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通过学习,成为更好的父母

为人父母是「陪孩子一起成长」。父爱和母爱是本能,但并不是每一个人天生就会当爸妈,大家都是在跌跌撞撞中打拼成长。作为父母,我们不仅要学习如何养娃,还需要学习如何教娃。

通过学习,成为更好的父母

1、孩子为什么爱撒谎?

真正的谎言产生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压力。

2、外向的孩子通常会把自己的想法脱口而出。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爱说话,或者你可能觉得孩子是信口开河。那你不应打断他,否则他就找不到思路了。

有心的父母这时要学会倾听孩子,或者说:「我明白了」。来鼓励孩子说完自己的想法。

3、尝试蹲下来与孩子交流。

如果您放弃权力,放弃您的优越感,那么您得到孩子的信任与尊敬的机会就更大。

德国心理学家吉尔特勒这样告诫父母们。与年幼的孩子讲话时,最好蹲下来,让你与孩子处于同一高度,使他感到自己的存在与平等,这对孩子的成长,以及和孩子能更好的沟通有好处。

4、儿童胖嘟嘟就是有福吗?

儿童时期的肥胖,不仅仅会影响体形,更重要的是容易形成肥胖病。到了成年更容易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

从心理学角度对肥胖儿与正常儿进行对照研究发现,肥胖儿的自我意识受损,自我评价低,不合群,有更多的焦虑,幸福与满足感差。这种自我意识受损程度随肥胖程度增加而加重。

5、孩子为什么会情绪焦虑?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紧张焦虑的成因非常复杂,基因遗传以及后天环境都会造成孩子情绪焦虑。

具体有:1、先天气质起一定作用。2、父母要求过高。3、超前教育带来的压力。4、过度保护与溺爱。5、父母关系不和谐。

6、宝宝爱粘人,是好是坏?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依恋行为同睡觉吃饭一样,是儿童生存的基本需要。

宝宝不愿独自玩耍、喜欢黏着大人,这些都是对熟悉的亲人逐渐产生依恋情绪的表现,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宝宝在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黏人行为需要家长以不同方式来关注与应对。

7、孩子爱顶嘴就没出息吗?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顺从的孩子虽然成长过程会比较顺利,但容易流于平庸,而那些常跟父母顶嘴的孩子往往也是走向卓越与成功需要具备的品质。

8、孩子反抗就是不好吗?

心理学家在2至5岁儿童中挑选100名反抗性较强及100名几乎看不出反抗性的儿童,追踪观察到青年期。

结果反抗性较强的孩子有84人意志较坚强,更有决断力,有主见。后者仅有少数人意志较坚强,其余的人遇事不能作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大多人成为无判断力而依赖他人生存的青年。

因此,对孩子的反抗行为别过于武断或急躁。

通过学习,成为更好的父母

9、怎么奖惩孩子比较合适?

心理学实验证明,表扬鼓励与信任,往往能激发一个人的自尊心与上进心。

但奖励学生的原则应是精神奖励重于物质奖励,当然没有惩罚就没有教育,必要的惩罚是控制学生行为的有效信号。

惩罚时用语要得体适度、就事论事,使孩子明白为什么受罚与怎样改过,同时还应注意奖惩的频率。

儿童行为心理学研究发现,在1到3岁时经常遭受过体罚的孩子,易变得虚伪、冷酷多事、擅长说谎、有暴力倾向。

10、儿童逆反心理产生的五个原因。

逆反心理不是一种异常现象,而是由于父辈与子辈之间价值观的不一致而产生的正常的心理过程。

产生原因一般包括父母:1、不切实际地期望;2、对孩子过于严厉;3、压抑孩子的好奇心;4、重复唠叨喋喋不休;5、孩子有特定难忘的经历。

11、孩子和长辈争辩就是不礼貌吗?

德国儿童心理学家专家认为,能够同父母进行真正争辩的儿童,在以后会比较自信、有创造力与合群。

所以,父母为孩子的争辩创造了一种宽松、平等的氛围。在争辩的过程中,父母应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不要简单地把孩子的争辩看作是对长辈的不敬。

12、孩子的小青春期。

不闹时是天使,闹起来比魔鬼还可怕。

心理学专家提醒广大爸爸妈妈们,两三岁的幼儿其实有个微小青春期,情绪上表现为烦躁易怒,不讲道理,也不怕打骂,通过折磨自己来要挟父母,这是所有被溺爱儿童的惯用招数。

13、有心理障碍的孩子越来越多。

而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压力过大是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给孩子减负已经成了当务之急。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家长们请别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14、提高儿童阅读能力应具备四个方面的条件。

1、需要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

2、家长应施以积极的影响;

3、认识发展阶段的进步;

4、儿童阅读兴趣的培养。

15、迟延满足实验。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经典的实验,称为「迟延满足」实验。

实验者发给4岁被试儿童每人一颗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

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语或唱歌来转移注意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更丰厚的报酬。

研究人员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那些以坚韧的毅力获得两颗软糖的孩子,长到上中学时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自信心和独立自主精神;而那些经不住软糖诱惑的孩子则往往屈服于压力而逃避挑战。

在后来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也证明那些有耐心等待吃两块糖果的孩子,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

实验证明:自我控制能力是个体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

16、积极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力。

心理承受力弱的孩子表现:1、退缩;2、耐性差;3、懦弱;4、焦虑;5、自卑;6、面对困难缺乏坚持;7、面对不熟悉领域宁愿不做,因为不做就不会输。

心理承受力强的孩子表现:1、情绪稳定;2、意志顽强;3、积极进取;4、敢于冒险;5、乐于尝试;6、面对挫折与变化能保持乐观,愈战愈勇。

通过学习,成为更好的父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