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朱高煦虽有军事才能,却执迷不悟,最终被朱瞻基制成“瓦罐焖鸡”

永乐大帝朱棣生有三个嫡子,分别是朱高炽、朱高煦以及朱高燧,三人从朱棣没有造反之前,就已经发生很多有趣的故事了,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成为皇帝后,三人之间的故事更是数不胜数。

在所有史料记载中,毫无疑问朱高煦都是最后的失败者,于是就有很多人比较好奇了,朱高煦明明是朱棣十分喜爱的一个儿子,难道他就真的那么不堪,才会被朱瞻基做成“瓦罐焖鸡”?

朱高煦虽有军事才能,却执迷不悟,最终被朱瞻基制成“瓦罐焖鸡”

从小就不受朱元璋待见

朱元璋是一个没有什么文化,靠着自己的能力一路摸爬滚打成为皇帝的人,在当上皇帝之后,朱元璋对后代的文化教育相当重视,专门安排各种名师教育自己的子孙,身为燕王朱棣儿子的朱高炽以及朱高煦,得以在南京接受教育。

两人在南京学习期间,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朱高炽这个人成熟稳重、宅心仁厚、刻苦认真,对学习知识一事相当认真,引起朱元璋的重视,朱高煦则对学习完全没有兴趣,成天无所事事,在南京城里到处惹是生非,朱元璋对其相当不满,多次批评朱高煦,甚至连朱棣也因为朱高煦的不听话被批评。

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之后,朱元璋对朱高炽以及朱高煦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在洪武二十八年之际,朱元璋直接替朱棣选择了朱高炽当世子,这个决定对朱高炽后来的人生影响巨大,就连朱棣也不敢轻易取消其接班人的身份。

朱元璋在世的时候,朱高炽就深得其宠爱,为了培养朱高炽,朱元璋甚至亲自将朱高炽接到南京留在身边教育,这段特殊经历为朱高炽后来取得的成就奠定了扎实基础,可以说在朱元璋的教育下,朱高炽的政治才能得以逐渐成熟起来。

朱元璋去世之后,朱高炽与朱高煦一起到南京祭拜爷爷,当时朱高炽悲伤欲绝,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朱高煦却依旧是保持从前那种惹是生非的态度,在朱元璋丧事期间,朱高煦就闯了很多祸,不仅引起满朝文武不满,就连舅舅徐祖辉都直接骂朱高煦,将其交给朱棣好好管教。

朱高煦虽有军事才能,却执迷不悟,最终被朱瞻基制成“瓦罐焖鸡”

单纯从年少时期朱高煦的表现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其实他确实是一个纨绔子弟,不仅喜欢惹是生非,还不知悔改,这种性格对朱高煦的一生都有着巨大影响,就连他最终的悲剧,也是这种性格所造成的。

朱高煦野心不断增加

要说年少时期朱高煦调皮捣蛋,但至少他没有太大野心,对朱高炽的世子身份并没有产生什么影响,可是等到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朱高煦的野心就在逐渐增加了。靖难之役爆发之后,朱高炽以世子的身份坐镇朱棣老巢北京,朱高煦则跟随朱棣外出征战,也就是这段特殊的时光里,朱高煦的军事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引起朱棣高度重视。

从真实的历史情况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朱高煦的军事才能,在靖难之役中,他不仅取得诸多战绩,还先后多次拯救朱棣于危难之中,这些事情朱棣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且有意无意暗示朱高煦说朱高炽身体不好,意思就是只要朱高炽去世,朱高煦就有机会成为接班人了。

在朱棣的这种暗示之下,朱高煦的野心越来越大,等到朱棣取得靖难之役胜利并且登基之后,朱高煦的野心已经发展到路人皆知了,当时朱棣在选择太子之位一事上一直犹豫不决,原本按照正常的继承制度以及朱元璋确定好的世子情况来看,朱棣登基之后基本上不需要有任何犹豫,就可以直接立朱高炽为太子的,可是朱棣对朱高煦过于宠爱,才会产生犹豫。

朱高煦眼看机会到了,就等着取代朱高炽成为太子呢,可就在关键时刻,解缙等人出现了,他们劝诫朱棣三思而后行,毕竟不管从继承制度还是朱元璋的遗训而言,立朱高炽都是最佳选择,再说了,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也是一个好孙子,立了朱高炽为太子,以后再让朱瞻基继承皇位,那么就可以确保三代皇帝都相安无事了。

朱高煦虽有军事才能,却执迷不悟,最终被朱瞻基制成“瓦罐焖鸡”

有了解缙等人的提醒之后,朱棣才下定决心立了朱高炽为太子,在后来他远征蒙古的二十年时间里,一直都是朱高炽监国,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当时朱高炽就已经相当于是皇帝了,他监国期间,将明朝的一切都管理得井井有条,这是保证朱棣能够五征蒙古的基础。

既然朱高炽成为太子,那么朱高煦和朱高燧自然就只能到封地上去当王爷了,为了确保朱高煦不惹事,朱棣最开始将朱高煦封地设在云南地区,这样一来就可以保证朱高煦不会对朱高炽产生影响了,可是在封完之后,朱高煦却找各种理由留在京城,坚决不去就藩。

不仅如此,朱高煦留在京城期间,还想方设法挑拨朱棣与朱高炽之间的关系,为了将朱高炽弄下台,朱高煦将当年支持朱高炽的解缙等人陷害致死,朱棣当时忙于战争,居然也没有看出朱高煦的狼子野心。

朱高煦继续针对朱高炽,经常在朱棣面前说朱高炽的坏话,让朱棣对朱高炽产生一些不好的看法,幸亏朱棣不算糊涂之人,当朱高煦招兵买马准备收拾朱高炽之际,朱棣相信了大臣们对朱高煦的弹劾,原来留在京城期间,朱高煦一直就没有闲着,不仅到处招兵买马,而且还抢掠百姓、滥杀无辜,弄得民不聊生,朱棣对朱高煦的这些行为相当不满。

再想一想当年靖难之役时,朱高煦居然诬陷朱高炽和朱允炆勾结,要不是朱高炽为人聪明谨慎,及时将朱允炆写的信原封不动送给朱棣看,那么可能朱棣就要派人把朱高炽杀了,想到这里,朱棣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朱高煦的野心,原来他一直都对朱高炽的太子之位有所窥探。

朱高煦虽有军事才能,却执迷不悟,最终被朱瞻基制成“瓦罐焖鸡”

想到这里,朱棣忍无可忍,就直接将朱高煦囚禁在西华门内,打算将其贬为庶人。本来朱棣想着可能还会有人为朱高煦求情,谁曾想朱高煦平时飞扬跋扈惯了,得罪的人实在太多,他被朱棣囚禁后,居然没有一个人求情,最后还是宅心仁厚的朱高炽前往求情,朱棣才借机放过朱高煦一马,催促他前往新的封地乐安州就藩。

离开京城后,朱高煦算是没有能力继续和朱高炽争夺太子之位了,不过很快朱高燧又开始跃跃欲试,幸亏朱棣够英明,没有让朱高燧得逞。朱棣在世后期,朱高煦与朱高燧也算是安分守己了一段时间,结果朱棣去世后,两人又开始不安分了。

朱高煦被制成“瓦罐焖鸡”

朱棣去世的时候,朱高煦因为没有准备错失良机,朱高炽很快就登基称帝了,所以他对这次错过十分遗憾,等朱高炽登基之后,他又开始对其步步紧逼,面对朱高煦的咄咄逼人,朱高炽选择以德报怨,不仅给了朱高煦更多钱财和赏赐,还给了他更多实权。

要是换成常人,早就对朱高炽感恩戴德了,可是朱高煦却截然相反,他不仅没有感激朱高炽,反而还鄙视朱高炽,觉得朱高炽过于软弱。朱高炽的不断退让,再次助长了朱高煦的野心,等到朱高炽在位十个月就去世后,朱高煦的实权已经很大,对朱瞻基的登基都产生巨大影响。

朱高炽去世时,朱瞻基远在南京,朱高煦得知朱高炽去世的消息之后,就开始筹备人马准备在朱瞻基回京的必经之路上进行埋伏,幸亏朱瞻基聪明绝顶,早早选择另外一条路返回北京,才避免了一场悲剧,等到朱高煦反应过来之际,朱瞻基早已登基成为皇帝,朱高煦再次错过最佳篡位机会。

朱高煦虽有军事才能,却执迷不悟,最终被朱瞻基制成“瓦罐焖鸡”

朱瞻基登基之后,对自己的二叔朱高煦以及三叔朱高燧都很不错,基本上他们有求必应,从来不会多说二话,朱瞻基希望用这种方式改变朱高煦以及朱高燧,缓和大家的关系,让大家都以江山社稷的大局为重,奈何朱高煦丝毫不领情,朱瞻基越是对他礼遇,他就越是蹬鼻子上脸,最后索性还扯旗造反了。

朱瞻基有勇有谋,在朱高煦造反之后,立即接受了大臣的建议御驾亲征,在朱瞻基的亲自鼓舞下,士气十分高涨,军队才去到朱高煦封地城门口,朱高煦的手下就被吓住了,大家纷纷请求朱瞻基趁着士气高涨攻城,朱瞻基却选择按兵不动,叫人先后多次用箭将自己亲笔写的劝降信送入城内。

士兵看到朱瞻基的劝降书之后,士气大减,他们为了抢首功以获得朱瞻基宽大处理,居然在城内商量着要去绑住朱高煦,眼看大势已去,朱高煦终于选择投降,朱瞻基带着朱高煦以及他的儿孙一起返回京城。

回京之后,大家都劝朱瞻基杀掉朱高煦,可是朱瞻基不想背负杀害叔叔的千古骂名,也就没有将朱高煦杀掉,只是把他软禁起来,希望他能够好好反思、迷途知返。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之后,朱瞻基想要去看看朱高煦的反思情况如何,就带着一群人去到朱高煦那里,结果朱高煦趁着朱瞻基不注意,伸脚将其绊倒,彻底惹怒了朱瞻基,朱瞻基决定给他点颜色看看。

朱瞻基命人找来一口三四百斤的大铜缸,想要将朱高煦罩在里边,让他安分一些,结果朱高煦居然把大铜缸举起来,朱瞻基更加愤怒了,命人用东西压在大铜缸上边,在四周点火焖烤大铜缸,直接将朱高煦制成了“瓦罐焖鸡”,朱高煦死后,朱瞻基直接来了个斩草除根,将其子孙一并处决。

看到朱高煦的下场之后,朱高燧彻底害怕了,主动交出兵权乖乖养老,从此以后低调生活,终于得以善终,至此,朱瞻基的皇权算是稳定了,朱瞻基在位期间,文治武功都颇有建树,只是可惜他英年早逝,要不然大明王朝的发展可能会更好。

朱高煦虽有军事才能,却执迷不悟,最终被朱瞻基制成“瓦罐焖鸡”

结语

朱高煦虽然颇有军事才能,深受朱棣喜爱,可是因为他从小就嚣张跋扈、目中无人的性格,注定朱高煦这个人的结局不会好,在与朱高炽和朱瞻基争斗的过程中,别人对他已经仁至义尽了,他依旧执迷不悟,可以说朱高煦的死实在是咎由自取!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的思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