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我就遇不到,手摸手指导我的leader?

leader的核心职责是:

  • 对上,完成老板交予的任务
  • 对同事,为队友赋能
  • 对下,为下属搭舞台唱戏,帮助下属解决问题,帮助下属成长和提升

其中,帮助下属成长和提升,指导与培养员工,是非常重要的一块,新晋管理者心中可能会有这样一些疑问:

  • 要不要手把手指导?是不是可以完全信任,放任不管?
  • 指点下属要做到多细致?
  • 不同类型的员工,指导上是否要区别对待?
  • 指导员工的过程中,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的?

今天,结合自己这些年的带队经验,分享一些自己三点心得。

第一点:自己懂,和教会员工,是两回事。

很多leader在指导下属的过程中,会有种“恨铁不成钢”的奔溃心态:明明这么简单,就什么就是学不会呢?殊不知,很多时候,是leader没有讲清楚。

画外音:作为leader,你这么奔溃过么?

自己懂,与把别人讲懂,完全是两回事:

  • 自己懂,自己掌握的是“程序性”知识,干一个事情,知道1,2,3就能完成
  • 把别人讲懂,需要转化为“陈述性”知识,为什么要做,是什么步骤,要点是什么,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有时候,是leader以为自己懂了,实际没有把问题搞透彻,所以讲不清楚。

画外音:检验一个问题有没有彻底搞懂,一个方法就是,看能不能把别人讲明白。

有时候,是leader真的懂了,但讲不出来,此时leader要提升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

画外音:会玩德州、三国杀、狼人杀的小伙伴,可以练习一下,看能不能将规则把小伙伴讲懂,这可需要一定功力。

指导和讲解完之后,如何知道下属有没有完全掌握呢?

让下属再讲给你听,如果讲清楚了,肯定就是掌握了。

划重点:指导员工,不以“信息单向输出”为目标,要以下属的“理解和反馈”为目标。

画外音:老师在讲台上单向输出信息,你都懂了吗?唉,这就是我们的传统教育。

第二点:指导员工,不是越细越好。

很多leader,一旦涉及自己专业领域,就开始滔滔不绝,就对下属指指点点。

人其实都是有表达和创造的诉求的,有时候通过发问的方式引导员工思考并改进,比直接告诉员工结论,更能培养员工的信心,更能让员工印象更为深刻。

“点破”是最好的指导,讲得太细,员工反而会“嫌弃”,会觉得“被小看”,会“没有成就感”。

第三点:针对不同类型的员工,要有不同的指导方式。

(1)

员工类型:完全的新人,例如校招生,不具备完成工作所需要的经验和技能

指导方式:你做ta看

说明:此类员工,需要手把手亲自指导,让ta们通过观察和学习,持续提升能力

画外音:新人员工,即使不是亲自指导,也应该是安排专家指导,绝不能放任不管。

(2)

员工类型:有一些经验,但对方案不是特别确信,例如工作1-2年的员工

指导方式:你说ta做

说明:这类员工,可以教他背后的逻辑和原理,让他动手实现与操作,而不是帮他完成

画外音:潜力员工,不能帮他完成,这样他们印象不深;让他自己完成,才能真正的学会。

(3)

员工类型: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技能,指导背后的逻辑和原理,但考虑问题不全,偶有疏漏,而导致拿不到好结果

指导方式:ta做你看

说明:这类员工,要观察他做事的方式,或者定期review他的工作成果

做得好,鼓励

发现了问题,及时指出,讲清逻辑,给出建议,帮助他完善

画外音:这类员工应该是团队内核心骨干。

(4)

员工类型:知道怎么做,做的也不错,不需要跟踪进度,但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做得不够

指导方式:ta做你问

说明:可以用提问的方式,使得方案趋于完善,引导员工思考。

画外音:这类员工应该是“接班人”类员工。

总结

指导员工三要点:

把员工讲懂,leader要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

指导未必越细越好,“点破”是最好的老师

不同阶段的员工,指导方式不同,根据员工的资深程度:

(1)你做ta看;

(2)你说ta做;

(3)ta做你看;

(4)ta做你问;
           

方法比结论重要。

为什么我就遇不到,手摸手指导我的leader?

架构师之路-分享思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