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镜头下真实的国军:军官大口吃肉,后勤女兵抽着烟,表情复杂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外行军打仗,粮食供给是最重要的,倘若士兵吃不饱饭,无论有多少先进的武器装备都是徒劳的。抗战时,国军出了不少力,最早一批从黄埔军校毕业的学生,几乎有一大半都战死沙场了,他们身上体现的民族气节,值得所有人赞扬。不过,国军之所以会吸引高质量人才加入,除了实力雄厚外,再就是后勤保障了,要知道,在战争年代能吃上一碗可口的饭菜,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镜头下真实的国军:军官大口吃肉,后勤女兵抽着烟,表情复杂

实际上,诸如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军队的后勤保障是十分完善的,之前在一战时,美军就已经有储备口粮、一线口粮和紧急口粮了,其中包括面包、肉罐头、香烟、糖、酒等,几乎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后来,日本也在士兵的口粮上下了大功夫,据记载,一名普通士兵的伙食标准是:精米、精面、鲜肉、蔬菜、盐、糖、茶叶等,不得不说,这个配置比美国还要强上一线。

镜头下真实的国军:军官大口吃肉,后勤女兵抽着烟,表情复杂

然而,与日本、美国相比,国军的口粮却一言难尽。抗战时,国军内部固然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指挥失误、情报偏差等,但实际上,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则是饮食供应严重不足,到了后期,甚至有一半以上的士兵营养不良,让士兵饿着肚子去打仗,又怎能轻易取得辉煌的战果?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原本就脆弱无比的小农经济一触即溃,若不是前2年粮食大丰收,恐怕就前线供应都保障不了。

镜头下真实的国军:军官大口吃肉,后勤女兵抽着烟,表情复杂

后来,日军步步紧逼,东北、华北、东南地区相继沦陷,失去了大量产粮区之后,粮食供应问题逐渐显露了出来。讽刺的是,在这种危难关头,居然还有一部分商人囤货居奇,他们把粮食牢牢掌握在手中,根本不投入市场。1940年6月,国内粮价指数为424,可是仅仅过了一年,粮价指数就达到了2133。从这一点便可看出,解决粮食问题已经刻不容缓,无论如何,也要让士兵吃上一口饱饭。

镜头下真实的国军:军官大口吃肉,后勤女兵抽着烟,表情复杂

1940年,国民军更改了饮食标准,原本的三餐制改为两餐制,而且只能吃菜叶盐水汤。同年7月7日,粤军余汉谋司令向重庆方面上报了一条重要消息:前线士兵每天只能吃一粥一饭,一部分官兵出现了营养不良,拿不起枪的情况,除此之外,还有饿死、逃跑的士兵。3个月后,国民政府推行了“田赋征实”政策,这也就意味着,农民不再需要缴纳货币,而是以实物(粮食)代替。

镜头下真实的国军:军官大口吃肉,后勤女兵抽着烟,表情复杂

据记载,之后几年,国民政府工征收了27000多万市石粮食,不但保证了军队供给,还改善了士兵的饮食条件。然而,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的成立,导致好不容易解决的粮食问题,再次出现了。笔者仅拿一个数字举例,1945年,驻扎在昆明的2万美军每天消耗8万枚鸡蛋、100头黄牛,相信这个数字已经足够震撼了。就这样,国军的粮食被美军大量消耗,底层士兵没有足够的粮食可吃,除了军官能吃饱喝足外,下面的人连一点油水都分不到。

镜头下真实的国军:军官大口吃肉,后勤女兵抽着烟,表情复杂

从上面这几张照片便可看出,国军内部的伙食差距还是极大的,这个抽烟的女军官表情复杂,恐怕她在思考的问题已经不是伙食了,而是战争的胜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