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佛山文脉】挥毫泼墨送吉祥 写出最浓的年味

【佛山文脉】挥毫泼墨送吉祥 写出最浓的年味

2022年1月13日佛山新闻A14版

出品 策划/统筹 谢红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景瑾瑾

佛山禅城老城区,有一条骑楼老街快子路。在佛山人的心目中,快子路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挥春街”。每逢春节,佛山的民间书法高手们便会聚集在此,沿街设摊、挥毫泼墨,他们用行云流水的笔法,将吉祥如意的言辞写在喜庆的红纸上,为人们送上新年的美好祝愿。

【佛山文脉】挥毫泼墨送吉祥 写出最浓的年味

喜庆的福帖

看得见的民俗,忘不了的乡愁。无论是土生土长的佛山本地人,还是新市民,又或者外来的游客,漫步挥春街,或许都能想起记忆中那一抹浓浓的、温暖的年味。

【佛山文脉】挥毫泼墨送吉祥 写出最浓的年味

挥春街局部景观

挥春师傅也有忠实“粉丝”

“一帆风顺全家欢,四季平安福满堂”“一年好景随春到,四季财源顺意来”“迎喜迎春迎富贵,接财接福接平安”……腊八刚过,挥春街就已经热闹了起来。道路两旁斑驳的骑楼下,一派喜气洋洋,一个个挥春摊位接连而摆,墙壁上、柱子上,到处都是红红的春联。

挥春也作春联、门联、福帖,粤语地区称挥春。岭南地区民俗活动丰富,佛山的特色古老民俗更是丰富多彩。和行通济、北帝诞、秋色巡游等地方特色浓郁的民俗活动相比,写“挥春”虽然不是佛山独有的年俗,但佛山的“挥春街”却绝对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现在写挥春的师傅还不是最多的,来买挥春的人也还不算太多,等到腊月二十七八,买挥春的人就排起队了。”有挥春师傅表示。

【佛山文脉】挥毫泼墨送吉祥 写出最浓的年味

挥春师傅写挥春

在挥春街众多摊位中,有一家名为“觉斋”的店铺颇为显眼。店铺的主人是40多岁的萧浩枝,他除了写过年的挥春,平时也会帮街坊们写嫁娶、乔迁、开业等所需的门联及福帖,与此同时,他还是佛山市老年干部大学(市老年大学)的讲师。萧浩枝告诉记者,他从8岁起就开始学习毛笔书法,最先是跟一位邻居学习。“初中时就出来摆摊写挥春,至今已坚持了30多年,每年都写,从未间断。”

【佛山文脉】挥毫泼墨送吉祥 写出最浓的年味

讨论挥春内容

很多挥春师傅,都有忠实“粉丝”。在萧浩枝的顾客中,有不少就是认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老熟人,有一位住址距离挥春街较远的阿姨,每年过年前都要打车过来找他写挥春。“每次打车的费用都远远超过买挥春的钱。”

市民何女士是挥春师傅区杰文的老顾客,她告诉记者:“我找区师傅写挥春已经有好几年了,加了他的微信,每年都会提前问他在那个位置设摊。”

“挥春街”历史悠久几经搬迁

探寻历史,就会发现,因年俗而形成的“挥春街”,最初并不在快子路上。

据相关资料显示,挥春街大概是100多年前发祥于福禄路。挥春、剪纸、喜帖等节庆用品店铺成行成市,到20世纪90年代已颇具规模。随着城市的更新发展,作为禅城中心地带的福禄路开始兴建现代商品房和商厦,挥春街开始第一次迁徙,迁到永安路一带。之后,永安路又为东方广场的建设腾挪空间,挥春街再次“背上行囊”,迁到公正路。再后来,“挥春街”又搬到了快子路。

事实上,如今的挥春师傅中,不少就是跟着挥春街几经搬迁的。

挥春师傅中,有年过七旬、八旬的长者,也有从40多岁到60多岁的中老年人。据说,到了更临近春节的日子,学校放假后,还会有一些青少年跟着长辈出来“写着玩”。

“有人从十几岁就开始跟着长辈出来写,写到长辈老去,自己独立开摊,而后年岁渐长;有些顾客老了,行动不方便了,就会让儿女过来买挥春。”二十多年前从公正路开始写挥春的区杰文表示。

挥春街所在的快子路也是一条有“故事”的路,原名为“筷子路”。筷子路北联升平路,南接莲花路,长近400米。据佛山禅城地情丛书《禅城旧地》记载:一百多年前,此一带是佛山镇制铁锅、铜器、筷子等手工业生产较为集中的地方。原由筷子大街、筷子新街、万元里、地官里等组成,1931年建路,以最长的筷子新街取名。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佛山新婚男女在结婚当日先到祖庙门前祈福后,必到筷子路上走一趟,以求快生孩子的愿望,因此街坊们也将“筷子路”叫成“快子路”。

不少年轻人来买挥春

翰墨飘香,笔走龙蛇。挥春师傅们个个身怀绝技,他们除了用楷书、行书、篆书等不同的字体书写之外,还研究出了一种组合字体。比如,“黄金万两”“孔孟好学”“招财进宝”“捞乜都掂”等四字吉祥语的组合字,在挥春街上都比较常见。

挥春师傅们每人都有一本“春联锦集”,其中尽是吉祥如意的对联用语,供顾客们翻阅选择。当然,有些顾客也会自己拟好春联文案。

今年61岁的伍老师,写挥春已有5年多了。据他观察,近几年,来买手写挥春的人越来越多了,人们越来越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其中,包括不少年轻人。“从顾客来源上看,除了佛山本地人,还有很多广州人,以及珠三角其他地方的人。有些人本来是到附近游玩,偶然间遇见了挥春街,就觉得很新奇,也会买几幅挥春带走。”

【佛山文脉】挥毫泼墨送吉祥 写出最浓的年味

一位姑娘穿着旗袍到挥春街拍照

在采访中,记者遇到了不少到挥春街游玩的年轻人。市民韦小姐和朋友专程到此拍照,为了融入挥春街的喜庆氛围,她们还特意穿了旗袍。

“我之前带一位潮州的朋友过来挥春街游玩过,朋友对这里印象深刻。临近过年,朋友让我帮忙买几幅挥春寄过去。虽然现在市面上印刷体的春联很多,但我们认为手写体的更有意义。”佛山本地姑娘陈小姐边选购挥春,边叮嘱师傅一定要把上联下联标注清楚。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魏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