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艺术中国』——特邀艺术家张振家

我和导师吴冠中先生的故事

张振家/文我时常翻开影集,看着与导师吴冠中先生合影的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一种特殊的情结总使我无法平静。让我感动着、回忆着、并努力去寻找和先生在一起的那段难忘并值得永远留恋的岁月……。我与先生的师生之情是从一九八五年开始的,那一年我进入中央工艺美院学习,并十分有幸的师从于吳冠中先生,从此便与先生结下不解之缘。回想起我与先生第一次见面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那是先生第一次来给我们上色彩绘画课,之前我与先生从未谋过面。八十年初,先生以他反唯物论者“内容决定形式”的官式教条,坚称“形式决定内容”的美术新观念而在美术界名声大噪,成为当时美术界引人关注的艺术家。当得知先生要来为我们上课,同学们都非常兴奋!

『艺术中国』——特邀艺术家张振家

左一为张振家

当系主任权正环先生陪着一位消瘦的老人,出现在讲台前,当时谁也不会将眼前这位体格瘦小、面容慈祥、布衣简朴、随手还拎着个蓝印花布袋的平常老人与自己心中那个誉满画坛的大画家相提并论。可当先生开囗为我们上课,倾刻间就彰显出与众不同的大家风范。那是句句精彩,语惊四座。

『艺术中国』——特邀艺术家张振家

当时教室里没有话筒,但先生却声音高亢,生怕同学们听不清楚,几乎是句句叫喊。他操持着苏南普通话,话语虽简洁,却每句都能打动你的心扉。整堂课始终充满着激情,在场的同学无不被先生的艺术魅力而折服。先生授课习惯以诗带言,用诗达意,有强烈的吸引力。清新、生动、浪漫、感人,并有摧人奋进之感。他所陈述的艺术观点完全是新颖的,令人难忘。让我记忆最深的一段话是,“搞艺术创作首先要懂的美,不能做美盲。漂亮不是美!美不是漂亮!漂亮讲的是那个质感细腻,美则往往是造型艺术里面的独特性所构成的美!我觉得张大千的画属漂亮,而潘天寿的画作是美,能感动人!”

『艺术中国』——特邀艺术家张振家

▲导师吴冠中作品

此前,我从未听过这样直白对美的理解与诠释。这种强音的背后所蕴含的真情与厚重的责任感,令人无不为之动容。这堂课我们都被先生的艺术魅力而深深的吸引。听着听着,我仿佛觉得先生不再瘦小,而象一座艺术大山,高高的树在我的眼前,令我一生仰望。从那时起,先生以及他的艺术思想便开始一同走进了我的艺术生命里。

『艺术中国』——特邀艺术家张振家

吴先生名气很大,但对我们这些学生却是十份的耐心与谦和,他对教学育人工作是极其认真负责的,也是丰富多彩的。他给我们上课不仅仅局限在课堂的理论上,有时他也同我们一起外出写生,无论环境如何,他都与我们同吃同住,在写生现场,给我们示范,传授绘画技法。有时他又把教学搬到他个人画展的现场,结合他的创作体会给我们讲美学,讲思想。记得有一次先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水墨画展,这是先生第一次将自己的水墨画向世人展示。很荣幸让我们先睹为快!说实话一开始我并没有看懂先生的那些抽象的水墨新作。先生带着我们在他的每幅画作前给我们讲授他所表达的艺术思想。先生很耐心,一幅幅的讲授,有些话语至今难忘。

『艺术中国』——特邀艺术家张振家

当时他对我们说:“你们看这些作品中的点线面的组合不是随意的放纵,而是从自然中来,形式的美感可以启发内容,抽象美的形式是画的灵魂,但抽象美搞不好就是抽象丑……。聆听先生的教诲后,方然顿悟。我明白了先生画面上的那些奔放的游丝,那些韵点,那些排刷出的灰块,仿佛在不经意间的组成都恰到好处,形成了某种形相。

『艺术中国』——特邀艺术家张振家

自然界的物形,经由这些不期然而然的点染,萌生着简约的气息,从纯美感的笔、线、点、面、色、诸多元素的鲜活配搭中,道出了先生对形之美的新思想。我从先生的画作里开始感悟到有毕加索抽象线条的耐人寻味,有莫奈印象光影的光彩炫目,有梵高朴实真切的乡愁情怀。

『艺术中国』——特邀艺术家张振家

融通中西艺术之特点,表现一种独具一格的大气之美。先生给我们上的这堂特别的艺术课,让我如沫春风,久旱甘霖。先生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在艺术上对我们的启迪与辅导,让我一生厚用。吴先生就是这样以各种形式把我们领上一条大美艺术的道路。先生不仅教我们学会了如何去发现美和表现美,更教我们怎样以美去做人。先生常对我说:“首先要做好人品,才会创作出好的作品。”先生在绘画和人生中坚守着中国文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传统和刚直不阿的气节。他的绘画作品品格高雅,有理想、有诗意、有信仰。他的人生态度和作品气质与世俗生活形成了鲜明对照。这些都深刻的影响了我们,让我们真正懂得真善美。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是何其难能可贵。

『艺术中国』——特邀艺术家张振家

和先生相处的那些岁月,师生间特别投缘,所以交往甚多,感情至深。到了我们学业有成即将离开美院了,心中充满着依依不舍。相约到先生家话别,那些年,我经常去先生家上门求教,对先生家我已是熟门熟路了。先生一直居住在方庄一处老居民楼里,房间不大,画室很小,也就十几个平方,他自称是袖珍画室,可就在这样的一个蜗居里先生却创作出一幅幅宏天巨作来。

『艺术中国』——特邀艺术家张振家

因来与先生话别,很珍惜这次最后的机会,我顺便又带了几幅写生作品请先生指教。那天,先生特别高兴,对我带去的作品一一作了认真的点评,最后我们还在一起合影留念。临走时,我请先生为我写点什么,先生考虑了一会,然后提笔一挥而就,写下了“高放风筝勿断线,与振家同学共勉。”写罢,先生似乎也很满意,他笑着对我们说:“这个字写的好!留着吧”。就这样先生给我留下下珍贵的一页。这一页日后一直成了我对艺术感悟的最高境界。那一天我终生难忘。

『艺术中国』——特邀艺术家张振家

离开美院后,我走上社会,和先生见面的机会也少了,但只要赴京出差时,我总要抽空去看望先生。有时还带上自己的新画作继续聆听先生的教侮。先生从不嫌麻烦,总是耐心给我的作品进行点评辅导。他总是鼓励我要勇于创新,大胆去破除陈规。他对我说:“开始你可以先穿着大师的拖鞋去走路,走一阵子,再把拖鞋脱掉”。这句教悔为我日后的艺术之路指引了方向.和先生相处的这些年,让我深刻感受到,他不仅艺术超群,令我敬仰,其人品更让我欣佩。先生一生为人低调,生活简朴,淡泊名利,光明磊落。

『艺术中国』——特邀艺术家张振家

晚年虽身份九重,财富倾城,却淡然处之。先生一生最敬佩鲁迅,鲁迅的精神也一直在其血管里沸腾。他愤丑嫉俗,敢于吐露真言,言出于心,从不掩饰自己的观点。从倡导“形式美”受到批判,到后来“笔墨等于零”以及“中国美术比非洲还要落后”等犀利的“雷语”,且无论今后对与错,都是对中国美术发展的提示与警醒。同进也反映出先生是一个有思想、有抱负、有责任、有忧虑的中国当之无愧的艺术大师。我能与先生有缘,成为他的弟子,这是我人生的幸运。

『艺术中国』——特邀艺术家张振家

如今先生虽然去了,但先生灵魂不死,精神永存。他的画作仍在延续着他的故事,延续着他的人格。他是我心中的一颗天外之星,永远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在当今这个混浊的艺术世界里,这颗星更显得是那么的纯净,而光芒四射!永远在我心中闪烁。

『艺术中国』——特邀艺术家张振家
『艺术中国』——特邀艺术家张振家

个人简历

张振家,安徽芜湖人.1956年出生,自幼生长在江南名城, 深受徽文化丰厚积淀的养育, 早年曾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美术学院),师从吴冠中.张仃等导师,艺术上深受导师的亲授与影响, 擅长油画.水彩画,其所创作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术大展并获奖,曾赴欧,亞,澳洲等十多个国家及港台地区举办个人画展,并代表美协与别国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其多幅作品被加拿大,西班牙,保加利亜,韩国等国家美术馆以及国內多家博物馆.艺术博物院.美术馆等艺术机构收藏。现已出版了多部个人画册.画著,是一位在美术界颇有影响的风格独特的艺朮家.曾荣获“全国八大风采青年”及“德艺双馨-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艺术中国』——特邀艺术家张振家
『艺术中国』——特邀艺术家张振家

▲张振家作品

『艺术中国』——特邀艺术家张振家
『艺术中国』——特邀艺术家张振家
『艺术中国』——特邀艺术家张振家
『艺术中国』——特邀艺术家张振家
『艺术中国』——特邀艺术家张振家
『艺术中国』——特邀艺术家张振家
『艺术中国』——特邀艺术家张振家
『艺术中国』——特邀艺术家张振家
『艺术中国』——特邀艺术家张振家
『艺术中国』——特邀艺术家张振家
『艺术中国』——特邀艺术家张振家
『艺术中国』——特邀艺术家张振家
『艺术中国』——特邀艺术家张振家
『艺术中国』——特邀艺术家张振家
『艺术中国』——特邀艺术家张振家
『艺术中国』——特邀艺术家张振家
『艺术中国』——特邀艺术家张振家
『艺术中国』——特邀艺术家张振家
『艺术中国』——特邀艺术家张振家
『艺术中国』——特邀艺术家张振家
『艺术中国』——特邀艺术家张振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