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朱元璋选了宰相,为什么刘伯温全否定,原来刘伯温看到了其他东西

明史中有一件很奇怪的事,朱元璋准备任命三个人为宰相,他向刘伯温请教。因此,刘伯温三人都反对。但朱元璋没有听刘伯温的话,最后还是任命了这三人。结果却是出人意料的,这三个人果然不能担当重任,最后全部被朱元璋杀死。

或许看了这篇文章,有人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刘伯温是个很识才的人,而朱元璋却有些良莠不齐。这真的是事实吗?

其实,刘伯温并不知道什么是好,朱元璋也不知道什么是好,他只是觉得刘伯温看见了别的什么。刘伯温还看见了其他的东西吗?

朱元璋选了宰相,为什么刘伯温全否定,原来刘伯温看到了其他东西

(朱元璋画像)

让我们先看一下,朱元璋向刘伯温请教过了。

朱元璋先是对李善长不满,想要将他换掉。但刘伯温反对,他向宰相请教,认为宰相正如房屋之梁,不能随意更换。假如更换中梁,房屋就会倒塌。类似地,如果换了宰相,全国将发生巨大的动荡。

所以朱元璋就对刘伯温说,没事的,换了他我也能用杨宪做宰相啊。刘伯温说杨宪这个人的受欢迎程度有限,不适合当宰相。朱元璋问汪广洋如何?刘伯温说,汪广的气量较小,不宜担任宰相。因此,朱元璋再次提到胡惟庸,认为他是合适的。而刘伯温则更加否定胡惟庸,他说,宰相对于国家,等于车夫对马车,如果让胡惟庸当宰相,他很可能会把马车拉歪,把它弄翻。

总而言之,当时刘伯温否定了三个人。

你也许会想,刘伯温否定了这三个人,难道他就想当宰相吗?总之,刘伯温当政,大家也觉得应该是比较合适的。刘伯温在历史上的地位,相当于诸葛亮。现在诸葛亮当了宰相,那么刘伯温也应该也能当上宰相。他否定三个人,就是要把地位留给自己。

但我要说,每个人都又猜错了。朱元璋的确是这么说的,他想请刘伯温当他的宰相。但刘伯温当时拒绝了。刘伯温说,自己脾气不好,说话直截了当,要是当了宰相,肯定会有大麻烦。

很明显,刘伯温不愿当宰相。

朱元璋选了宰相,为什么刘伯温全否定,原来刘伯温看到了其他东西

(刘伯温肖像)

所以,刘伯温真的认识很多人吗?

应当说,刘伯温的确认识很多人。这样的问题的确存在于胡惟庸、杨宪和汪广洋身上。它们最后被杀死了,这些问题也确实造成了。

但事情并不那么简单。由于一个问题无法解释。刘伯温在否定三人的同时,也否定了自己,这就是问题,他应该向朱元璋提出几个合适的人选。终究是皇帝问,怎么能轻描淡写的应付过去呢?但是实际上,没有一个人推过他。

那是不合乎常情的。你们否定了皇帝提出的那些人物,皇帝要你们做,你们不做,你们要推多少人啊?怎么没推呢?你们的工作不是给皇帝一个摆设吗?

我是这么说的,刘伯温之所以没有单独推荐,是因为他看过别的东西。

刘伯温是个比较冷静的人。把刘伯温吹得神魂颠倒的历史,认为刘伯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三百年,后晓五百代,是半仙人。但是这些明显是过度夸张,与刘伯温本人并不相符。

刘伯温最大的才能,就是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了如指掌。特别是他对朱元璋的认识非常深刻。

朱元璋选了宰相,为什么刘伯温全否定,原来刘伯温看到了其他东西

(李善长的肖像)

而刘伯温阻止这三个人成为宰相还有另一个原因。这一点,刘伯温也看得出,朱元璋是不太想担任宰相这一职位的。假如朱元璋不想担任宰相这一职位,那是谁干的呢?再好的工作,也会给朱元璋带来麻烦,朱元璋会把他赶下台,甚至有可能把他杀了。

相对而言,李善长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比较符合朱元璋口味的宰相人选。由于李善长人缘不错,与大家并无大的利益冲突。在朱元璋手下,从肚量上看,他是最仁慈的人。而且如此一个人,朱元璋是不能容忍的,由此也可以看出,朱元璋的确不只是一个人,他对宰相这个职位,非常不满意,想把这个职位除掉。

刘伯温根本不想说自己是个宰相,如果朱元璋是个合适的领袖人物,比如刘备那样的领袖人物,或者刘禅那样的领袖人物,那么刘伯温也是个宰相。由于刘备能够容忍人,而刘禅能够放手,所以诸葛亮不会继续隐居,而辅以出山。但朱元璋既不宽容,也不放权,在他的手下当了宰相,当然是自讨苦吃。

刘伯温看到的就是这个。刘伯温不让这三个人当宰相,显然还是想要救他们。遗憾的是,他们没能看到,白白救了自己的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