屡建奇功

二、战利品成烫手山芋

众所周知,在敌后方活动的八路军游击队以灵活机动、反应迅速著称,照理说不应该配备运送起来如此麻烦的山炮。

而且中国当时的军工水平,生产这种大山炮几乎不可能,就算可以,也应该会用于和日军直接对抗的正面战场上。

那么,八路军游击队是怎么得到这门大山炮的呢?

原来,这座大山炮并非八路军的配备武器,而是八路军的战利品。

八路军缴获山炮无用处,埋到深山中,一年后挖出来还屡建奇功

一年前,八路军129师新七旅旅长易良品展开敌后活动,袭击了河北省故城县西高村附近的敌军碉楼,日军眼看打不过,便请求了其他地区的日军以予支援,来援的日军为了彻底消灭偷袭的游击力量,不仅带了充足的枪支弹药,还拉上了这一门大山炮。

而易良品率先埋伏在了西高村,待日援军来到时,出其不意的伏击了日军,一阵激战过后,日援军溃散,而这门大山炮连同几枚炮弹也被日军遗弃在了战场上,成为了我军的战利品。

但这大山炮是八路军以前从没见过,更别提懂操作了。

八路军缴获山炮无用处,埋到深山中,一年后挖出来还屡建奇功

游击游击,游击队讲的就是要“游”又要“击”,这笨重的大山炮十分拖累游击队的行军行动速度,毁掉吧,太可惜,毕竟是个大家伙,虽然自己不会用,但总不能把它拆了锤成锄头刨地吧!更何况是在军用物资十分稀缺的敌后战场。

留着吧,太鸡肋,用又不会用,运又运不走,留在原地还怕日军回头来拉回去,搞不好还让自己人吃大亏。

就这样,原本应该是香饽饽的战利品大山炮成为了烫手山芋。

易良品经过一番思索之后,将这件事报告给了八路军后方的军工厂,军工厂立马派遣了一名相关技术人员前来了解情况。

八路军缴获山炮无用处,埋到深山中,一年后挖出来还屡建奇功

可一来到现场,这技术人员也犯了难,工厂里的生产线确实是生产不出与这大山炮相似的装备,因此拉回厂去是根本没必要,更何况这山高水长,路还难走的,原本日军用来拉山炮的马匹也在混战中被打死了。

技术员和易良品一合计,干脆把这山炮拆了藏起来。

于是众人将这大炮拆卸开来,技术员在大炮各处涂抹了油料做防腐处理,然后向村民借了几匹牲畜将大炮运到附近的深山里,盖上布,就把这么一门大山炮连同炮弹给埋在那里了。

后来,游击队员们就几乎忘了这件事儿,直到一年后,他们接到了拔除日军碉堡楼的军事行动命令。

八路军缴获山炮无用处,埋到深山中,一年后挖出来还屡建奇功

三、敌寇围守占碉头,神兵再现强拔楼

河北省清河县到南宫市之间有一条50多里的公路连接,这条要道附近是抗日游击的重要活动地区,日军通过这条公路不断向前线各处输送武器装备和兵员,在抗日游击队的不断骚扰袭击下,多次给予日军沉重的打击。

百团大战期间,八路军依靠袭击、破坏、抢攻交通要道与日军据点;利用灵活的战术体系和机动的行军策略给足了日本教训,重挫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日军方面不得不更加重视起这股敌后的游击力量。

八路军缴获山炮无用处,埋到深山中,一年后挖出来还屡建奇功

在这种背景下,日军开始在重要交通线路上增加布防,企图让各个据点之间相连成线,不断的分隔后方游击战场,阻碍游击队之间的行动和沟通联系,从而困死敌后游击力量。

若不打破日军的封锁链,八路军分散的抗敌势力只能是瓮中之鳖、任人宰割。

特别是在寒冬腊月里,得不到补给的游击队哪怕没有遇到日军的围剿,也会被冻死、饿死。

于是,便有了八路军炸堡清敌的行动,清河县到南宫市之间有十几座碉堡楼,负责清除这一块儿的,正是易良品和他领导的新七旅。

八路军缴获山炮无用处,埋到深山中,一年后挖出来还屡建奇功

易良品要攻打的第一个碉堡楼,位于南宫市马古庄附近。

黄昏时分,易良品带着部队摸到碉堡楼附近,在观察了敌人一段时间之后,趁着刚刚降临的夜色,八路军率先开火,日军也依据碉楼的坚固对八路军进行猛烈的反击。

日军倚仗高处,居高临下,在白天视野和火力覆盖都更全面,因此夜晚才是八路军进攻的最好时机。

但由于武器不精,进攻了一个晚上仍然没有把碉楼给打下来,反而日军猛烈的反击火力致使八路军有了好几十名战士的伤亡。

八路军缴获山炮无用处,埋到深山中,一年后挖出来还屡建奇功

无奈,易良品只能先将这座碉楼围起来再做计策。

想不到在第一座碉楼就遇到了如此大的困难,想到后面还有十几座易良品顿时倍感压力。

易良品一筹莫展之际顿时想到了一年前埋在山里的大炮,用它试一下会不会有奇效呢?

易良品立刻吩咐三名八路军战士,找村民借了两匹骡子一头驴去把那大炮拉来。

战争年代,日军对我国不尽虐夺搜刮,很多物资都被征用去,包括能拉重物的马匹,因此农户家里只有些骡子、驴、老牛之类的。

埋大炮的位置并不在南宫市附近,而是在一百里开外的故城。

八路军缴获山炮无用处,埋到深山中,一年后挖出来还屡建奇功

三名八路军士兵骑着骡子和驴一路来到故城挖出了大山炮,把大炮运到了南宫市附近的一个军工厂里组装,最后才把完整的大炮拉到了马古庄的八路军阵前,一路上可把三名战士和三头牲畜累的够呛。

但结果总归是好的,大炮顺利来到了战场上,随后,便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所谓一炮定乾坤,大显神威的山炮吓得日军惊慌失措、屁滚尿流,这门一年前被埋入深山的山炮,在这之后更是屡建奇功。

在成功拔除日军第一座碉堡之后,易良品继续向其他碉堡楼进发,不少日军听到八路军有大山炮的消息后心里都不禁咯噔一下,特别是看到八路军直接带着大炮来进攻的都直接溃散而逃。

八路军缴获山炮无用处,埋到深山中,一年后挖出来还屡建奇功

因此,易良品很轻松的就拔除了剩下的碉堡楼,只有两个碉堡楼内的日军仗着自己人多仍在负隅顽抗,但易良品和山炮都没有给他们机会,在震天憾地的山炮面前,他们也很轻易的被拿下。

最终,从清河县到南宫市之间的敌军碉楼都被拔除,在巨大威力的山炮加持下易良品一队火速完成了任务,连山炮的炮弹都还没有用完,甚至有些伪军感受到了山炮的威力和日军的狼狈,主动洗心革面前来投诚。

谁能想到,这门把日军炸得屁滚尿流的山炮还是日本人自己造的呢!或许,这就叫自食其果。

八路军缴获山炮无用处,埋到深山中,一年后挖出来还屡建奇功

四、英雄挽歌

遗憾的是,易良品并没有见到抗战胜利的那一天。

1943年,易良品在枣强县杨庄组织突围,不幸被日军的子弹击穿腹部,虽然易良品冲出了包围圈,被掩护到西高村,但简陋的医疗环境和缺药又缺器械的状况还是难以对伤情起到绝对的控制,七天之后,易良品壮烈牺牲。

青山埋忠骨,碧血染长缨。

在经过漫长艰苦的战争后,中华人民连同正义一齐将侵略者踩在了脚下,但这份胜利来得太过沉重,我们应该时刻铭记,我们快乐的生活着,是因为那些不曾有快乐生活的人。

长天忍看昔人去,花野尽是泥骨堆!

八路军缴获山炮无用处,埋到深山中,一年后挖出来还屡建奇功

参考文献

〔1〕《过早陨落的将星》;《共产党员》2015年21期;赵胜军

〔2〕《忆冀南“破路战”》;《湘潮》2005年06期;郭森

〔3〕《勇夺日军野炮的东高才伏击战》;《党史博采》2019年11期;王铁志、李永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