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蜀汉有两位“辅国将军”,一位和诸葛亮齐名,一位是魏延的同乡!

在三国时期,武将的官职,主要分为重号将军和杂号将军这两个类型。其中,重号将军包括了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四方将军等武将官职。虽然重号将军的地位十分显赫,可是,这些官职的数量相对有限,难以册封给众多立下战功的武将。因此,设立相对灵活的杂号将军,在三国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册封。比如关羽担任的荡寇将军,张飞担任的征虏将军,赵云担任的翊军将军,都属于杂号将军的范围。

蜀汉有两位“辅国将军”,一位和诸葛亮齐名,一位是魏延的同乡!

对于笔者今天要说的辅国将军,始于东汉末年。彼时,汉献帝将皇后伏寿的父亲册封为辅国将军。在此之后,蜀汉历史上共有两位辅国将军,一位和诸葛亮齐名,一位是魏延的同乡。

一方面,就董允来说。东汉末年,董允跟随父亲董和来到了益州。来到益州后,董和成为刘璋的部下,并担任了县令等官职。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刘备平定益州后,征召董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共同主持管理左将军、大司马府的事务,他们出谋划策,共事欢洽交情深厚。由此,非常明显的是,董允的父亲董和,受到了刘备的重用。不过,大约在刘备称帝前,董和就病逝了。

蜀汉有两位“辅国将军”,一位和诸葛亮齐名,一位是魏延的同乡!

董允年少成名,和费祎关系良好。公元221年,刘备册封刘禅为太子后,将董允、费祎都任命为太子舍人。太子舍人,古代官名,初设置于秦朝,是执掌东宫宿卫的,后来也兼管秘书、侍从之职。在古代历史上,太子舍人的官职品级虽然不高,但是,因为辅佐太子的缘故,太子舍人的前景还是比较广阔的。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太子刘禅即位,董允、费祎则都被晋升为黄门侍郎。正是因为长期跟随在刘禅左右,这促使董允深受前者的信任。公元227年,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示,董允为人正直、是非分明,所以委托他处理皇宫的事务。正是因为董允的存在,促使宦官黄皓不敢祸乱朝政。

蜀汉有两位“辅国将军”,一位和诸葛亮齐名,一位是魏延的同乡!

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中原。在这场战役中,司马懿率领的曹魏大军立足防守,这导致诸葛亮也无计可施。于是,这一年的秋天,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诸葛亮去世后,蒋琬作为继承人,开始执掌蜀汉朝政。公元243年,董允被后主刘禅加封为辅国将军。公元244年,蒋琬病重后,费祎开始执掌蜀汉朝政,而董允则成为费祎的副手,并被晋升为尚书令。对此,在笔者看来,正是在蒋琬、费祎、董允等人的努力,蜀汉的国力得到恢复,并坚持到公元263年才灭亡。

蜀汉有两位“辅国将军”,一位和诸葛亮齐名,一位是魏延的同乡!

所以,蒋琬、费祎、董允这三人和诸葛亮并称为蜀汉四相,从而在历史上获得了较高的评价。公元246年,董允这位大臣病逝。对此,在笔者看来,董允这位栋梁的离开,自然是蜀汉的一大损失。在董允去世后,宦官黄皓开始干预朝政,而就第二位辅国将军董厥,则没有起到压制黄皓的作用。

对于董厥来说,是义阳人,也即他和魏延是同乡关系。当然,董厥的年龄明显小于魏延,也即他是蜀汉后期才崭露头角的。公元223年,刘禅即位后,董厥曾担任丞相主簿等官职,并获得了诸葛亮的称赞。但是,董厥之后的表现,显然和诸葛亮的夸赞不相符合。公元234年,丞相诸葛亮病逝后,董厥逐渐被后主刘禅提拔为尚书仆射。

尚书仆射,秦始置,为少府属官,帮助尚书令管理少府档案和文书,是地位较低的官吏。汉成帝建始四年(公元前29),置尚书五人,其中一人为仆射。东汉置尚书台,主官为尚书令,尚书仆射为其副职。

蜀汉有两位“辅国将军”,一位和诸葛亮齐名,一位是魏延的同乡!

公元259年,尚书令陈祗去世后,董厥接替了这一官职。在三国时期,尚书令是非常接近丞相的官职,在此之前,蒋琬、费祎、董允等大臣,都曾担任这一官职。公元261年,董厥更是被后主刘禅加封为辅国大将军,并且和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一起执掌朝政。

可是,不管是董厥还是诸葛瞻,都对黄皓坐视不理,任由他陷害忠良,比如公元262年,正是在黄皓的诬陷下,姜维被迫在沓中屯田,也即不敢回到成都。所以,同样是辅国将军,董厥和董允比起来,只能说是名不副实了。

最后,公元263年,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昭,调集了18万大军,正式发动了魏灭蜀之战。在这场战役中,司马昭派出了钟会、邓艾等大将。对此,姜维及时退守剑阁,挡住了钟会率领的十多万大军,这促使钟会一度有撤军的打算。至于董厥这位大臣,也从成都率军前往剑阁,以此支援姜维。在刘禅等人看来,只要能够防御住钟会这位大将,就可以化解曹魏的这一次攻势。

可是,趁着姜维和钟会僵持的机会,邓艾偷渡阴平,出其不意地来到蜀汉腹地。在涪城、绵竹等地,邓艾击败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得以成功包围了成都。因为成都已经没有兵马来继续抵挡,再加上谯周等益州本地的士族主张投降,这促使后主刘禅最终放弃了抵抗。在此基础上,蜀汉在公元263年正式走向了灭亡。

蜀汉有两位“辅国将军”,一位和诸葛亮齐名,一位是魏延的同乡!

而在蜀汉灭亡后,董厥和刘禅一起来到了洛阳,并受到司马昭、司马炎父子的任用。等到西晋建立后,董厥还担任了相国参军、散骑常侍等官职。当然,相国参军、散骑常侍显然比不上董厥之前在蜀汉担任的官职,也即他在西晋没有太高的地位和表现,这促使他的具体结局也没有明确的说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