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黄庭坚境界开阔的七律,一气呵成,耐人寻味

人生在世,总是希望可以才尽其用,并为社会和国家多奉献一份力量。古代很多才子年少时就踌躇满志,入仕后却经历坎坷,最后终于未能如愿。

北宋一位才子学识渊博、多才多艺,他喜欢结交朋友,更有许多学子甚至不辞万里,慕名前来向他请教。这位诗人出生于江西,年轻时却到远离家乡的外地赴任,心情非常惆怅,不过与其境遇相似的却大有人在。下面分享黄庭坚境界开阔的七律,一气呵成,耐人寻味。

黄庭坚境界开阔的七律,一气呵成,耐人寻味

和答登封王晦之登楼见寄

宋代:黄庭坚

县楼三十六峰寒,王粲登临独倚阑。

清坐一番春雨歇,相思千里夕阳残。

诗来嗟我不同醉,别后喜君能自宽。

举目尽妨人作乐,几时归得钓鲵桓。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博学多才,境界高远,可惜仕途困窘,无法发挥其才干和学识。这首诗创作于作者年轻时,当时作者正在河南叶县担任县尉,作品中表达了作者不凡的胸襟和抱负。

黄庭坚境界开阔的七律,一气呵成,耐人寻味

登封,即河南登封县,在嵩山的南面大约十里地。王晦之,是作者的一位朋友,当时正在登封做官。有一次他独自登楼远眺,然后赋诗抒怀,回去后就将这首诗寄赠给山谷。山谷于是欣然题诗,并在其中表达了自己的梦想。

首联交代地点,展现出一幅阔大的场面。诗人在高楼上放眼望去,嵩山地势险峻、重峦叠嶂,大小山峰估计有三十多座。朋友独自倚阑眺望,并深情吟诵。王粲是东汉的文学家,才华卓越,作者将朋友比作这位才子,意在赞美对方。

黄庭坚境界开阔的七律,一气呵成,耐人寻味

接下来的两句是诗人的想象,雨后初霁,云开日出,朋友在城楼上闲坐观云,思绪万千。直到夕阳西沉,他依然不舍离去,心中更惦记着千里之外的好友。

“一番”,从时间的角度体察对方的心情,春雨过后、空气清新,高楼之上、游客罕至,诗人心情愉悦,独坐沉思。“千里”,则从空间的角度,展现出真挚友情,令人感动。

黄庭坚境界开阔的七律,一气呵成,耐人寻味

诗人与朋友相隔遥远,又各自有着重任在身,无法会晤。颈联表达了作者的遗憾心情,虽然看见对方的大作,只可惜彼此无法在一起畅饮美酒,一醉方休。

不过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山谷在对方的诗篇中,读出了一种恬淡之意。“自宽”二字,既暗示朋友的处境窘迫,又抒写了他处变不惊、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诗人知道他能够自我宽解,心中非常高兴。

黄庭坚境界开阔的七律,一气呵成,耐人寻味

其实诗人自己何尝不经常宽解自己,他也时刻期望可以得到升迁,并实现年少时的梦想。可是叶县不过巴掌大的地方,无法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所以诗人在最后才惆怅地说,到处都是妨碍人开心的事情,何时可以归去,在溪边垂钓。

作者化用《庄子》中的典故,表达了希望早日归隐的想法。不过仔细揣摩,诗人当时还很年轻,不可能就甘心回家种田,只不过是一番牢骚话语。

黄庭坚境界开阔的七律,一气呵成,耐人寻味

黄庭坚的这首七律没有太多的晦涩词汇,也很少用典,句句深情,表达了作者与朋友间的真挚友情,同时也传达出自己的不凡抱负。

首联就境界阔大,并夸赞对方的才华;颔联则显出朋友间的真情,充满相思之意。颈联表扬了朋友的淡泊心境,结尾却充满了怀才不遇的感慨。全篇一气呵成,更是耐人寻味!

继续阅读