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整编旅”编制出现,造成旅长和师长职衔相同,但这是属于唯一的特例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让小编来带你走进历史,了解历史。

之前介绍过民国军队30年代初“甲种师”的编制,即甲种师辖三旅六团、乙种师辖两旅四团、丙种师无旅级编制直辖三团,显而易见,旅是师的下属单位。不过军迷对这两个编制关系容易产生混淆的原因,主要出现在1946年的“整编旅”番号问题上,倒是可以认真捋一捋。

“整编旅”编制出现,造成旅长和师长职衔相同,但这是属于唯一的特例

“旅”级作战单位源自清末军制的“协”,其实原本就是“小师”的意思,按照清廷关于“全国划分36镇”的新军建设方案,开始组建每镇(后来的师)12500人的新式军队,每镇下辖两“步协”,指挥官称为“协统”。但是由于各省情况和财力的不同,最终只编成了26个镇和16个“混成协”,也就是建有52个普通“步协”和16个混合编成的“混成协”。

所谓“步协”就是单一兵种的部队,比较类似于二战日军的“步兵旅团”,而“混成协”则是诸兵种合成、规模比步协稍大而明显小于镇的编制,也类似于日军早期的“混成旅团”(注意不同于独立混成旅团,要专业点)。到1912年民国时期,袁世凯下令将镇、协分别改称“师、旅”,于是旅级番号就正式出现了,当然也就包括了步兵旅和混成旅两大类型。

“整编旅”编制出现,造成旅长和师长职衔相同,但这是属于唯一的特例

因此北洋军的最主要的战役单位,就是师和旅两级,步兵旅属于各师的作战序列,混成旅一般直接隶属于师以上级别的司令部。比如奉系军阀张作霖的部队,就曾经下辖两个正规番号师(师再辖步兵旅),以及自己扩建的一堆混合旅,这些混成旅直接受奉军总司令部指挥,战时则编入各军(奉军有时也称为军团)。

所以步兵旅长是师长的直接下级,而混成旅长级别比师长略低,但没有直接隶属关系,这就是民国初期师长和旅长的职务差别。国民革命军北伐之初,军制效仿苏联的“三三制”,即军辖三师、师辖三团,其它七个军都不设旅级建制,只有桂系第七军直接下辖了八个旅,显然,桂军各旅长的官职,要低于其它各军的师长,可以理解为“副师级”。

“整编旅”编制出现,造成旅长和师长职衔相同,但这是属于唯一的特例

但是随着北伐取得不断胜利,到了军队快速膨胀时期,为了增加师级的编制和人员,“旅”的番号又冒出来了,即开篇所述。然后也弄出了一些独立旅、攻城旅、炮兵旅、骑兵旅的建制,但是换汤不换药,各师所辖的步兵旅,旅长一定是师长的部下,军衔多为少将或者上校,而师长的基准军衔则是陆军中将。

而独立旅和特种兵旅,则直接归属于军级或者更高一级的司令部指挥,这类旅长的军衔多为上校了(当然也有少将),官职其实比步兵旅长还略低。比如张灵甫投奔51师后,先任上校师附,然后平调第305团团长 ,后来才晋升师属第153旅少将旅长,而师长王耀武已然是中将的职务军衔。李天霞也曾经担任少将副师长兼旅长,所以“副师”和“正旅”级别接近。

“整编旅”编制出现,造成旅长和师长职衔相同,但这是属于唯一的特例

1939年起各步兵师取消旅级建制,变成了师辖三团或者四团,步兵旅长一职就不存在了(一些独立旅和特种兵旅还在),而团长基准军衔为上校,这就拉开级别差距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的1946年,蒋军为掩人耳目进行“整编”,在参与整编的部队中,原来的步兵师缩编为“整编旅”,原来的师长也就改称旅长,但是这个旅长的级别和军衔, 跟没有参与整编的部队之师长,是完全对等的。

比如整编第74师的整编第58旅,旅长卢醒就是少将衔,因为人家之前就是步兵第58师的师长;而在东北没有进行整编的第52军第25师,师长李正谊也是少将,跟整编旅长卢醒的级别和军衔,是100%相同的。当然,这是特殊时期的产物,到1948年6月整编旅番号统一恢复成“师”时,这个混乱的情况就不存在了,只有少将师长,不再有少将整编旅长。

“整编旅”编制出现,造成旅长和师长职衔相同,但这是属于唯一的特例

我军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初,各野战军既有师级建制、也有旅级建制,比如山东野战军就是师,华中野战军就是旅,较真的话,师长的职务和所辖兵力,仍然要大于旅长,比如著名的山野第8师。及至山野和华中野战军合并后,才在纵队以下统一改称为“师”,1948年11月全军统一序列番号时,各野战军则全部不再有旅级建制,形成了野司、兵团、军、师、团的指挥序列,旅级建制被取消。

前些年实施师改旅,人员和编制都有所缩小,旅长基本为大校衔(也有少量上校的),但是军队级别体系没有改变,旅长仍然是“副师级”。

“整编旅”编制出现,造成旅长和师长职衔相同,但这是属于唯一的特例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我们下期再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