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苏轼精妙之诗,全诗无一孤独字眼,却成为孤独的最高境界

读过苏轼诗词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旷达洒脱的"乐天派"词人。他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还常常蕴含哲理,具有宋诗的典型风格。

苏轼精妙之诗,全诗无一孤独字眼,却成为孤独的最高境界

公元1057年,20岁的苏轼进京赶考。

主考官是大文豪欧阳修,参加考试的学生有苏轼、苏辙,还有张载、程颢、程颐、曾巩、曾布、吕惠卿、章惇、王韶。

这一届科考,因此被称为"千年科举第一榜"。

当年考试的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他读完苏轼的考卷,赞叹不已。

苏轼精妙之诗,全诗无一孤独字眼,却成为孤独的最高境界

但他以为是自己学生曾巩写的,为了避嫌,便将本应第一名的试卷定为了第二名。

哪知解封一看,作者竟是苏轼。

得知真相之后,欧阳修为之一震,"把你旧日文章也找来我看看。"

一看,欧阳修更是惊赞不已:"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出人头地"这个词儿就是这么来的。

就这样,一出场就惊艳了整个大宋,从此,苏轼的才气逐渐开始名扬天下。

苏轼精妙之诗,全诗无一孤独字眼,却成为孤独的最高境界

但是后来因为一个"乌台诗案"苏轼从朝廷命官一举跌落到御史台大牢,还受尽了侮辱,被严刑拷问,经常连夜提审,苦不堪言。

在此期间,苏轼写下两首绝命诗: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这首诗,很精妙。但这不是他最精妙的诗词。最精妙的是这首临江仙。

苏轼精妙之诗,全诗无一孤独字眼,却成为孤独的最高境界

苏轼——《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帐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轼精妙之诗,全诗无一孤独字眼,却成为孤独的最高境界

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冈时所写,反映他苦闷、孤独和愤激的心情。表达了他渴求自由生活和精神解脱的愿望。

全诗没有一处孤独的字眼,但是却成了孤独的最高境界。特别是最后那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读来让人觉得无比的孤独和悲凉。

苏轼精妙之诗,全诗无一孤独字眼,却成为孤独的最高境界

林语堂曾说: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也有人曾说:

"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苏轼。"

苏轼精妙之诗,全诗无一孤独字眼,却成为孤独的最高境界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一生风雨,我行我素,遇事泰然处之,他把别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潇洒人生。

读苏轼的诗词,有种治愈人心的神奇力量。他的大部分好词都是在失意的时候写的,其中的乐观精神让人很受触动。我最近就在读他的诗词,就是这本《苏轼词传》

苏轼精妙之诗,全诗无一孤独字眼,却成为孤独的最高境界

年少时,总以为苏轼、苏东坡不是一个人,后来,越了解他越发现,前半生,是苏轼;后半生,才是苏东坡。

本书以苏轼的词为主题,从当时的社会观念与时代背景出发,对苏轼的生平际遇、诗词艺术、社会活动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现了苏轼以文传世、以官如是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从人物传记的角度去读诗词,更能让人沉浸其中,简直是魅力无穷。

苏轼精妙之诗,全诗无一孤独字眼,却成为孤独的最高境界

这套书籍共6本,其他5本分别是"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词传》、"半生烟雨,半世桃花"《李清照词传》、"流水落花春去也"《李煜词传》,"我是人间惆怅客"《纳兰容若词传》,以及"许尔千山万水"《仓央嘉措诗传》。

苏轼精妙之诗,全诗无一孤独字眼,却成为孤独的最高境界

人活在世上,总是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情,当你感觉非常烦闷的时候,不妨多看些古诗词,其实有很多的人生道理都被古代的诗人词人们说了出来,当你静心感受古人的智慧时,或许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