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河南有一个神秘家族,400年来兴盛不衰,连续富了12代,兴旺至今!

“富不过三代”大家都听过吧,是我们中国的一句俗语,意思是富贵是很难延续下去的,它出自孟子的:“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可别小看老祖宗总结出来的这句话。

河南有一个神秘家族,400年来兴盛不衰,连续富了12代,兴旺至今!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4年,2014年为止,只有不到30%的家族企业能进入第2代,不到10%能进入第3代,而进入第4代的只有大约4%。“富不过三代”似乎成了个“魔咒”。

但中国河南竟然有一个家族,连续12代都是富豪,400多年保持兴盛不衰,他们究竟怎么做到的呢?

河南有一个神秘家族,400年来兴盛不衰,连续富了12代,兴旺至今!

康氏家族,最早可以追溯回明朝初期洪武年间(1368年),康家先祖在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康店镇洛河边安家,为了解决温饱,他们开了个小饭馆,因为讲诚信、食材好,小饭馆成了知名店,那些过路人都来他家光顾,后来被称为“康家店”。

这时候康家都算不上大富大贵人家,直到康氏家族先祖第6代传人康绍敬时期,康绍敬从小就爱读书,后来考取了功名,凭着努力从驿丞做到了山东东昌府(今山东聊城)大使。这可是个肥差,康绍敬负责掌管地方水陆交通、盐业和税务。

河南有一个神秘家族,400年来兴盛不衰,连续富了12代,兴旺至今!

盐在古代是什么地位?那可不是现代的调味品那么简单,水可以从河里打,粮食可以自己种,食盐不能“自力更生”,内陆地区远离盐产地,只能通过贸易来获得食盐,那时候还出了“盐商”,他们获得了巨额利润。

以前许多国家甚至为了争夺盐打仗,现在看来有些可笑,但不要忘了,现代为了石油打仗不是一样吗?有了盐,没冰箱的古人就能做腌肉、咸鱼,可以保存几个月,以备不时之需;有了盐,人的身体会变得更健康,清火解毒、凉血滋肾,食物也更加容易消化。纵观中国历史,食盐贸易以及盐税是维护古代中国各王朝的巨大力量。

河南有一个神秘家族,400年来兴盛不衰,连续富了12代,兴旺至今!

所以康氏家族靠盐发了家,时间继续进行,等到清朝时期,康氏家族垄断了陕西的布市,还取得了长达10年的军需品订单,他们没有停下脚步,又去参加造船业,百姓称他们为“百万富翁”,可见康氏家族世世代代都有经商头脑。

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小小的“康家店”在清朝变成了占地240余亩、包含19部分的庞大庄园,有33个庭院、53座楼房、73孔窑洞及房舍1300多间,庄园内部自己开了砖厂、木材厂,几十里田地种满粮食,要啥有啥,不用出门都能活得有滋有味。后来这个庄园被称为“康百万庄园”。

河南有一个神秘家族,400年来兴盛不衰,连续富了12代,兴旺至今!

“康百万庄园”听起来有些太土豪了,这名字可不是康家自己取的,话说1900年晚清时期,为了躲避八国联军,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到处逃命,非常落魄,经常饿肚子。当他们路过巩义康家时,康家大掌柜的康鸿猷手一挥,直接给了清政府100万两白银,这可把慈禧高兴坏了,说了一句“没成想,这山沟里还有百万之家!”赐予他“康百万”的封号。

一传十十传百,康鸿猷成了康百万,那他家的庄园就是“康百万庄园”,随着清王朝的灭亡,康百万庄园也没有幸免于难,就此落败。接下来的日子里它历经大大小小的改造,2005年被授予国家AAAA(4A级)景区,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亲自去体会百万庄园的气势。

河南有一个神秘家族,400年来兴盛不衰,连续富了12代,兴旺至今!

康氏家族从第6代的康绍敬一直到18代的康庭兰,连续12代都是富豪,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原来,康家有严格的家训。

康家教育子弟的家训匾写道:“上留余于天,对得起朝廷;下留余于地,对得起百姓与子孙。”意思是凡事一定留有余地,贪得无厌的人会被老天爷惩罚,子孙后代必须遵守这条家训。

河南有一个神秘家族,400年来兴盛不衰,连续富了12代,兴旺至今!

可别小看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世间很多人是做不到“留余地”的,人心不足蛇吞象,那些因为贪心和欲望家破人亡的例子还少吗?康家的家训值得我们学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