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011年,广东低保老人拿出67年前借条,连本带利3万亿,要债被拒

2011年初,广东江门市大井头村的一位低保村民,带着一张67年前的借条来到了当地政府, 借条上写着:借鸿文三姐白米共38石70斤,大洋五千元;金条八支,每支一两。待胜利以后,由当地县政府偿还,付息两分。

粗看这段借条上的数据,或许并没有太多感觉,但有热心网友对借条上的数据与当时的购买力进行换算后,赫然发现这张借条上的数据高达3万亿!

一些邻居和群众在了解到老人拿借条找当地政府要账后,纷纷声援:“连本带利必须还!”

那么,当地政府在看到这样一张高昂的借条时,会作何反应?最后究竟还没还钱呢?

2011年,广东低保老人拿出67年前借条,连本带利3万亿,要债被拒

一张借条

2010年底,家住广东江门市大井头村的73岁老人梁诗伟,在翻修老家时偶然翻出一份泛黄的纸条。

这张纸条看上去就有些年头了,却被保存得很好。梁诗伟小心翼翼地打开字条,上面的字体是繁体,梁诗伟老人文化程度并不高,对于繁体字更加不熟悉,不过他还是能看懂字条开头写着的是借条两个字。

梁诗伟拿到借条后,立刻找来老伴认字。可梁诗伟的老伴也不太懂繁体字,只是看懂个大概,上面在欠款人处写的是“新鹤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中队李兆培”。

2011年,广东低保老人拿出67年前借条,连本带利3万亿,要债被拒

也就是说这张借条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共产党游击队所签写,而借钱的人却是梁诗伟的三妈,鸿文三姐。

梁诗伟从老伴口中得知情况后,心中微微一动:“或许这张尘封60多年的借条能够兑现呢?”

于是梁诗伟准备拿着借条到当地政府询问情况,但他又害怕自己一个人办不成事,所以将自己有借条的消息告诉了周围邻居。

周围邻居也十分好奇,梁诗伟找到的借条能否兑现,所以一起声援梁诗伟,陪着他一起到政府询问借条问题。

2011年,广东低保老人拿出67年前借条,连本带利3万亿,要债被拒

借条上白纸黑字写得很清楚,抗战胜利后连本带利的归还,而且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更何况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人民子弟兵借的钱。

一群人浩浩荡荡的来到江门市政府后,政府工作人员十分郑重的接待了梁诗伟老人,不过并没有立即做出还钱的决定,因为借条的真实性有待商榷。

虽然这张借条已经有67年的历史,但由于新中国成立以后,百姓的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变好,还有许多经历过抗日战争的老人依旧存活于世。

想要验证借条的真伪,只需要找到当事人即可。

2011年,广东低保老人拿出67年前借条,连本带利3万亿,要债被拒

往事

在政府工作人员的努力下,还真的找到了一个97岁的老人,证实了梁诗伟借条的真实性。

这位97岁的老人名叫简惠仙,在当地德高望重,曾参加过抗日战争,并且从事地下党组织的工作。

从简惠仙老人的口中,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陷入到了那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革命史诗。

2011年,广东低保老人拿出67年前借条,连本带利3万亿,要债被拒

1944年,太平洋战场上,日军数次大败后几乎失去了全部的海军力量。丧心病狂的日本军政府为了苟延残喘,拖延战败时间,将重点盯上了中国本土。

日军展开了规模庞大的一号作战,我军又称为“豫湘桂战役”。日军的战略目的是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让部队贯穿中国到东南亚地区,对中国多个省份展开了大面积轰炸行动。

其中广东省也作为一处战场,爆发了桂柳会战。

2011年,广东低保老人拿出67年前借条,连本带利3万亿,要债被拒

为了瓦解日军的目的,位于广东的抗日游击队纷纷活跃起来,在敌占区进行游击作战,达到阻碍日军妄图打开大陆交通线的目的。

简惠仙当时就在大井头村从事地下情报工作,不过当时的大井头村并非现在的棠下镇管辖,而是由广东新会管辖。

为了能够掩护身份,30多岁的简惠仙伪装成一位教书老师,一边教授学生,一边进行地下工作。而简惠仙的丈夫,就是新鹤抗日游击队第三中队指导员。

2011年,广东低保老人拿出67年前借条,连本带利3万亿,要债被拒

借条上所写的新鹤抗日游击队第三中队李兆培,则是第三中队的中队长。当时广东的抗日形势并不好,日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游击队展开了报复行动,第三中队在日军的围剿中损失惨重。

为了能保证游击队的后勤补给充足,李兆培不得不求助于当地群众,其中作为江门市有名大户人家的,梁家也在李兆培的求助范畴之内。

2011年,广东低保老人拿出67年前借条,连本带利3万亿,要债被拒

说起来,梁家的发家史还是非常曲折的,梁诗伟的父亲名叫梁鸿文,出生于清朝末年。当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在经历过两次鸦片战争后,被西方列强打开了国门,一时间,无数国外资本家涌入这个东方的神秘国度,试图揭开中国的神秘面纱。

其中有些资本家在中国做起了外贸生意,还有些资本家则干起了贩卖人口的勾当。其中“旧金山”的名字在中国底层百姓口中广泛流传。

到处都在传大洋彼岸有一座金山,在那里随便挖矿都能挖出金子出来。就这样一个很荒诞的骗局,却让中国的无数底层百姓趋之若鹜,而梁鸿文就是其中之一。

2011年,广东低保老人拿出67年前借条,连本带利3万亿,要债被拒

一批一批的中国劳工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登上了资本家人口贩卖的大船,成为了美国资本家手中的赚钱工具。

十三四岁的梁鸿文曾是江门市的一个小乞丐,也是走投无路后选择上了贼船。只是谁也没有想到,曾经的一个小乞丐,居然凭借着自身的聪明才智,在58年后成为了一个身价不菲的华人富豪。

中国人讲究的是一个落叶归根,梁鸿文也不例外,在他快70岁的时候带着所有家产漂洋过海又从美国回到了正处于动乱阶段的中国。

2011年,广东低保老人拿出67年前借条,连本带利3万亿,要债被拒

梁鸿文回到广东老家后,看着满目疮痍的家乡,心中痛恨侵略者的所作所为,对于附近受到战争床上的村民百姓,能帮一点则会帮衬一点,也在当地留下了一个好名声。

梁鸿文凭借着优渥的家境,共娶了6房姨太太,他的儿子梁诗伟就是第6个姨太太生的,而借给游击队钱粮的则是3姨太。

1941年,梁鸿文因为在美国打拼时积劳成疾,在留下了几个姨太和儿女后便撒手人寰。在梁鸿文去世后,他的大老婆和二姨太也先后病逝,按照辈分,三姨太则接掌了家族的话语权。

2011年,广东低保老人拿出67年前借条,连本带利3万亿,要债被拒

三姨太完全继承了梁鸿文的拳拳爱国心,不仅将家族打理得井井有条,更是在抗日救国上面出了一份力。

1944年,广东当地的游击队受到日军的重创后,甚至一些分散的队伍连温饱都成了问题,但游击队战士始终坚持党的路线,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即便是饿到两眼发昏,也都是找群众打借条借粮食。

李兆培率领的游击队第三中队,也陷入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无奈之下只好四处借粮,并打上借条。

2011年,广东低保老人拿出67年前借条,连本带利3万亿,要债被拒

当李兆培找到梁家后,三姨太不但将十几个游击队战士接到家中热菜热饭招待,更是大手一挥,借出38石70斤粮食,还有8根重达一两的金条和5000块大洋。

李兆培承诺,一旦抗战胜利,当地县政府将会连本带利的还给梁家。

38石粮食估计很多人都没有概念,一石粮食为120斤,38石粮食约为4500斤粮食。外加8根1两的金条和5000银元,即便按照如今的购买力来算,这些总价值都要超过500万元。

所以当地政府的工作人员才会对借条的真实性存疑,即便是从海外回来的华人华侨,梁家在当时真的有这么富裕吗?

2011年,广东低保老人拿出67年前借条,连本带利3万亿,要债被拒

简惠仙老人承认,当时的梁家在当地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富裕人家,再加上梁鸿文精明能干,回国之后也没啃老本,而是把生意做的风生水起,家境非常富裕。

而且这4000多斤粮食也不是游击队一次性运走的,而是在一个多月内,趁着夜色悄悄运输走的。

除了借钱借粮之外,梁文三姐还让自己的儿女踊跃参加游击队,其中梁诗伟同父异母的姐姐,便跟随李兆培参加了游击队伍。

后来抗战胜利,解放战争结束,新中国成立,鸿文三姐并没有拿借条找国家要回。在1952年时因为一些特殊原因,鸿文三姐不幸去世,借条从此被藏在了梁家老宅的深处。

2011年,广东低保老人拿出67年前借条,连本带利3万亿,要债被拒

难题

从简惠仙老人的回忆中,基本上已经确定了借条的真实性,可这笔钱到底应不应该还呢?

梁家在上世纪80年代时家境中落,梁诗伟从此过上了贫穷的生活,只能靠当地政府每个月发放的690元贫困补助和小18岁的妻子捡垃圾艰难度日。

在刚拿到借条时,梁诗伟想过让国家把借条上的钱给还回来,毕竟借条上的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按照借条上描述的两分利息来算,那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2011年,广东低保老人拿出67年前借条,连本带利3万亿,要债被拒

广东梁诗伟有天价借条的事情传播后,有一些网友对借条上的利息进行了计算,按照当时的购买力外加67年的利息,大约为3万亿人民币。

3万亿是哪种程度呢?2011年广东省全年的GDP总量为5.31万亿,也就是说广东省举全省之力忙碌大半年,才够还梁诗伟的钱。

数目如此巨大的金额又怎能还得起呢?梁诗伟作为梁家第一顺位继承人,理应继承借条上的财产,可他在考虑实际情况后,还是向当地政府提出了自己的3个要求:

1. 只需偿还借条中所描述的金额,不计算利息;

2. 三娘在去世时曾背上过骂名,需要为她进行平反;

3. 追加梁家为革命家庭。

这三个条件中,二、三条因为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尚能解决,可第一条,即便不计算利息,按照当时的情况换算下来也有500多万。

2011年,广东低保老人拿出67年前借条,连本带利3万亿,要债被拒

当地群众是十分支持政府归还借条上的钱,毕竟鸿文三姐是冒着整个梁家上下几十口人掉脑袋的风险帮助游击队,如果不偿还岂不是寒了革命群众的一片赤诚爱国心?

可500多万毕竟不是一个小数目,广东江门市作为一个老牌革命区,当年抗战时期游击队不知道留下了多少借条,一旦破了先例,那以后有人拿着价值更高的借条来,政府部门的财政根本支撑不住。

鉴于种种原因,梁诗伟老人的借条至今保存在家中,尚未有妥善的解决方案,梁诗伟老人也没有得到相应补偿。

2011年,广东低保老人拿出67年前借条,连本带利3万亿,要债被拒

军民鱼水情,曾经鸿文三姐冒死为游击队提供援助,在后来曾遭受过一些不公平待遇,但她临终前也没有拿出借条让后人找国家要钱。可能在她看来,当年的捐赠是无偿、无私的,只是迫于游击队铁一般的纪律,才会选择让李兆培打上借条。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在新中国成立后,梁文三姐有足够的时间可以找到中央,要回欠款,并且能够证明自己家族是革命家族,晚年也不会遭到不公待遇。

2011年,广东低保老人拿出67年前借条,连本带利3万亿,要债被拒

逝者已矣,鸿文三姐的赤诚爱国心值得肯定,但借条上的钱究竟该不该归还?您是怎样认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