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何明朝会被称赞?600年前朱棣留下的一道圣旨,很有说服力

说起明朝,人们总会冠以一个“烈”字,“烈”字有刚直,高贵之意,以此来表达对明朝的称赞、赞许。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明朝自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建立;至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为止,历276载,凡16帝。

在明太祖朱元璋元朝末年起义伊始,虽然他依从郭子兴而起,但是能够成为最终的胜利者,靠的除了选贤与能,任用徐达、常遇春、刘伯温等人之外,便是刚直之气,能得民心,他并未如张士诚一般,为求暂时苟安有过降元之举,也正是自他为始,汉民族才一改南宋末年的割地、称臣等不耻之举,可以说在重塑民族自信心上朱元璋的举动有着强心剂般的作用。

为何明朝会被称赞?600年前朱棣留下的一道圣旨,很有说服力

他更是在洪武年间先后八次北伐,在徐达、常遇春、冯胜、蓝玉等大将的攻伐之下,收复了元大都(今北京);降服纳哈出,收复东北;打败王保保,光复西北;更是在1385年捕鱼儿海之战中,由蓝玉近乎剿灭了黄金家族北元王室。

作为继任者,朱棣在靖难之役夺取了皇位之后,在开疆拓土、重拾民族自信上亦是不遑多让。他在任内,消灭安南,改为中央治下;在东北,设置奴儿干都司,管辖广袤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流域;在北方地区,更是主动出击,先后五次北伐瓦剌、鞑靼、兀良哈。

为何明朝会被称赞?600年前朱棣留下的一道圣旨,很有说服力

而在朱棣第二次御驾亲征大漠,胜利班师后更是豪气云干的下诏“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

这既是朱棣的自夸,也更是有明一朝的真实写照,还是那句我们熟知的''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源起。

和亲,作为古代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出于政治利益交换的产物,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是一直存在的。汉朝即便是有着汉武帝这般雄才大略的一代雄主,能任用卫青、霍去病打的匈奴漠南无王庭,更在汉宣帝时解决匈奴之威胁,但在建国伊始,自汉高祖刘邦在白登被匈奴莫顿单于围困,汉朝势弱之下只得以和亲政策,以女子换取苟安,而历数明朝的16位皇帝,却无一采用这种依靠女子,卑躬屈膝换取苟安的人君。

为何明朝会被称赞?600年前朱棣留下的一道圣旨,很有说服力

至于唐之结盟,在唐朝,有李世民、武则天等明君圣主,创下了贞观之治、大唐盛世,一时间海内咸服。但是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陷入内忧外患之中,与周围国家的关系也从宗主国与藩属国的关系转变成了结盟关系,与南诏、吐蕃的关系异位便是明证,甚至还有向南诏借兵、吐蕃攻破国都之举。但是大明却一改前制,始终选择不结盟。

宋之纳岁薄币,在历史上人尽皆知,更是令人作呕。诚然宋王朝有着发达的经济、文化,但在面对外夷入寇之时,却显得软弱无力,不堪一击。与辽结檀渊之盟,与金成绍兴和议,更是为此不惜杀害名将岳飞,俯首称臣、缴纳岁币换来的又岂能是真正的和平。

为何明朝会被称赞?600年前朱棣留下的一道圣旨,很有说服力

当然,我们要说的是作为封建专制王朝,大明王朝也一如众多王朝一般有着众多的弊端,一样会因为土地兼并,导致下层生活日渐沉重,流民日增,一样会因为贪腐横行,而矛盾重重,但与这众多王朝相比,尤其是作为继任者的清朝相比,在慈禧太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与崇祯帝面对国难时的“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之间已经是高下立判。而朱棣这600余年前留下的圣旨,也让我们见证了大明王朝的风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