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古代战争时不射死对方探马呢?真实原因有三点

“探马”实际上就是侦查兵,而且是侦查骑兵。

每支部队在行进的过程中,都要派出探马往前突进几十甚至上百公里,去侦查一下敌情。这样一来才能得知对方的主力动向,以及沿途是否有设伏,才不至于打遭遇战,被动战。

为什么古代战争时不射死对方探马呢?真实原因有三点

说到侦察兵,那几乎就是特种兵的另一种称谓,本身都是素质非同一般的精英。在《血色浪漫》里,钟跃民、张海洋都是侦察兵出身,包括后来宁伟也是侦察兵出身。这些人是一般普通陆军士兵的素质么?

所以放到古代,“探马”也不是一般人可以充任的。甚至为了考察布置战场,有些主帅亲自以身涉险,充当探马的,所以可见探马这个职业不算过于危险。

北宋和西夏打仗的时候,巅峰时期,李元昊就经常深入宋夏边境这么干,所以他能不赢么?而且李元昊打扮奇特,特别抢眼。所以有人说为什么不一箭撂倒他,改写历史?

为什么古代战争时不射死对方探马呢?真实原因有三点

其实李元昊他不知道风险么?但是艺高人胆大,他吃准了你不会要想到他会到前线,所以你没有准备,等你找来神箭手的时候,他早把要了解的情况了解清楚了,拍马疾走了。等你想再去追,又担心陷入他的包围。

所以除非重兵防守严密,暗中神射手随时拉弓待射,那算探马倒霉。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你想抓探马是抓不到的。

另外探马和间谍还不太一样,探马一般外围接触,只侦查大部队动向,而不太涉及对方具体战略情报。所以只要战场上看到探马,实际上信息对双方都是均等的,所以射杀了意义不大。

为什么古代战争时不射死对方探马呢?真实原因有三点

对方部队看到有探马分批次的接近自己之后,就知道肯定有大部队在附近。必然自己也会

派出探马获取对方情报,回来告知对方的番号,有多少人,行军的速度。双方都知道离自己大概有多远距离,有多少的部队。对方派出探马,只要没回来,其实也知道附近肯定有大部队。于是多次再分批派出探马,总会有回来报信的。所以花更大的人力物力代价,去防备探马,实在得不偿失。

有的时候,兵不厌诈,为了迷惑对方,使对方相信自己想要展示的兵力,还故意让探马来打探自己虚实。明明带了10万大军,都埋伏起来了,弄个几千老弱病残高个军营。这消息由对方探马抱回去,敌人才更容易上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